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濮阳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清丰孝道故事

2013/4/16 15:23:47 点击数: 【字体: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清丰孝道故事
 
    孝道乃孝亲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

  孝道文化在我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时期有尧舜禅让感天动地的仁孝传说;甲骨文中有对“孝”字的形象刻画;《诗经》中有对孝道的真挚歌咏;儒家宗祖孔子编著的《孝经》,则标志着孝道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孝道文化范畴中最有影响的文献。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制定了“举孝廉”荐才选官的科目;至隋唐则开启了以孝子名设县名县的先例。

  在河南濮阳,就有一个以孝子张清丰名字命名的县——清丰县。

  据旧《清丰县志》记载:“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时。开皇(隋文帝年号581-600年)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

  寥寥数行,记载实属简略。然由于“史传及郡志”均无过多记载,修志者虽觉可惜亦无可奈何,遂加一条按语云:“张孝子可谓贤者矣!自隋及唐将几三百年(实为二百年不到),强藩悍将如田承嗣,乃以其名名县,即改名亦不灭。惜史传及郡志俱不详其行,然百行之先,千秋同仰,何必事迹表见哉!……”

  实际上,张清丰的贤孝事迹史志虽记载不详,然有关的故事、传说在民间千古流传,其影响及教化功能千古不废,清丰县名亦至今未改,此足以彰显中华孝道文化一脉相承之魅力。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清丰知县许任为推行孝道德风,使孝行泽被后世流传千古,在县城南关外修建了隋孝子张清丰祠。使之与北关外已有的唐将军南霁云庙相对称,形成了“忠孝贯城”的格局。

  民国三年(1914年),清丰县长刘健侯看到孝子祠年久失修,乃出资进行了局部维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清丰县长李永谦鸠工对孝子祠进行大修。翌年完工,于祠前立石碑一通。祠碑螭首方趺,通高4.6米,碑首两面浮雕图案为“文王访贤”和“捕鹿乳母”;碑身高2.4米,宽0.8米,厚0.3米,碑阳镌刻楷书“隋张清丰孝子祠”,为河北省教育厅长李金藻题;碑阴为隶书刻写张清丰传略。不久,日寇入侵,清丰祠毁于战火,仅存祠碑。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 2010-0-9-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