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信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豫韵楚风”信阳民歌系列四 八月桂花遍地开

2013/4/22 10:08:14 点击数: 【字体:


“豫韵楚风”信阳民歌系列四 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以信阳民歌《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歌曲,表达了鄂豫皖苏区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喜悦心情,当时在鄂豫皖苏区广为流传,后来由王霁初创办的“红日剧团”传唱到全国,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民歌的经典之作。图为记者在商城县城王霁初家的老宅院采访。

  77年前,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里,一群唱惯了信阳民歌《八段锦》的人,穿着朴素的灰色军装,一路行军,一路用新学的词,高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啊,张灯又结彩呀啊,光华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农友们呀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那时候其实桂花已经凋零。大别山里的人们,心头却一片芬芳,满怀家乡浓香馥郁的桂花。他们用桂花比喻他们用血汗创造的新生活,一路高歌着,把这首民歌,带到全国各地。

  当时没有人想到,几十年后,这首歌会成为中国的红色经典歌曲。1964年,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之时,《八月桂花遍地开》(以下简称《桂花》)走上国家级大剧院,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载歌载舞地上演了。至今,这首歌曲越唱越响亮。

  64年之后的1993年5月,中国信阳第三届茶叶节,阔别故乡46年的老将军李德生重回大别山。在他的老家新县陈店乡,将军深情地回忆说:“1929年,我当儿童团长,拿着红缨枪和木棒,站岗放哨。当地成立苏维埃的时候热闹得很,大家敲着两人抬的大鼓,唱着自编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后来,我参加红军,长征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这首歌唱到哪里。这首歌,最好听了。”

  77年后的今天,这首歌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由河南影视集团拍摄的革命故事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商城县封镜,年底即将公映。该片用《桂花》的音乐贯穿全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王霁初脱离封建家庭,走上革命道路,建立“红日剧团”,并进行战地演出,最后为保护装有所收集民歌的包袱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这首歌是以信阳民歌《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八段锦》是信阳典型的民歌,原来的歌词是: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游到下呀嘛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头摇尾巴摆呀哈,打一把小金钩钓呀嘛钓上来。小呀郎来呀啊,小呀郎来呀啊,不为冤家不到此处来。”信阳音乐人王平安、李守信当场联袂给记者演唱了这首民歌。

  商城县文史馆研究员杨琼说:“1929年,鄂豫皖苏区的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人们改唱《八段锦》,以表达苏区人民群众的欢欣鼓舞。因为歌词首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所以歌名就这样叫开了。”

  一首名曲引得4省拼抢“版权”

  和诸葛亮出道前躬耕的卧龙岗、中国第一爱情悲剧梁祝的发生地一样,《桂花》这首由河南革命先烈生养的歌曲,不仅为河南人民所热爱,同时也被河南以外的人们惦记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桂花》在全国越唱越响,最终成为红色经典歌曲,江西、安徽、河南、四川等地的研究者在整理发掘民歌工作中,纷纷探寻该歌曲的源头,先后得出这首歌曲诞生在这4个地方的结论。

  经过争论,江西、四川首先被党史研究者和音乐理论界PK掉。目前,安徽与河南还在奋力拼抢。

  其实,早在1992年时,已经有个两省都认可的权威说法。1992年6月,河南和安徽共同编写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中,如此表述:“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喜悦心情,共产党员、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于1929年10月(农历八九月间),在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创作的著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始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

  歌曲诞生在商城县,作者是罗银青。河南拿到版权好像无可争议。但这里头有个关键性的问题:歌曲诞生地当时不叫商城,准确的说法叫商南,管辖区域不仅包括现在的河南商城县,还包括安徽省金寨县的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南溪等地。1932年10月后,商南分成毗邻的两个县——安徽金寨县和河南商城县。因此从地理位置上讲,两地争版权,都有道理。

  关于歌曲的作者,也一直有争端。金寨县认为是该县斑竹园镇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所创作,作者是安徽人,歌肯定也是安徽的。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6-12-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