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安阳

两夹弦:打动人的“心弦”

2013/4/15 18:26:57 点击数: 【字体:

两夹弦:打动人的“心弦”

两夹弦:打动人的“心弦”


两夹弦:打动人的“心弦”

    在现代娱乐形式花样百出的今天,传统戏剧却面临萎缩的处境,我市灿烂文化瑰宝之一——两夹弦面临的现实就是一个典型。2008年6月,定陶县申报的民间戏剧两夹弦荣耀登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文化国宝”的地方传统戏剧能否突出重围,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

    迷失的“文化符号”
  
    前不久,笔者在定陶县的乡下农村观看了一场地地道道的两夹弦,其清新婉转的唱腔,优美朴实的唱词,“哼”得特别中听的行腔,既融合了黄河船歌、渤海沿岸的渔民号子、打夯号子及民歌小调,又汲取了花鼓、梆子、琴书等民间歌舞、戏曲的音乐营养,听来让人流连忘返。然而环顾整个戏场,观看者多是白发老人,年青人寥寥无几。老戏迷李春生感叹:“我是听着两夹弦长大的,我们老了,两夹弦也老了,当年‘万人空巷’的盛景难以再现!”。
  
    两夹弦是流行于鲁西南、豫东、豫北、皖北—带的戏曲稀有剧种,有些地方也称“大五音”、“乱弹”。因为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分别夹着弓上所系的两股马尾,用以拉奏,故名“两夹弦”。“撕绫罗,打茶盅,比不上二夹弦一声哼。”“听了二夹弦的哼,不穿棉袄暖三冬。”数百年来,以它唱腔古而不旧,娇媚而不花哨,高亢而不粗俗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和喜爱 ,被群众亲昵地称为“半碗蜜”。
  
    作为全国唯一两夹弦专业表演剧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定陶县两夹弦剧团曾三进国务院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彭真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1979年,剧团排演的剧目《相女婿》获得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节目”一等奖。到了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剧团的解散,演员的转行或退出,两夹弦剧团陷入瘫痪的边缘,两夹弦也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缘何“弦断无人听”
  
    侯艳丽是国家一级演员、两夹弦第十代传承人、定陶县两夹弦剧团团长。说起两夹弦曾经走过的“辉煌”之路,侯艳丽颇为感慨:“那时不论是乡下还是城里,几乎天天都开场演戏,场场观众爆满,有的观众甚至辗转几十里地来赶场子。”而谈及两夹弦今天的现状,她说,“如今的两夹弦虽然面临着一些尴尬,但尴尬并不是出不了好剧目,更不是缺乏优秀演员,最主要的问题是传统戏剧的市场越来越小。”
  
    是什么让过去人们狂热追求的 “流行”,如今成为“没落的贵族”?
  
    “文革”期间,两夹弦剧种遭受重创进入“折腾期”,山东、河南两省的两夹弦剧团被迫解散,剧种濒于绝境。直到1970年10月,定陶县把原菏泽专区两夹弦剧团接受过来,更名为定陶县两夹弦剧团,并吸收了一批新生力量。 由于剧团恢复较晚,尽管政府投入了一定资金,但发展壮大起来还相当困难,全团40余人属自收自支人员,剧团性质属自筹,全年演出时间都在8个月以上,而演出期间工资除最低标准外,排练期间生活费都有难度,资金的困扰致使传统剧目难以搬上舞台。
  
    同样,我们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观看两夹弦的老百姓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几乎没有年轻人去看戏,加之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在网络游戏和多媒体技术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似乎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不屑一顾,失去了“欣赏群体”,传统戏剧生存的土壤自然越来越贫瘠。
  
    传承保护箭在“弦”上
  
    2008年6月,定陶两夹弦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戏曲界一片欢腾。然而时隔两年,重新回看,这样一个称号带给我市戏曲界的或许不仅仅是振奋,“非遗”所带来的“传统效应”,几乎席卷了整个戏曲界。
  
    得知两夹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 “非遗”名录,侯艳丽非常兴奋,她认为对于一项传统艺术的挖掘抢救和进一步发扬光大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她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两夹弦,关注传统文化。
  
    “由于众多戏曲创作、演职人员纷纷转行,民间老艺人相继去世或退休,两夹弦戏曲几乎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所以我们要有和时间赛跑的勇气,担负起传承的重任。”定陶县文体局负责人告诉笔者。为此,定陶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对两夹弦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播和发展,提出了依靠这一资源优势,把自己的文化品牌打出去的战略。专门出资30多万元对两夹弦剧团从舞台、灯光、音响、道具等进行全面的更新。同时,为了保障演员们的经济生活,县政府每年拨出15万元用于剧团演出的补贴,极大地提高了演员们的积极性。两年来,剧团每年都要到农村演出500余场,并先后受邀到河南、安徽、江苏、山西、河北等地进行巡演,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群众热烈的欢迎。
  
    定陶两夹弦剧团的演员们除了将传统精粹发扬光大,还苦苦寻觅新的突破:旧曲新唱,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赋予时代内涵,让其回归百姓生活。近年来,剧团创作出《情暖万家》、《幸福大道》、《谁不说俺家乡好》、《夕阳情》等一批反映当代生活的精品力作,演身边的人,唱身边的事,在观众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也唤起人们对两夹弦的喜爱,使其从衰落中跃起,日益红火起来。通讯员 孔涛 宋国强【原标题:两夹弦:打动人的“心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菏泽日报 2011-2-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