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郑州

王洪凯:素心写墨荷 雕饰意天成

2013/12/3 17:46:22 点击数: 【字体:


王洪凯:素心写墨荷 雕饰意天成
王洪凯画作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荷香远益清,且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自古以来就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寄托之物。时至今日,在大禹的故乡河南登封,有着一位痴荷、爱荷的青年画家荷生,他在水墨荷花的艺术道路上苦苦探索,立志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将荷花文化发扬光大!

  荷之初:小荷才露尖尖角

  王洪凯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一位爱好书法的高级军官,父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王洪凯自幼就非常喜欢画画,我们现在在书店和旧货市场已经很难看到的“小人书”,《红楼梦》、《武松打虎》、《三国演义》等都是王洪凯曾经的临摹对象,这些在当时十分流行的连环画,大都由中国近现代画坛巨匠绘制而成,他们成为了王洪凯当时最好的素材老师。

  如何在众多的题材里选择了荷花,并且一直坚持到今天。这还要从小学五年级的一次美术课说起。王洪凯回忆说:“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美术老师的那幅荷花作品,用今天的审美眼光和书画专业来看,那幅画甚至有些过气、也有些俗气。但在当时,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可以说,它是开启我艺术启蒙之路的一道曙光。”

  开明的父亲很重视这个喜爱美术的儿子,他开始为儿子订阅在当时全国比较专业、权威的《美术》刊物,该刊物曾刊登过傅抱石等名人的作品。据王洪凯同忆,他连续收集并保存了十几年的《美术》刊物,并开始碎片式整理有关荷花题材的一切画片。

  自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为继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王洪凯多次到美术馆参观大师的作品,尤以省外的展览为主。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黄宾虹、崔子范等人的展览他更是不会错过,为了节约时间,不错过展览,他常常在美术馆外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也顾不上吃饭、喝水,也曾在面临被保安责难的“危险”偷偷拍摄展览的作品。

  “我看过很多展览,但很少照本宣科、刻意的去临摹。这正如一代画师齐白石的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画要把握其神韵,并不是刻意的临摹,只做到形似而神不似。我们不光要学习,而且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我更希望通过在系统理沦与实践认知中,形成一套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完成一个从‘无法’到‘有法’的过渡。画面所传达的是画者本人心迹的一种自然流露,照本宣科也许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圈子里,无法走出来。”王洪凯说。

  荷之语:事荷虔恭 卷溢清香

  早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菩萨莲座,隋唐佛经壁画更是以“净土变”中荷花池的形式出现。因此,佛云,莲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神圣的。而对于画坛而言,荷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题材,在我国绘画史上,以荷花为题材的艺术精品层出不穷。宋代马兴祖的《疏荷沙鸟图》、宋人画《荷蟹图》、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清代陈书画《荷花》、清代海派代表任伯年的《荷花鸳鸯图》、民国时期谢稚柳的《荷雀图》等。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更是《荷韵》。这些画荷的大家各有千秋,都有着自己成熟的荷花风格。

  要经历怎样的境遇,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荷花语言呢?从最初启蒙至今,王洪凯始终对荷花情有独钟,他每年都要外出写生几个月,蔓延无边的荷塘给了他创作灵感,他对荷的情感也在那一刹那得以迸发、释放、宣泄。他笔下的水墨荷花或是荷塘中呈现出肆意昂扬的动态,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与不懈追求;荷茎挺拔直上,寓意奋勇前进、崛起、自强不息;全景式构图和谐圆满、清新淡雅,似乎无迹可寻,却又暗藏规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洪凯能够关注社会现实,将笔下的荷花变为真正的荷花,他将廉洁的热望倾注笔端。凯旋国际画廊总经理董美容说:“荷花又名莲花,莲者,廉也。荷题材非常适合当前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好的社会意义。”王洪凯的家人还讲了这样一件小事:由于长期思考如何画好荷花,沉溺在荷的世界,夏季的一个晚上,王洪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向不通诗赋的他居然一气呵成写了几十首赞美荷花的小诗,后将此事与别人说之并这些小诗拿给其观摩,旁人竟难以置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河南站 2013-12-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