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当阳峪里说绞胎”系列之二 且凭绞胎长精神(2)

2013/8/30 14:33:30 点击数: 【字体:

  “君子之瓷”

  巩义窑唐代绞胎大都是陶质的,当阳峪窑宋代绞胎基本都是瓷质的。

  巩义窑唐代绞胎不少是半绞的,当阳峪窑宋代绞胎近乎是全绞的。

  巩义窑唐代绞胎大多施以黄、绿等“三彩”低温釉,当阳峪窑宋代绞胎近乎都施以牙白、浅白等高温釉。

  尽管都是绞胎,一陶一瓷、一半绞一全绞、一低温釉一高温釉,绞胎陶瓷由陶至瓷的伟大飞跃,存乎其间矣。

  在中国,由新石器时代生产陶器,到汉晋之际瓷器走向成熟,走了六七千年的时间。

  由陶到瓷,难;由绞胎陶到绞胎瓷,亦难。

  难就难在两种(或者三种)质性不同的泥土经过煅烧,能够真正合而为一。

  泥土颜色不同,所含矿物质自然不同;温度在1000℃上下,被烧为陶时,两种不同质性的泥土受热产生的分裂现象,尚不严重(这也是当下诸多假冒当阳峪绞胎瓷器,大都是陶器的缘由;当然更有添加色剂者,将一种泥土染为相异之色,相绞为胎,烧之为瓷,亦不分崩离析,似为绞胎,但与非绞胎之瓷器近乎无异);倘若温度烧到1200℃以上,乃至1400℃上下(宋代当阳峪绞胎瓷大都烧到这个温度而成型),崩裂现象就会异常严重。

  绞胎陶瓷,温度愈高,愈易崩裂;器型愈大,愈易崩裂——这是客观存在的一条铁律。

  也因此,绞胎古瓷,难见大器。

  也因此,就是一个20多厘米高的瓶器,也大多一分为三,自上而下,由3节瓶体拼接成型。

  在非绞胎瓷中,拼接就是硬伤(难免留下痕迹,甚至空隙),是不被允许的;但在绞胎瓷中,这是常态,也必须这样去做,才能求得一个20多厘米高的器物。

  关于当阳峪绞胎瓷的烧造,有人认为是二次烧造——先烧素胎,而后上釉成器;有人认为是三次烧造——先烧素胎,而后打磨胎体、填补修胎,最后上釉成器。

  “二次烧造,恐怕成器率更低;烧造绞胎瓷成本,恐怕更高,甚至高昂得让窑主不能承受。”当地绞胎瓷研究专家王鸿新先生烧制仿宋绞胎,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绞胎瓷面向的,不会是大众市场。它是有宋一代最为昂贵的‘奢侈品’,最顶端的人才能消费得起。不然,这么多年,作为绞胎瓷的产地,整个焦作市发掘了很多宋、金、元古墓(不乏级别不低的),不可能连一件绞胎瓷也发掘不出来!”焦作市文物考古队前队长杨贵金研究员说,“倒是前些年,看到东北地区的一份考古报告说,人家那儿发掘出来一块绞胎瓷片,我看应当是当阳峪窑烧造的。为什么当阳峪绞胎瓷跑到了东北?因为那考古遗址,是囚禁宋徽宗的地方呀!你想,连宋徽宗被掳得那么急迫、那么苦难、那么遥远,都不忘带上当阳峪的绞胎瓷,由此可以想见绞胎瓷在宋代会是多么珍贵稀少!”

  记者本想查阅这份考古报告,只是杨先生正在整修房舍,书籍堆积如山,实在不忍再难为行动已显迟缓的杨老先生。

  “焦作是黄帝陶正宁封子故地,自不必说。从考古材料上看,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陶器,这儿都有出土;至少在周代,这儿就有原始瓷器;自此之后, ‘陶事’不断,宋代达到一个新的制瓷高峰——这儿几乎什么陶瓷品类都能生产、都在生产,可谓盛况空前,称雄大河之北。”杨先生说,“因此可以这么说,当阳峪窑在宋代孜孜以求、生产顶尖‘奢侈品’绞胎瓷,不但是有传统的,也是有把绞胎工艺推演到尽善尽美之极致境界的陶工、窑工基础的。”

  昂贵的绞胎瓷,当地之人难以“染指”,是谁在“消费”?

  达官显贵,文人士大夫。

  特别是有知识、有地位、有财富的政界文人,对绞胎瓷的疯狂追求,几乎达到癫狂状态。“达官显贵们更以拥有一件为荣,两件为富,三件为贵。”著名古陶瓷收藏家、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馆长白明先生在《片面之瓷·如梦似幻说绞胎——唐、宋绞胎瓷》中这样写道。

  当然,倘如只有“荣”、“富”、“贵”的话,绞胎瓷只不过是一种“奢侈品”而已。

  著名古陶瓷学家叶 民说:“绞胎瓷因为表里如一,被称为‘瓷中君子’;又因为每一件绞胎瓷的纹饰不尽相同,而被诠释为‘君子和而不同’。”

  对此,柴战柱先生做诗与古今之人“唱和”:

  贤人雅颂绞胎瓷,表里如一真君子。源于焦作兴唐宋,匿失千载出盛世。十样釉色入泥层,百种纹理由胎生。千度火焰冶瓷韵,万种情怀在其中。

  绞胎瓷,缘何会被赋予这样的文化特质与精神内涵?

  这,恐怕还得从头说起。

  “君子有党”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的当阳峪“窑神碑”上,刻有“江南提举程公”程筠应“竹林吟叟”李洵之邀为当阳峪所作之歌,其云:“君诚河朔君子儒,我亦江南真丈夫”(参见在下拙作《“不似官窑,胜似官窑——当阳峪窑”系列之三:窑神碑上的“竹林吟叟”》)。

  在程筠作歌、“窑神碑”刻石之时,李洵已被宋徽宗钦定为“元党人”。

  “元党人”,有司马光、文彦博、程颐、吕公著、苏轼、苏辙、黄庭坚和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等,他们都是北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人与高官——北宋末年,徽宗与蔡京等对“元党人”的整治,亦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王夫之《宋论》云:“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尽管呼朋引类是中国封建政治社会的一大特征,但赵宋一代党争尤其惨烈:前有寇准、王旦与王钦若、丁谓;中有范仲淹与吕夷简;后有司马光与王安石,等等。

  党争惨烈,自然引发士大夫们的热议。

  王禹 撰《朋党论》、欧阳修撰《朋党论》、司马光撰《朋党论》、苏东坡撰《续朋党论》等。那个时代,政治攻击对方的杀手锏,恰是你交结“朋党”。

  “庆历新政”反对者夏竦指使宦官蓝元震上疏仁宗,攻击范仲淹等,其云:

  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前日蔡襄(做诗)谓之“四贤”。斥去未几,复还京师。“四贤”得时,遂引蔡襄以为同列。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苟以报谢当时歌咏之德。今一人私党,止作十数,合五六人门下党与,已无虑五六十人。使此五六十人,递相提挈,不过二三年,布满要路,则误朝迷国。谁敢有言,挟恨报仇,何施不可?九重至深,万机至重,何由察知?

  仁宗就“朋党问题”质询范仲淹,不料范仲淹不以为然,反而提出“君子有党”——

  “上谓辅臣(范仲淹)曰:‘自昔小人多为朋党,亦有君子党乎?’范仲淹对曰:‘臣在边时,见好战者自为党,而怯战者亦自为党。其在朝廷,邪、正之党亦然,惟圣心所察尔。苟朋而为善,于国家何害也?’”

  范仲淹借着仁宗的“君子”、“小人”,坦承自己与君子同道而朋,不但驳斥了政敌的“朋党”之污,而且就此提出了“君子有党”的政治主张。

  然而,范仲淹的“君子有党”论,毕竟语焉不详。

  为了释解仁宗之惑,欧阳修撰写《朋党论》,上呈仁宗,从理论上回答了仁宗提出的问题,厘清了“君子有党”、“小人无朋”,其曰: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武王)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诚如欧阳修所言,“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绞胎瓷“表里如一”,可投清流,自然为君子所追捧,套用欧阳修的话,“表里如一,此君子之瓷也”。

  “君子儒”也好,“小人儒”也罢,党争之中,一旦我“庙堂”以“圣贤”自许,谁肯自认“奸佞”?一旦我“辅君”以“中正”自视,谁肯自污“邪歪”?

  徽宗不是也把当阳峪窑绞胎瓷带到囚禁他的东北了吗?大奸佞蔡京的条案上,不见得不安置绞胎之瓷。

  绞胎之瓷,不过一把玩的物件耳。聊以寄托志趣,表白心迹,暂凭绞胎长精神而已。

  君子与小人,被宋代知识分子折腾而为一个非常尖刻的热点话题;回望这个问题,只是一窥宋代士大夫热捧绞胎之瓷的根由。

  绞胎瓷是“瓷中君子”,但不是能照出妖精与小人的“照妖神镜”。

  也许“元党人”、“河朔君子儒”李洵,想把家乡的绞胎瓷打造成一面“照妖神镜”,且凭绞胎长君子精神。

  因此,当阳峪绞胎瓷有了“君子如瓷(全绞绞胎瓷)”的“人格”,成了士大夫的心灵寄托,有了“瓷中君子”的“文化精神”。

  君子不器,以器言志,以物征言,这是诗的精神,中国传统。【原标题:“当阳峪里说绞胎”系列之二 且凭绞胎长精神】

  现代艺术绞胎瓷

  巩义窑绞胎瓷残片(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9-10-26 作者:于茂世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当阳峪里说绞胎”系列之三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