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美食 >> 浏览相关信息

信阳菜特色原料(3)

2013/9/16 17:28:40 点击数: 【字体:



    三、水产原料

    信阳盛产水产,据统计,信阳有各种鱼类81种,明朝万历年间就开始大规模养殖鱼,销往湖北、安徽、河南20多个县。信阳所产的鱼,以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江河平原区复合体为主,以乌鳢、黄鳝等南方热带区复合体为辅,鲤鱼、鲫鱼、鳗鱼、银鱼等和鳖、虾、蟹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产量大。信阳菜中,鳙鱼、鲫鱼、黄鳝和鳖、虾是用的最多的水产原料。

    信阳水产品主要有鱼、虾、鳖、鳝等,其营养特点是蛋白质适中、脂肪含量高、维生素丰富。鱼类肌肉蛋白质质量分数一般为15~25%。肌纤维细短,间质蛋白少,组织软而细嫩,较畜禽肉更易消化,其营养价值与畜禽肉近似,属于完全蛋白质。鱼类的外骨骼发达,鱼鳞、软骨中的结缔组织主要是胶原蛋白,是鱼汤冷却后形成凝胶的主要物质。鱼类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占70~80%),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消化吸收率达95%。部分海产鱼,如沙丁鱼、金枪鱼、鲣鱼等,含有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质量分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鱼类的胆固醇质量分数不高,每100克鱼肉胆固醇质量一般为60~114毫克。鱼籽胆固醇质量分数较高,一般为每100克354~934毫克,鲳鱼籽的胆固醇质量分数高达1070毫克。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矿物质质量分数较高,为1~2%。其中磷的质量分数最高,钙、钠、氯、钾、镁质量分数丰富。鱼类钙的质量分数较畜禽肉高,为钙的良好来源。海产鱼类含碘也很丰富,每100 克海产鱼类可达500~1000毫克,而淡水鱼的碘质量分数只有50~400毫克。鱼类是维生素B2和尼克酸的良好来源,如每100克黄鳝含维生素B2 2.08毫克,河蟹含维生素B20.28毫克、海蟹含维生素B2 0.39毫克。海鱼的肝脏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富集的食物。少数生鱼肉中含有硫胺素酶,在存放或生吃时可破坏鱼肉中的硫胺素。加热烹调处理后,硫胺素酶即被破坏。鱼类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乙磺酸,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大脑和眼睛正常发育,维持成人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止视力衰退等有重要作用。

    两栖爬行类虾、蟹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5~20%,与鱼肉相比,缬氨酸、赖氨酸质量分数相对较低。脂肪为1~5%。虾、蟹钙、铁的质量分数较丰富,尤其是虾皮中钙的质量分数特别高,可达体重的2%。两栖爬行类原料的皮肤、肌肉、内脏、卵都可以食用,其肌肉蛋白质约占12~20%。龟、鳖胶原蛋白比例较大,胶质丰富,由于缺乏色氨酸,大多为不完全蛋白质,其他品种蛋白质质量较高。两栖爬行类动物本类原料脂肪组织不明显,如100克田鸡的脂肪仅有0.3克,甲鱼脂肪较高,也只有1.1克。两栖爬行类动物肉有较丰富的钙、磷、铁、B族维生素,尤其是尼克酸质量分数较高。

    软体动物墨鱼、鱿鱼和海参的营养成分类似鱼类,蛋白质10~20%,脂肪1~5%。贝类以糖原代替脂肪而成为储存物质,因而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可达5%以上,个别甚至高达10%。贝类蛋白质的精氨酸比其他水产品高,而蛋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质量分数比鱼类低。软体动物肉含有较多的甜菜碱、琥珀酸,形成肌肉甜味和鲜味。贝类矿物质约为1.0~1.5%,其中钙和铁质量分数高,海产软体动物的碘质量分数较高,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类似肉类。需要注意的是牡蛎锌的质量分数很高,每100克含锌高达128毫克,是人类锌的很好的来源。软体动物的维生素以维生素A、维生素B12较丰富。干制的墨鱼、鱿鱼蛋白质可达65%。干贝蛋白质可达63.7%,脂肪达3.0%,碳水化合物为15%左右。

    鲫鱼。鲫鱼古称,也称“鲋”鱼。鲫鱼体侧扁,稍高,背部青褐色,腹面银白色。口端位,无须。背鳍和臀鳍有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有锯齿。鲫鱼是杂食性鱼类,肉味鲜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都产,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中国自古食用鲫鱼,《礼记》、《楚辞》及北魏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唐人杨哗撰《膳夫录》等历代文献资料均有记载。元代以后,鲫鱼烹法日趋精细,且大都流传至今。如元代《多能鄙事》中所载的“酥骨鱼”,清代《调鼎集》中所载的“荷包鱼”、“熏鲫鱼”等。鲫鱼食法较多,尤以做汤最能体现其鲜美滋味,也可烧、煮、蒸等,配以不同辅料,制成各种菜式,如江苏的“白汤鲫鱼”配春笋、香菇、火腿,山东的“奶汤鲫鱼”配蒲莱,上海的“萝卜氽鲫鱼”配萝丝等。信阳盛产鲫鱼,食用鲫鱼的历史悠久。“烧鲋鱼”因喻意“夫妇相依”,在清朝时就是信阳百姓婚宴上必上的菜。信阳人食用鲫鱼,主要是清炖和红烧,小鲫鱼则干炸。“奶白鲫鱼”、“红烧鲫鱼”、“焦炸鲫鱼”、“蒸鲫鱼”是信阳烹制鲫鱼最常见的菜品。信阳尽管盛产鲫鱼,但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信阳各地产的鲫鱼制成菜品后,味道和口感有明显不同。信阳南湾水库产的鲫鱼无论是清炖还是红烧,味道和口感都是最好的。                
 
    鳜鱼。鳜鱼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体色褐黄,腹部灰白,鳍稍发红,体侧有不规则褐色斑点和斑块。头尖长,吻尖突,口大,端位,体被细小圆鳞,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下层,性情凶猛,以鱼虾为主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鳜鱼在信阳分布很广,主要产在潢川、南湾水库和信阳、罗山等地,其中以潢川产的鳜鱼最有名,是河南名产之一。鳜鱼在信阳被称为桂花鱼。桂花鱼主要产在潢川、信阳、罗山等地。信阳还有一种叫黑斑鳜的鳜鱼,主要产在泼河、鲇鱼山水库和光山、商城等地。

    鳜鱼肉多刺少,肉质洁白细嫩,高蛋白、低脂肪,既是筵席珍肴,又是滋补佳品。中国很早就食用鳜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其头似羊,丰肉少骨,名水底羊”。唐人张志和《渔父》词中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为传世名句。宋代以后已成筵上名馔。《食疗本草》称鳜鱼可补劳虚,益脾胃;《开宝本草》说,鳜鱼能祛腹内恶血,益气力,令人肥健。鳜鱼适用各种烹调方法,清代《调鼎集》上有批片炒、氽,切块烧,焖、冻,切丝烩,切丁拌,剔肉烩并做羹等菜式。鳜鱼鲜活品最宜于清蒸,醋熘亦佳,还可以烧、炸、烤等。现各地以鳜鱼制作的名菜甚多,如江苏“松鼠鳜鱼”、江西“干蒸鳜鱼”、湖北“珊瑚鳜鱼”,湖南“柴把鳜鱼”、安徽“腌鲜鳜鱼”、孔府“菜烤兰花鳜鱼”等名馔。鳜鱼背,鳍上的棘刺有毒,被刺伤后可引起剧烈肿痛,甚至有发热、畏寒等症状,加工时应予注意。信阳菜中的鳜鱼主要是清蒸和红烧,黑斑鳜由于个体小,主要是红烧。信阳菜中用鳜鱼烹制的最著名的菜有“叉烤鳜鱼”、“清蒸鳜鱼”、“酿烧鳜鱼”、“藿香煨鳜鱼”等。
 
    草鱼和青鱼。草鱼又名鲩、草青、草鲩、混子,体较长,呈亚圆筒形,后段稍侧扁;头平扁,口端位;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或灰黄色,偶鳍微黄色;鳞较大,一般喜欢生活在水的中下层,性情活拨,行动迅速,主要吃水草和其他汗生嫩草枝叶。青鱼又名黑鲩、青鲩、螺蛳青,体呈近圆筒状,头阔而稍平,吻端稍尖,口端位,呈弧形,背部和鳍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多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以底栖动物为食,主要食物为螺蛳、蚬、幼蚌等,也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虾。同草鱼相比,青鱼不仅生长快,个体大,而且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19、5%,脂肪含量5、2%,营养价值高于草鱼。草鱼和青鱼是信阳“四大家鱼”之一,野生的草鱼和青鱼也很多。草鱼肉质细嫩,烹制多采取清蒸、滑炒、熘,也可以红烧、油焖、煎炸、腌熏。四川的“蒸五柳鱼”、浙江的“西湖醋鱼”、北京的“煎糟鱼”、安徽的“活烘鱼”、江苏的“鲜鱼饺”、福建的“葱烧草鱼”、湖南的“豆辣椒蒸腌鱼”、上海的“火烧草鱼粉 ”、广东的“酥炸西湖鱼”和“清蒸鲩鱼”等,都是用草鱼做的名菜。草鱼肉含水量大,草腥气重,出水易腐烂。用草鱼做菜,一要鲜活,二要多放酒醋葱姜等调料,三不宜长时间烹烧,否则会影响肴馔的质地和风味。信阳烹制草鱼和青鱼多用蒸和烩的方法,如“清蒸草鱼”、“熘鱼片”、“烧个鱼”、烩鱼块等。
 
    鲤鱼。鲤鱼,体延长,稍侧扁,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口下位,须两对。背鳍和臀鳍有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有锯齿。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常栖息于水底层。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水域都产。鲤鱼生长迅速,生活力强,耐高温和污水,最大可长到1米左右,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食用鱼类。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就已开始养鲤。以鲤鱼入馔则始见于《诗经》,此后历代文献均有反映。唐代视鲤鱼尾为“八珍”之一。宋代《图经本草》将鲤鱼列为“食品上味”。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载有用鲤鱼皮、鳞熬制“水晶脍”的方法。清代《调鼎集》上列有鲤鱼菜20多种,分别用鲤白、鲤肠、鲤腴、鲤唇、鲤尾、鲤脑、鲤子等成菜,并有了多种烹制方法。鲤鱼肉质肥厚、坚实、鲜美,适宜整条或切块鲜烹。鲤鱼略有土腥味,食用前可放在水池中放养一二天,使之吐尽腹内泥污。如果在水池中放几滴芝麻油,效果更理想。鲤鱼加工需放尽血淤,并注意抽去其脊骨两侧的两根酸筋。鲜活鲤鱼可用于白烧、清蒸、软熘、煮汤。对于肉质较粗、土腥味较大的鲤鱼,则多用于红烧、干烧、酱汁等,还可制成熏鱼、糟鱼、咸鱼、风鱼等,风味亦佳。在信阳,民间认为鲤鱼是“发物”,又略带酸味,口感也不太好,因此,鲤鱼在信阳不太受欢迎,信阳菜用鲤鱼烹制的菜肴不多。在民间,鲤鱼也主要在特定场合下如婚宴上才烹制。信阳烹制鲤鱼多采用红烧的方法,如“红烧鲤鱼”、“糖醋鲤鱼”、“果味鲤鱼卷”等。

    鳙鱼和鲢鱼。鳙鱼,也称“花鲢”、“胖头鱼”,特征是体侧扁较高,背面暗黑色,有不规则小黑斑。头大,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都是肉棱,胸鳍末端伸到腹鳍基底。鳙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为食,性情和缓。鲢鱼,也称“鲢子”、“白鲢”,特征是体侧扁较高,银灰色,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腹鳍前后均有肉棱,胸鳍末端伸到腹鳍基底。鲢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海棉状的鳃耙  食浮游生物为食。性活泼、善跳跃。鳙鱼和鲢鱼是信阳“四大家鱼”之一。信阳养殖的鳙鱼和鲢鱼以南湾水库的最好。鳙鱼和鲢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可长到1米多长、70至90余斤,但如果用做食材,以4到5龄,体重在8斤左右的为最佳。信阳菜中用鳙鱼和鲢鱼烹制的菜肴很多,最著名的是“扒鱼头”和“清炖南湾鱼”,其他还有“鱼头炖豆腐”、“焖鱼块”、“清汤鱼丸”等。
鳖。也叫甲鱼、水鱼、团鱼、王八、 元鱼等。鳖的种类很多,信阳所产的鳖均为中华鳖。中华鳖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甲上有柔软的外膜,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中华鳖体色基本一致,无鲜明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颈部粗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中华鳖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个胼胝体,分别在上腹板、内腹板、舌腹板与下腹板联体及剑板上。中华鳖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中国以鳖入馔,历史久远。《礼记·内则》中有“不食雏鳖”和“鳖去丑”的记载。《楚辞·招魂》中载有“腼鳖”,《盐铁论·散不足》中有“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的记载。嗣后,北魏的“鳖雁法”,唐代的“遍地锦装鳖”,元朝的“团鱼羹”皆为珍馐。清代以后,用鳖烹制的肴馔增多,《随园食单》、《调鼎集》均有多种食鳖记载。用鳖制菜,首在鲜活,次为刮洗,自死者和不净者不可食。宰鳖第一要收集余血,第二要用70℃~80℃的热水浸泡,三须完整取下头、甲,四须刮净体表黑膜,五不可弄破胆囊和膀胱。这样不但防止了细菌的传播和肉味的腥苦,还能做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以鳖制馔,雌鳖胜过雄鳖,大小适中为佳。鳖过小,叫做雏鳖,骨多肉少,肉虽嫩但香味不足;鳖过大,肉质老硬,滋味不佳。鳖最宜清炖、清蒸、扒烧,原汁原味,鲜香四溢,最能体现其肥美甘鲜之特色,也可烩、煮、炒、焖。因鳖腥味较重,宜热不宜冷。我国用鳖烹制的名菜有:浙菜“凤爪甲鱼”、赣菜“金丝甲鱼”、西安的“遍地锦装鳖”、川菜红烧甲鱼”、吉林的“沙锅人参元鱼”、天津的“元鱼酒锅”、福建的“杏圆凤爪鱼肚炖水鱼”、上海的“冰糖甲鱼”、湖北的“黄焖甲鱼”等。甲鱼虽然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但味鲜而不浓,缺少脂肪,骨多肉少,腥土味重而难除,不为人们所喜欢。因此,必须除净异味,才能显露出本味,突出风味。选用醇正鲜美的母鸡补其不足,来提高鲜香味,排除异味。同时,还能增加菜肴的营养成分,发挥更大的食疗、食补作用。信阳菜中有许多用鳖烹制的菜肴,主要采取炖、烧的方法,烹制名菜有“霸王别姬”、“清炖甲鱼”、“琵芭扣裙边”、“红焖甲鱼”、“卤老鳖”等
 
    龟。我国龟的种类很多,信阳龟的种类主要有两种,一是黄缘闭壳龟,一是乌龟。黄缘闭壳龟又名夹板龟、断板龟,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背甲和腹甲完全闭合,吻端与上颌成一直线斜向后方;肛盾无缺刻但有盾沟;背甲棕红色,缘盾腹面黄色,腹甲黑色,前中部胸盾与腹盾之间有横贯的韧带。黄缘闭壳龟个体较大,通常在400克以上,大的可达800克左右。黄缘闭壳龟喜栖息在山区林缘或有稀疏灌木的草山上,以青草、蚯蚓、蜗牛、凤蝶幼虫为食,是杂食性动物。黄缘闭壳龟的肉和卵均可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龟板又是常用的传统中药材,有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的功效。乌龟又名金龟、花壳子,其头、颈两侧有黄色线状斑纹,背面有细鳞状花纹隐现;背甲和腹甲直接相连,没有韧带,背甲长10~12厘米,大的可长达18厘米,上面有三条纵向棱脊,能负重受压。乌龟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具全蹼,除后肢第五趾外均有爪。雌龟躯干稍厚,背面棕色,尾短粗;雄龟躯干较薄,背面深黑,尾细长,有臊臭味。乌龟以小鱼、小虾、蠕虫、蜗牛、螺蛳及植物为食,有冬眠的习性。乌龟生长发育缓慢,个体年增重仅100~150克,约8龄才能达到性成熟。乌龟肉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味美汤鲜,是人们交口称赞的佳品。乌龟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民间常用乌龟作主药搭配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病。在中医药学上,乌龟的腹甲叫龟板,入药能益肾滋阴,壮腰键骨。背甲叫龟壳,入药能滋阴补虚,生津降火。自汉代起,龟已开始供药用,并认为龟肉可使人长寿。清代以后,多有食龟记载。龟属高档滋补原料,在烹调应用中应以龟作为主料,也可配以其他原料及少量中药。由于龟肉中结缔组织较多,胶质重,加工时需要长时间加热,最宜用烧、焖、煨、蒸等烹调法成菜,以保持龟的原汁原味,从而发挥龟的药食兼用的功效。用龟烹制的名菜有北京的“气锅金龟”、土家族的“党参金龟”、湖南的“红煨洞庭金龟”、四川的“虫草炖金龟”、广西的“蛤蚧炖金龟”等。在信阳,主要是把龟作为补品来食用的,食的主体是普通百姓,如“猪肚炖金龟”、“泥烧金龟”等,在民间常用来为身体虚弱的人补身体。宾馆、饭店很少烹制龟的。近年,信阳一些宾馆、饭店开始用龟烹制菜肴,如“清炖金龟”等。由于龟成熟慢,加之人为的滥捕,信阳黄缘闭壳龟和乌龟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应加强对黄缘闭壳龟和乌龟的保护,积极发展人工养殖,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黄鳝。黄鳝又称鳝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黄鳝体呈蛇形,前段圆筒状,尾端尖细而侧扁;体表粘滑无鳞,无胸鳍、腹鳍和尾鳍;背侧呈黄棕色,全身布满不规则的棕色斑点,腹部橙黄色,并有灰黄色条纹,多栖息在河流、湖泊、池塘、沟渠和稻田泥土中。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天然生长的黄鳝多在夜间出外觅食,以水中的昆虫、蚯蚓为主要食物,也吞食蝌蚪和小鱼小虾。黄鳝肉细嫩,骨刺少,味鲜美,营养十分丰富,特别是小暑以后的肥腴黄鳝,蛋白质含量为18~19%,脂肪含量仅为0、9%。黄鳝除可作为美味佳肴外,药用价值也很大。《本草纲目》载:“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纯,能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信阳河渠纵横,库、塘、堰密布,水域广阔,稻田面积大,有利于黄鳝的生长繁殖,常年黄鳝产量可达80万公斤。过去,信阳所产黄鳝都是在天然水域中捕捞的,现在多为人工饲养的。黄鳝烹制前加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活杀,即先将鳝鱼用力掼晕,然后用刀剖腹,去内脏,剔其脊骨;二是先用白酒一勺倒人装鳝鱼的容器中,迅速盖上,盖数分钟,待其醉后再剖腹剔骨;三是烫熟剔骨,较常见的是将鳝鱼倒人沸水锅中,加盖浸焐,待鳝鱼蜷缩后,将其捞出置于清水中,然后用刀划去鳝骨,取肉供用。黄鳝剖腹去内脏后,即可烧、焖成菜肴。出骨后的生黄鳝肉适宜爆、熘;熟黄鳝肉适合炒、炝、炸等。一般的烹调应用以烧、炖、爆、炒等法为佳。各地都有用黄鳝制作的名菜,如苏菜的“大烧马鞍桥”、“炒软兜长鱼”、“炖生敲”、“梁溪雕鳝”,上海的“清炒鳝糊”,浙菜“五色鳝丝”,粤菜“焖酿鳝卷”,楚菜“皮条鳝鱼”等。信阳人喜食黄鳝,都是活杀,多用爆、烧、炖等方法烹制。信阳菜中有许多用黄鳝烹制的菜肴,最有名的是“软兜鳝鱼”,其次,如“剞卷酥鳝”、“爆炒鳝丝”、“烧鳝鱼片”、“腊肉炖黄鳝”、“烧鳝段”等。
 
    信阳毛蟹。信阳毛蟹的学名叫“溪蟹”,因主要生长在山溪河流中得名。毛蟹是信阳百姓的俗称。中国食蟹历史悠久。《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庖人》均有记载。嗣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收有“蟹藏法”。南北朝时已有糖蟹的吃法。隋唐时糟蟹、蜜蟹、醉蟹已是贡品。宋代已有蟹黄包子,陆游的“鲁馔牢丸美,鱼煮脍残香”说的就是蟹黄包子。同时还有炝蟹、炒蟹、蟹羹等。北宋末年出现了《蟹谱》等专著。元人爱食煮蟹。明末清初讲究食蒸蟹,并相沿至今。海蟹盛产于每年4~10月,淡水蟹盛产于每年10~11月,有“九月团脐十月尖”之说。蟹肉鲜美无比,历来被视为佳品。蟹可炸、熘、煎、炒、炖、焖、扒、烧,蒸、烩、烤、拌、腌、醉、糟等。用蟹制作的菜肴有“芙蓉蟹片”、“炸蟹丸”、“炒蟹粉”、“炒虾蟹”、“蟹肉炒鲜奶”等;还可将蟹肉配制高档菜肴,如“清蒸黄油蟹”、“蟹粉狮子头”、“蟹黄烧豆腐”、“蟹粉烩鱼唇”、“蟹黄排翅”等;家常菜有“炒毛蟹”、“面拖蟹”等。最能显示蟹的特点的食法是原只清蒸。蒸蟹烹前应充分清洗,并捆牢螯足,脐向下排放笼中,旺火沸水速蒸至透,自剥自食,最宜下酒。食时需除蟹的肠、胃、鳃和脐部,并以姜、醋暖胃祛寒,杀菌消毒。信阳人吃毛蟹主要是干炸和红焖,一般不作席面上的菜,大多作为街边小吃摊上的下酒菜。
 
    青虾:青虾学名叫日本沼虾,俗名叫青虾、河虾、大头虾,因体色青蓝并有棕绿色斑纹得名。青虾体形粗短,分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头胸部较粗大,往后渐次细小,腹部后半部显得更为狭小。青虾的体色常随周围栖息环境而变化。湖河水清,透明度大,虾体色淡,体呈半透明;池沼静水且混浊,虾体色深。如将湖河中的青虾移入池塘中,不久青虾体色即由淡变深。青虾的整体由20个体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头胸部体节已愈合在一起),腹部7节。除腹部第7节外,每个体节各有附肢一对,头部附肢分化为第一、第二触角(第二触角的鳞片长约为其宽的三倍);大颚(具有三节的颚须)和第一、第二小颚;胸部附肢分化为第1~3对颚足和五对步足,颚足为双叉肢型,步足为单肢型,第1、2步足为螯状,第1对比第2对细小,成体雄虾的第二螯足约为其体长的1.5~2倍,雌体的第二步足约为其体长的1倍左右,其余三对步足都为单爪型。腹部附肢均为双肢型的泳游足,第六腹节的附肢特别强大宽阔,向后延伸和尾节组成尾扇,能控制青虾在水中的平衡和升降以及向后缩退的作用。青虾终生生活在湖泊、水库、池塘、江河、沟渠等淡水水体中。青虾蛋白质含量16、4%,脂肪含量1、3%,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虾米、虾浆、虾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青虾在信阳所有县区都有,其中以光山、潢川最多。淮滨有句民谚称:“黄豆扬花,地墒沟里摸虾”,可见,虾在信阳是非常常见,也是很容易捕获的。善用虾烹制菜肴是信阳菜的一大特色。信阳菜中有许多用虾烹制的名菜,如“水晶虾”、“凤尾虾”等。“炒河虾”、“韭菜炒河虾”、“黄葱炒河虾”、“焦炸虾托”、“糖醋焖虾”等,既是信阳风味菜,也是百姓经常食用的菜肴。
 
    青虾:青虾学名叫日本沼虾,俗名叫青虾、河虾、大头虾,因体色青蓝并有棕绿色斑纹得名。青虾体形粗短,分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头胸部较粗大,往后渐次细小,腹部后半部显得更为狭小。青虾的体色常随周围栖息环境而变化。湖河水清,透明度大,虾体色淡,体呈半透明;池沼静水且混浊,虾体色深。如将湖河中的青虾移入池塘中,不久青虾体色即由淡变深。青虾的整体由20个体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头胸部体节已愈合在一起),腹部7节。除腹部第7节外,每个体节各有附肢一对,头部附肢分化为第一、第二触角(第二触角的鳞片长约为其宽的三倍);大颚(具有三节的颚须)和第一、第二小颚;胸部附肢分化为第1~3对颚足和五对步足,颚足为双叉肢型,步足为单肢型,第1、2步足为螯状,第1对比第2对细小,成体雄虾的第二螯足约为其体长的1.5~2倍,雌体的第二步足约为其体长的1倍左右,其余三对步足都为单爪型。腹部附肢均为双肢型的泳游足,第六腹节的附肢特别强大宽阔,向后延伸和尾节组成尾扇,能控制青虾在水中的平衡和升降以及向后缩退的作用。青虾终生生活在湖泊、水库、池塘、江河、沟渠等淡水水体中。青虾蛋白质含量16、4%,脂肪含量1、3%,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虾米、虾浆、虾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青虾在信阳所有县区都有,其中以光山、潢川最多。淮滨有句民谚称:“黄豆扬花,地墒沟里摸虾”,可见,虾在信阳是非常常见,也是很容易捕获的。善用虾烹制菜肴是信阳菜的一大特色。信阳菜中有许多用虾烹制的名菜,如“水晶虾”、“凤尾虾”等。“炒河虾”、“韭菜炒河虾”、“黄葱炒河虾”、“焦炸虾托”、“糖醋焖虾”等,既是信阳风味菜,也是百姓经常食用的菜肴。
此外,信阳还有其他多种水产原料:

    泥鳅。泥鳅,体延长,亚圆筒形,长达10余厘米。黄褐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5对胡须。尾鳍圆形,栖息在泥底,以甲壳类和昆虫等为食,是我国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泥鳅素有“土人参”之称,具有补中益气,祛湿除邪,治消渴、阳痿:痔疾、疥癣等症的功效。最近研究发现,泥鳅对于治疗急、慢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方面,有特殊疗效。信阳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域面积大,有利于泥鳅的生长繁殖。过去,信阳所产泥鳅都是在天然水域中捕捞的,现在多为人工饲养的。信阳人喜食泥鳅,“泥鳅焖大蒜”在民国时就成为信阳名菜,现在,用泥鳅烹制的菜肴很多,如“红油泥鳅”、“炸泥鳅”、“煎烧泥鳅”等。

    乌鳢。乌鳢又名乌鱼、黑鱼、火头、财鱼,其体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头部长而扁平,且覆盖有鳞片;口大,口腔内长有尖锐的牙齿;体被圆鳞,背、臀鳍均长,直达尾鳍基部,尾鳍呈圆形;全身灰黑色,体侧有很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或斑块。乌鳢性情凶猛,是典型的食肉性鱼类,通常栖息在水草茂盛的静水水域。乌鳢生长迅速,一般一冬龄性成熟,体长可达19~40厘米,重95~760克,最大的个体可达5公斤。乌鳢刺少味美,肉质洁白,蛋白质含量19、8%,脂肪含量1、4%,碳水化合物1、2%,。在南方,人们认为乌鳢有去瘀生新和滋补调养的作用,是经济和食用价值很高的鱼类。信阳各水域都有乌鳢分布,近年野生乌鳢产量减少,人工饲养的增多。信阳菜中用乌鳢烹制的菜肴不多,烹制方法主要是烧、煮,如“烧烤财鱼”,“水煮乌鱼片”、“滑炒乌鱼片”等。

    鲶鱼。鲶鱼也称“鲇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最大可长到1米以上。鲶鱼灰黑色,有不规则暗色斑块。口宽大,有胡须两对。眼小,背鳍1个,很小;臀鳍长,与尾鳍相连;胸鳍有硬刺。无鳞,皮肤富有粘液腺。鲶鱼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鲶鱼肉味既鲜美又细嫩,是非常好的食用鱼类。信阳民间有“鲫鱼汤、鲶鱼肉,逮住火头吃个够”的说法,足见信阳百姓对鲶鱼的认可。信阳百姓烹制鲶鱼主要采用烧、滑的方法,其中“滑鲶鱼片”和“炖鲶鱼汤”最能体现出鲶鱼的鲜美。

    黄颡鱼。黄颡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长10余厘米。青黄色,大多有不规则褐色斑纹。口宽、下位,有4对胡须。黄颡鱼背鳍、胸鳍有硬刺,后缘有锯齿;刺活动时能发出“咯、咯”的声响;脂鳍低平,尾鳍分叉。无鳞。黄颡鱼生活在水体底层,食性广,肉质细嫩。信阳盛产黄颡鱼,在水面比较大的水库和湖泊中,能长到20厘米长。信阳人把黄颡鱼称作“咯呀”、“锥牯子”和“小黄鱼”。过去,由于黄颡鱼个体比较大,信阳吃黄颡鱼主要是烧,现在由于大体比较小,主要用滑的方法做汤。“煎烧黄鱼”、“小黄鱼汤”是最常见的菜肴。

    团头鲂和三角鲂。团头鲂因原产于湖北梁子湖,也称“武昌鱼”和“团头鳊”。团头鲂体高、侧扁,呈菱形,腹面后部有肉棱。头小,口宽,上、下颌无角质突起。银灰色,鳞片基部会黑,边缘较淡。团头鲂是草食性鱼类,常栖息于水体下层,肉味腴美,脂肪丰富,可长到40余厘米,重达6斤,是上等食用鱼类。三角鲂也称“平胸鳊”和“三角鳊”,体侧扁,背部隆起,腹面后部有肉棱,银灰色。三角鲂是草食性鱼类,肉味鲜美,常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可长到50余厘米,是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信阳百姓似乎搞不清楚什么是团头鲂,什么是三角鲂,把鳊鱼统统叫做“锅边”。团头鲂和三角鲂在信阳既有野生的,也有饲养的,但就味道上讲,饲养的不如野生的。信阳烹制团头鲂和三角鲂主要采用红烧和清蒸的方法,如“红烧锅边”、“清蒸锅边”是最常见的菜肴。

    鲌鱼。鲌鱼,体侧扁,口大,嘴上翘,腹面全部或后部有肉棱。背鳍有硬刺,臀鳍延长,栖息在淡水中上层,以鱼、虾及水生昆虫等为食。鲌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江河、湖泊都产。鲌鱼肉质细嫩,产量较高,最大可长到十余斤,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常见的有短尾鲌、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信阳不仅盛产鲌鱼,而且种类繁多,有翘嘴红鲌 ,青梢红鲌,蒙古红鲌,红鳍鲌,尖头鲌等。信阳把嘴上翘的鲌鱼称作“翘腰”、“翘嘴白”、“腰子”;把嘴尖的称作“红梢”。鲌鱼肉质细嫩、鲜美,是信阳百姓最爱吃的鱼。但由于鲌鱼的刺比较多,吃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宾馆、饭店很少烹制。鲌鱼适宜蒸、烧、煎、炸等烹调方法,“清蒸鲌鱼”、“红烧鲌鱼”、“煎烧翘腰”是最有代表性的菜肴。(原标题:信阳菜特色原料)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信阳市情网(2008-07-25)
0
下一条:信阳菜基本来源上一条:中国信阳菜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