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88岁老人的新奉献(2)

2013/11/28 11:01:32 点击数: 【字体:

  两人走遍全县,最后在堂街镇士庄村发现了一头牛犊,很符合他们心中的红牛标准,两人异常激动,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当时,一头成年牛的市场价格是150元左右,为了买到这头牛犊,他们花了800元。这一年他们在全县挑选并买回了4头公牛和10头母牛。

  牛犊买回来之后,叶箴专门为牛犊安排了一名饲养员。1957年,他们选育出的一头红种牛被中国黄牛研究所和省畜牧局评选为特级牛,号称“全国第一黄牛”,当时估价9600元,这些钱在当时可以购置两辆解放牌汽车了。

  1956年至1962年,叶箴连续四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9年秋天,在河南省军区招待所礼堂,他受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1960年,农场把培育出的千粒重达60克的大籽小麦和一果四仁花生品种送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看到后高兴地说:“千粒重小麦达到80克就世界第一了。”

  叶箴告诉记者,自从当了农场场长以后,他就喜欢上了农业科学。在实践中,他屡有创新。当年,为提高白菜种子产量,他冬天时在白菜上面埋上牛粪,开春再扒开,由于没伤着白菜根,白菜发芽后比不上牛粪的白菜长得又快又好。

  一次,叶箴听说辽宁有一种高粱,秆甜,结籽也多,就引种了30亩。等收获时,把高粱秆碾成水熬糖,用高粱秆的渣子蒸酒,收益不小。当时,由于粮食紧张,国家禁止用粮食酿酒,废物酿酒倒也算“高科技”了。

  离休后仍搞农业试验

  叶箴离休后仍然很关注农业的发展,发现哪儿有新种子、新产品,都要买回来试试。10月17日,他拿出一份《科技日报》,指着上面报道的《红薯藤上长小麦 土豆秧上结大豆》的新闻告诉记者,他准备在郏县推广。

  为了让农民种植新产品,他经常自费购买种子送给农民。2003年,他听说山东种植了从日本引进的川山子紫皮红薯,这种红薯富含花青素,花青素被称为“软体黄金”,营养价值极高,他便托熟人以1元1棵的价格买回半亩红薯苗,让当地农民种植。试种后发现这种红薯结得很小,产量很低,他便把该红薯与优良品种红薯杂交。经过几年培育,这种紫皮红薯烟紫176品种得到改良,产量大幅提高。

  在叶箴老人的指导下,王伟星把多个品种的红薯种在一块试验田中,希望找到适合郏县种植的品种。目前烟紫176亩产3000多公斤,这种红薯在超市售价5.96元/公斤,一亩地批发价也超万元了。还有梅营7号红薯,产量也很高,亩产4000公斤~7000公斤,收益也相当可观。

  王伟星说,分期收获也是叶箴的创新。农历七八月间,先把结得最大的红薯收获,别伤及红薯根部,之后封好红薯根,不影响红薯生长。“这相当于种植一季,收获两季,产量提高近一倍。”老人告诉记者,很多人以为,红薯根一动就不会生长了,其实红薯没有生长周期限制,只要阳光、水分、温度适宜,就会一直生长。

  离休工资多数花在搞试验上了

  如今,在郏县白庙、安良、冢头、王集、广阔天地、城关等乡镇都有他指导的农业生产。一些老农和大学生“村官”经常打他的手机咨询,他也常常坐车去指导、查看,加上买种子的钱,他每月2000多元的离休工资超过2/3都花在这上面了。

  “叶叔光想着帮助别人了。”王伟星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叶箴说,他今年想多种些黑芝麻、扁豆、超高产小麦。他还想组织一些老人租点地,扩大规模,“农业发展好了能解决很多问题”。

  “我烟不吸、酒不喝、麻将不打,不计较什么,就是想发挥余热,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找到适合发展的农业项目,让广大农民致富。人不能一生一世不做点贡献。”老人说。本报记者 丁需学 通讯员 魏新伟 贾志琼 文/图【原标题:88岁老人的新奉献】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0年11月1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