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梦在绞胎魂在瓷——记当阳峪村“孟家瓷坊”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孟凡斌

2013/10/23 11:15:49 点击数: 【字体:

梦在绞胎魂在瓷——记当阳峪村“孟家瓷坊”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孟凡斌


    阅读提示

    不知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书写了历史。但有一点当被确认并记录于陶瓷史册:在时间长河流淌到21世纪之初的时候,在太行山南麓宋崇宁年间所立的窑神碑旁,有一群人与一个精灵邂逅——他们揭开了隐秘近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古法制作技艺的神秘面纱。

    在这群人中,“孟家瓷坊”掌门人孟凡斌,当属呕心沥血的人物之一。

    爱瓷自是我天性

    当阳峪绞胎瓷,在北宋时即享有盛誉。然而,随着靖康之变,盛极一时的当阳峪瓷窑火顿然灰飞烟灭,而在世界陶瓷王国独树一帜的绞胎瓷及其制作工艺也随之难觅踪迹。

    历时近千年的等候,湮灭在历史烟云中的绞胎瓷这块瑰宝终于今世重现人间。而在探寻和发掘这块瑰宝的人中,孟凡斌的脚步可谓走得艰辛而执著。

    走近孟凡斌,你会发现,他仿佛就是为发掘这块瑰宝而来到人世的。

    孟凡斌祖籍山东省曲阜市孟庄村,系孟子第75代世孙。孟凡斌上6代先人,孟家兄弟二人落户到地处太行山脚下的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于是,该村至今有半数人口都为孟姓。

    1965年冬,孟凡斌降生在当阳峪村的一个窑洞里。姊妹多,他排行最末。“家里人多地少,冬天吃红薯,春天吃野菜,麸子和玉米面是全家的主要粮食。我17岁当兵前就没有穿过新衣服,衣服裤子都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孟凡斌回忆说。

    儿时的孟凡斌有点儿不合群。他不跟同龄的孩子们玩弹琉璃球、摔烟纸片之类的游戏,也不会下军旗、打扑克牌,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在窑炉旧址的河沟里捡寻碎瓷片。

    在他上下学的路上,人们总能看到这个孩子手里拿个铁抓钩,到处挖挖刨刨。他的书包里、课桌下都是碎瓷片,他的衣裤口袋从来都是被瓷片磨出的大窟窿、小洞洞。家里窑洞的地上、床上,甚至厕所里,碎瓷片无所不在。

    下学后,孟凡斌的“家庭作业”是把捡来的残旧瓷器进行分类、统计。陶壶、香炉、棋子等各自摆开,查点数目、清理泥土,孟凡斌在做这些“功课”时仔细而投入。“咦,旧时胭脂盒盖子的内沿薄得就像鸡蛋皮儿一样,特别精细,我痴迷地把玩着这些东西,往往忘了吃饭。”孟凡斌说。

    “老师批评我玩瓷片不写作业,家长吵我啥都不会干只会捡瓷片,乡邻们说我是个傻孩子。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图什么,反正就是喜欢这些瓷片,好像我只能跟它们对话交流。”孟凡斌说。

    儿时游戏是泥编

    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孟凡斌把装瓷片的书包换成了箩头、麻袋,他不仅漫山遍野地去捡寻瓷片,还走家串户上门收集。

    15岁那年,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在随大人去原陶瓷四厂办事时,他溜进了一间平日总是门窗紧闭的屋子,看到有人把不同颜色的泥巴擀成片状,叠在一起,再切成小块,进行拼接,制作坯胎。

    “从附近堆积的废弃瓷片中,我一眼看出与自己捡拾的绞胎瓷残片胎中带花纹特征相似,就明白了这个屋子里的人是在编织瓷胎花纹。”孟凡斌说。

    的确,这是一个研制绞胎瓷古法技艺的地方。当时该厂根据地方政府指示,抽调几名陶艺工人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绞胎瓷花纹技法恢复研究。

    “回到家里,等到夜深人静时,我就用玉米面、绿豆面等揉成几种不同颜色的面团,学着工人的样子编织花纹。”

    拿粮食作试验的事情很快被家人发现并被喝止,孟凡斌把试验原料换成了泥巴。他在村里僻静地方砌成个鸡窝大的小窑炉,用煤泥和柴火当燃料,开始烧制泥做的小钵。“什么东西也没烧成,我的脸反被熏得像个黑人,回到家就挨骂。”

    “为逃避家人责骂,我把烧制地点挪到了村东头的河沟里,挖个小窑洞,继续烧。这种执拗且幼稚的行为,伴随着我的幼年,直到我17岁参军才停了下来。”

    1986年,21岁的孟凡斌回到村里。劳动之余,他还不时地重温着儿时的旧梦。不过,他的试验方式趋向专业了:用铁皮做成窑炉,用保温棉做内衬,用电阻丝来加温,他烧出了不上釉的陶。

    1988年,他到广东佛山打工。在工业瓷厂,他学会了原料粉碎、制浆、除铁等工业瓷的生产工艺。之后,他又到河北磁县彭城一带窑口干活,学会了黑陶、黑白刻体花瓶等磁州窑的制作技法。1997年,他来到江西景德镇瓷器厂打工。这期间,他掌握了拉胚、上釉、贴花、制模等一系列生产工艺。

    2005年,孟凡斌租赁村里一家倒闭的陶瓷厂,建起了当阳峪绞胎瓷“孟家瓷坊”,正式开始了古法绞胎瓷的研发烧制。

    窑火炉前炼人生

    恢复古法、坚持古法,孟凡斌从一开始就抱定复原并坚守绞胎瓷古法烧制的恒心。

    绞胎瓷的技术核心在于经典花纹的手工编织。目前北宋存世的60多件作品,全部都是编织纹瓷器。基于儿时看到的一眼老瓷片,孟凡斌历时数载潜心摸索实践,至2008年已完全掌握了绞胎瓷席编纹、羽毛纹、菊花纹、麦穗纹等传统纹理的编织技法,“孟家瓷坊”也被省文物局定为文物复制、研发、生产基地。

    坚持古法,“孟家瓷坊”所用原料都要从当地采挖。孟凡斌跑遍方圆数百里山区,采来东掌的五花矸、西大掌的铝矸、岭后的焦矸、小北岭的铁矿石、岸曲的高岭土、后河的化妆土,反复配比,调试泥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焦作日报 2013年10月23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巩义一六旬村民免费教学生写字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