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京房之死(3)

2013/8/13 17:11:45 点击数: 【字体:


 
    汉朝的皇权与相权有互补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不像明朝朱元璋,干脆取消了相权而独揽大权。汉元帝时代的皇权与相权是一致的,石显善于弄权,汉元帝反而经常被他操纵,如汉元帝与他的师傅感情很深,但是石显因为利益冲突要杀帝师,汉元帝边流泪边同意了。通观汉代,其弊病在内廷是宦官和外戚做乱,在外藩镇尾大不掉。从宗法关系看,京房由于其岳父张博的关系,也算是"准外戚"了。富有政治斗争经验的石显只要在皇帝耳边说上几句话,京房岂不死定。后人也有说京房死于亲情和师生之情的,也有一定道理。其实,也可以说京房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

    南怀谨先生讲的透彻:石显也是汉朝有名的大臣,他与京房两人在中央政府,政见不同,互相有嫌隙。后来京房垮了,下放出来到外面--魏郡做官,离开中央政府,而石显还在中央。南怀谨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封建社会在稳定时期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官员的生杀大权在朝廷,也就是在皇帝手中,而汉元帝对石显言听计从,所以决定京房生死是由石显说了算。南先生对此发出感慨:京房在离京时感到害怕,就可知京房的《易经》还没有学通,如果学通了《易经》,对于功名富贵,对于人生患难,还会那么忧愁,那么《易经》还有什么用?这个修养就不够了,表明了京房的《易经》还是没有真正的学通。南先生虽然专指京房,但讲出一番大道理:懂了《易经》,做事会按规律来做,首先做与不做要思考,做得成功否更要有预见,纵观京房改革的启动过程和结局,京房就没达到这水平。当然京房深受儒家的影响,要济世,但与《易经》并不矛盾,孔子就深知易理,到了晚年仕途走不成,便去做学问去了。其次,改革不成功,能够坦然处之,真正做到荣辱不惊,这就要很深的修养了。南先生还指出,京房不仅害怕,而且在离京的路途中上书皇帝讲了些蠢话,以秦代赵高杀正先为例表示自己的忠诚,这蠢举恰恰起到了反面作用。这些蠢举的动机出自京房的愚忠,汉元帝是历史上的昏君,愚忠有什么益处,反而结果更坏。南先生说道:"读历史读到这些地方,不免掩卷一叹,人为什么把做官看到那么重要。"京房确实是个"官本位"者。

    最后,南先生说道,《反经》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注意到反面的结果,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尤其在政治上,事先就需要注意到反面的流弊。连志【原标题:京房之死】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9-08-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