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清明,祭扫踏青尝美食

2014/6/19 11:07:11 点击数: 【字体:


    看老友段星灿君的大著《风雨萍踪》一书,有清明诗一首:“轻盈乱絮扑窗棂,隐隐似闻柳笛声。花谢花落莫惆怅,人生看得几清明。”这是那年他回新安县老家上坟时写的抒怀诗。诗中写柳絮飘浮在老屋窗棂上,柳笛的村调野曲叩人心扉,使人感动不已。此诗不免使我想起一副对联:“二十四番花信,一百五日芳辰。”品品味道,掐指算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的清明就要到了。

    清明是个节气,是关于宇宙物候时令顺序的标志。为什么其他节气如小满不说小满节,而要说清明节呢?原来“节”字包含两层意义:一曰祭祀,二曰游戏。君不见春节商贾息市,农民停耕,人们纷纷举行祭祀活动,其间,想尽法儿舞龙灯、玩狮子,不亦乐乎。

    清明节在我国民俗中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因为它涵盖了寒食日、清明、上元日几个日子。节日里的活动主要有扫墓、踏青、植树、斗鸡、荡秋千、放风筝、踢球、拔河、折柳……

    扫墓又称上坟、祭祖、扫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表现。为什么要用一个“扫”字呢?原来,过去上坟要带上芟剪草木之器,把坟头的草、杂物清除干净,所以称“扫墓”。

    由古至今,洛阳人就非常重视清明节。我们现将过去上坟、春游时的一些趣事略述一二,给过来人提供一点温馨的回忆。

    洛阳人上坟的时间大约定在元宵节十六日之后到清明这一天为止,在这个时间段内,根据每家情况各自安排。

    洛阳有大上坟、小上坟之分。大上坟是全族人上祖坟,小上坟是为近支前辈扫墓。到坟头后的行礼程序是:清扫荆芜,刷洗碑刻,加添封土,修整墓堆,挂、压纸钱,种植松柏,摆提盒儿,烧香烧金银箔和纸扎,寄托对先人的悼念之情,颂其在世时的功德,之后按辈分叩拜如仪。严肃静穆,恭敬郑重,确有“祭如在”的虔诚。

    礼毕近中午,大家觅一块平整的地方,席地围坐,分吃供品。这是一次家庭团聚、有滋有味儿的野餐。这里要说明的是挂、压纸钱,坟头挂、压了纸钱,说明此坟非孤坟野坟,家有后人。纸钱是在土纸上用土法冲压而成的“孔方元”,现在已不多见,改用简单的长白纸条代替。

    再有就是提盒儿。提盒儿是把没盖的盒子叠摞起来,高可四层,旁边加提把而成,有竹制品和搪瓷制品。竹制的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是用细竹篾编好,内贴白布,用桐油漆过,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盛上供菜在坟头一字摆开,不用碗碟,提拿方便,现在街上还时常看见提着搪瓷提盒儿给上班人或医院病人送饭。

    提盒儿装的菜咱们这儿一般是绿豆芽、青菜、蒜苗、肉丝炒芹菜、煮鸡蛋和长条大肉、烧鸡……这是有讲究的,煮鸡蛋是不可或缺的,这和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重要,因为鸡蛋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可也有禁忌,不能装红萝卜和粉条,因为它关系着后代子孙健康和容颜的大事。据说,吃了红萝卜,后代脸上容易长红斑;如果吃了粉条,孩子容易得鼻窦炎(流浓鼻子)。

    扫墓已毕,大家吃完野餐,年轻后生喜欢折一截儿柳条做柳笛逗小孩子玩。但见他攀住柳枝,折取一段笔直没节疤的枝条,取下6~7厘米来,鼓捣着慢慢将树皮和树心脱离,再将这根管子头部1厘米长的表皮刮去,柳笛便制成了。高兴之余把柳笛送往嘴里,信口吹起村歌野调,引逗得小孩子抱住他的腿讨要不停、闹个没完。做了笛子他又选取一片树叶,双手捏一端用嘴噙住,竟然发出“迷儿迷儿”的声音。

    旧时,清明还有戴柳的风俗,人们上坟后均折柳而归,插柳枝于门框上,并取枝梢戴在妇女和小孩的头上,俗称“思亲(青)”,今取而代之的是“清明栽柳”,有利于绿化、美化环境。

(原标题:清明,祭扫踏青尝美食)作者:寇北辰 潘兆民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0-04-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