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新闻资讯 >> 浏览商丘

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郡马陵边有郭家

2013/10/14 16:37:20 点击数: 【字体:

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郡马陵边有郭家
 
郭家祠堂
 
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郡马陵边有郭家

郡马陵大殿
    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省财政厅今年联合公布了“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我市14个村庄入选。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传统村落的人文、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我们派出记者,对这14个“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进行了走访。

    引子

    明代郭氏郡马陵坐落在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东头,它是一处约有500年历史的官家陵园,现今尚保存有许多艺术精湛的石雕墓器,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郭姓人都以此为荣,每每谈起,郭家人都会滔滔不绝,世世代代传说着郭家祖上留下的功德。

    9月底,记者进行实地探访,抚去历史的尘埃,领略这座郡马陵的前世与今生。

    一 一口锅分成18块

    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一般来说,只要有办法生活,大多人不想背井离乡。离开了家,内心不能泯灭的总有那悠悠的乡愁。

    明洪武年间,浩浩荡荡的迁移大军慢慢东行,多数人正值壮年。他们是响应朝廷的号召,由山西向河南、安徽等地移民的。在这支队伍里,有一班从洪洞县来的郭氏族人,共兄弟18人。在大迁移前,郭姓的长辈把18个兄弟叫到一起,走到厨房里,把平时烧饭用的铁锅拿到这些人面前,找了一块石头,把铁锅砸成了18块。然后,把铁锅的碎片分给18个兄弟每人一块,并叮嘱他们,此次背井离乡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如果能活下来,日后后人相认时就以铁锅片为依据。18个人洒泪和族人依依惜别,踏上向东大迁移的路程。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在郭氏家谱上没有记载。但是,当年郭姓族人的迁移倒是真的,而且被分到了多处居住。

    据郭老家村村支书郭福德讲, 1944年,虞城县郭老家村一脉的郭姓续家谱时,与现在睢阳区郭村镇的郭姓族人经过考究,发现虞城县郭老家村郭氏人的始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来的郭诚,与同样于明洪武二年迁到现睢阳区郭村镇郭姓的始祖郭道亨为亲兄弟,郭诚为兄,郭道亨为弟。因此,郭姓续家谱时,两家续为一谱,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居于东方,而为东家;睢阳区郭村镇居于西,为西家。

    据郭老家村保存的《商丘郭氏家乘》记载,其始祖郭诚于明洪武二年从山西省洪洞县东迁至河南杞县,居陈留村。明永乐初,郭诚因武功不凡,被周王府聘为护卫官,后因郭诚在做护卫官时立了军功,被封到归德府,驻守沙岗道(今虞城县沙集乡境内)。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郭诚偕家人到现今的郭老家村落户。

    郭诚第六代嫡孙郭臣于明正德年间被周王府招为郡马,郭氏家族从而成为皇亲,食皇家俸禄。

    此一脉郭氏子孙繁盛。清代,郭氏族人因人口多开始外迁。现在,此脉郭氏后裔分布在山东单县,安徽砀山、萧县、涡阳,河南商丘、开封等地,有200多个村庄,近10万人。

    郭老家村原名郭村,后因郭臣贵为郡马,食朝廷俸禄,而改村名为宗禄村。清代以后,因族人四处分散居住,每年都有族人到郭老家村祭祖,他们回到宗禄村都称回到老家了,宗禄村慢慢被改名为郭老家村。
   
    二 千古流芳郭郡马

    一个人的恩德,往往使周边的人不能忘怀;一个人的荣耀,也会使得族人千百年传颂。

    据《商丘郭氏家乘》记载,郭诚的第五代嫡孙叫郭盛。郭盛及夫人乐善好施,夏天为穷人送粮,冬天为穷人送去衣被,十里八村口碑极佳。一次,郭盛进城,在周王府附近准备下车,因下雨车子陷入泥坑,附近群众自发为郭盛推车,推车的吆喝声非常响亮。周王听到吆喝声很惊讶,问下人原因,才知道是“郭善人”的车被陷了,周王非常钦佩郭家的为人,并决定将闽清郡主下嫁给郭盛的第四个儿子郭臣。自此,郭臣成了郡马,郭家也成了皇亲,食皇帝俸禄。《商丘郭氏家乘》还记载,郭臣至孝,其在周王府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从开封爬着往家赶,眼睛都哭裂了。

    明嘉靖元年,由皇帝下诏,封郭臣为“亚中大夫”(相当于四品朝官),同时诰封其夫人为闽清县主。郭臣病卒于明万历元年,其夫人闽清县主生一女,庶室李氏、于氏、代氏、史氏、门氏,所生八男,后世文精武卫。

    《郭氏家谱》中记载,郭臣与闽清县主原合葬之墓冢,势如山丘,阴森肃穆。墓高约一丈三尺,周长丈有余。墓前立碑楼一座,高丈余。碑正面镌刻“大明亚中大夫仪宾公郭臣暨德配闽清县主夫人之墓”。墓两侧各立一碑楼,是皇封郭臣为亚中大夫与其夫人闽清县主的诰封碑。这座诰封碑立于明嘉靖元年。在碑楼前面,置放石桌一个,石香炉一个,石桌两侧摆放一石雕蜡台。这座郡马陵原占地四十亩,墓前置放各种石雕墓器二十多种,五石马围陵,四石人把门。

    经500年风雨沧桑的侵蚀,这座郡马陵的原貌已毁坏殆尽。如今,郭氏族人重新修建的郡马陵,尽管比原址小了一半, 但渗透了郭氏族人的心血和汗水。

    记者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厚重的大门、高大的围墙以及陵园门外20米处矗立着的一通诰封郭臣夫妇的神道碑。这通神道碑高约五丈,石碑两侧两个石狮威武雄壮。一对高丈余的雕龙圆形石柱,粗大美观,图案古朴。可惜东边的石柱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砸毁。石柱往北丈余远的地方,置放有两座长方形的石华表。过了石华表,迎面是一座宽阔高大的石门坊,上悬一块横长形石匾,镌刻“明诰封亚中大夫仪宾公寝陵”。

    记者站在石门坊北望,约50米处,就是郭臣与闽清县主合葬的墓冢。过了石门坊,只见墓冢两旁立着石羊、石虎、石马,有的是明代遗物,有的是现代郭氏人新建的。

    郭福德对记者说:“这座郡马陵原来栽着100多棵柏树,可惜后来被砍伐一空,大部分石雕墓器也被砸毁。”

    至今,每到郡马的生日,郭姓人都会到其墓前烧香,以感谢祖上给后人留下的恩德。

    三 人文景观历沧桑

    在郭老家村北不远处,有一座历经500年风雨沧桑的郭氏焚香楼。这座焚香楼,经历了郭氏族人的多次修建,至今仍保持原貌。据郭福德讲,这座焚香楼是郭臣的母亲杨氏专门为祭祀河神所建。

    明嘉靖三年秋,黄河决口,洪水滚滚朝东南而来。当大水快要到来时,郭臣的母亲带领族人跪在焚香楼前,昼夜不起。此举感动了河神,黄河水真的绕过了宗禄村。

    之后,黄河水几次决口,宗禄村都幸免水患。从此,当地人们提及郭臣的母亲,都说她是生前积德行善,死后荫泽后人。

    后来在焚香楼后面盖有一庙,取名“文庙”,祭祀孔子,以倡郭家文风,使郭家官运亨通。

    在村东北角,有一座明朝隆庆年间建的墓冢,那是郭家一世祖郭诚之墓。墓碑和香炉雕刻在一起,甚是独特。郭福德说,这是防盗专门这样刻的。此墓为郭臣所立,现代的郭姓人为其建了碑楼,还用砖、水泥等砌墓保护。

    在郭老家村西北面一块麦田里,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墓冢,当地人叫它“皇姥娘坟”。据郭老家村村民讲,那座坟里埋葬着郭臣的老岳母、闽清县主的母亲。当时闽清县主的母亲坐轿从京城来宗禄村看闺女,她在宗禄村住了一个月,不料身染重病,在宗禄村归西了。因未得圣上钦许,不得返京埋葬,就葬在了宗禄村郊外。

    在“皇姥娘坟”前,立有一通高大的石碑,在碑的正面镌刻着“皇天后主”四个醒目大字,碑头雕刻的龙凤花纹图案中有“圣旨”二字,落款为明嘉靖十三年立。据说,嘉靖皇帝见皇婶娘客死异乡,不能返京入朱家皇陵厚葬,心中不安,便派钦差赶到宗禄村给皇婶娘立了一通“皇天后主”的石碑。在明代,凡是路过此地的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祭拜后才能登程。

    四 祖宗恩德泽后人

    郭老家村坐落在闻集乡政府东4公里处,现有住户1000有余, 4000多人口,以郭姓为主。

    郭福德说,郭老家村悠久的历史,在郭氏家谱中都有明文记载,也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为了使这个村得到更好的发展,2006年,该村委会对旧街道进行了改造,开通了一条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25米的商贸主街,街道两侧新建商铺、门面楼房800多间。现在,郭老家集贸市场繁荣,经济发展迅速。

    1998年,该村供地建了“闻集第二初级中学”,没多久,村委会自筹资金在校园内建了一座教学楼。目前,该校已成为“商丘市规范化学校”、“商丘市农村远程教育示范校”、“虞城文明学校”。2011年,该村建了“中心幼儿园”,使这里的孩子不出门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根据郭老家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有建设的基础,在新农村社区建设时,该村被定为“中心村”。这个村正以独有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京九晚报(2013-10-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