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商丘

戏曲非遗:雅也下里巴人 俗也阳春白雪(二)

2013/9/6 15:36:21 点击数: 【字体:


戏曲非遗:雅也下里巴人 俗也阳春白雪(二)

《目连救母》剧照(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

    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记不得是谁说过:危机,既是“危”,也是“机”。

    这是一种很一分为二的辩证认知。看待一件事情,多半不绝对到一个方面、一种角度,而应多元化、多角度地思考和求证。或许就是在这类似无解的思考和求证过程中,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又见柳暗花明。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乐观者面对危机时的积极态度,困难是“危”,办法是“机”。这也是智者的远瞩高瞻,避开“危”,发现“机”,办法出来了,路子自然也出来了。看看当前很多项省市级戏曲“非遗”,因受各种“快餐艺术”的冲击,阵地被蚕食,人员大缩水,生存已是危机四伏。

    “危”来了,它们的“机”在哪里?设立艺术研究保护中心,这是一种推动?还是一种撤退?认可这是一种传承,能否认可这也是一种砥砺、创新?研究保护,是不是无形中更快助推了这类艺术形式遁入象牙宝塔,越来越阳春白雪?而当它们越来越“雅”,雅到只为“庙堂”歌,它们的市场还有多大?它们的母土又在哪里?

    这是一个精神需求越来越重于物质满足的时代,是一个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优秀“非遗”,尤其是戏曲类,它们最适合打“短、平、快”,歌颂美好,针砭沉疴,它们在滋养和引领人民大众的精神上,既是五谷,也是药石。研究需要,保护也需要,可研究和保护之后呢?这让记者想起“化石”和“标本”。

    有一首科普诗叫《化石吟》: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斗转、星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石头说话,让逝去重现。的确,让一去不返的世界重新活灵活现,没有比会说话的石头更接近真理,更揭示真相,更让人惊叹和信服。“化石”是大自然创造的“标本”。“标本”是人为创造的“化石”。将戏曲 “非遗”纳入研究和保护,有没有可能渐变成将其人为地创造成了文化艺术的活标本?

    夏邑渔鼓道情——启迪的力量

    夏邑渔鼓道情,于2012年入选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夏邑渔鼓道情”百度一下,推介很多,没费周折。在此就叨唠些感怀和启迪吧。以期抛砖言、引玉见。

    “道情”一说始于五代,广见于南宋,元代形式趋于稳定,乾隆时进入艺术的盛世。明末清初时极为盛行。道情原本是道徒必备的一种谋生技艺,道士、道姑化斋时所唱“修行的话”和“感慨的词”,因配以渔鼓伴奏,故称渔鼓道情。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2013-04-18 作者:班琳丽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