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木漆器修复引疑问,筷子在哪?

2017/8/25 18:39:53 点击数: 【字体:

木漆器修复引疑问,筷子在哪?

汉代漆器餐具中不见筷子

木漆器修复引疑问,筷子在哪?

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骨箸”

  昨天,本报报道了在“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修复保护的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木漆器,经过修复保护的汉代木漆器,可以一窥汉代人的生活。好奇的市民打来电话询问,汉代人是不是使用漆器筷子呢?古代扬州人用的筷子长什么样?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扬州出土汉代筷子极少

  或因筷子太细小不易保存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内有城市考古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筷子,还在山东和四川发现了汉代人使用筷子的画像。

  在“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木漆器正在修复保护中,300多件各种不同器形的文物中,有大小不同的耳杯、勺和匕等餐具,却没有看到筷子的踪影。

  众所周知,汉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也就是说,从汉墓出土的文物,可以一窥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这几年,记者多次采访扬州地区汉墓考古发掘现场,没有看见出土过筷子,难道汉代的扬州人吃饭不使用筷子?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解释,汉代人当然需要筷子,进食时筷子和勺子一样不能少。在汉代,筷子称作“箸”,汉代筷子的材质有木、竹等,应该也有漆器筷子。在他的印象中,扬州地区的汉墓中出土的勺子很多,但是筷子极少,“可能因为筷子太细小,保存不下来。”

  龙虬庄出土“骨箸”

  扬博馆藏最早筷子实物

  在扬州博物馆《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陈列着扬州地区出土的各种文物,这里会不会有古代扬州人使用的筷子呢?扬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庄志军带领记者来到展厅,他指着展柜中陈列的一双“新石器时代的骨箸”称,这就是龙虬庄遗址出土的筷子,也是扬州博物馆馆藏时代最早的筷子了。

  “它是用动物的骨头打磨成的筷子,尽管时隔数千年,但这双筷子保存很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庄志军告诉记者,龙虬庄遗址出土的这双筷子,和现在生活中使用的筷子差不多,也是细长圆形,一头粗一头细,只是比现在的筷子略微短一些。

  庄志军告诉记者,在展厅里,扬州市郊平山荷叶张庄出土的铜投壶里的箭矢,同样细长圆直的形状,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汉代人使用的筷子。另外,展厅内还有一双清代的象牙材质的筷子,作为清代扬州清曲“敲瓦碟”的道具。

  记者 陶敏 文/图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扬州晚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