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菏泽,让“非遗”成为扶贫新动力

2016/3/25 9:51:44 点击数: 【字体:

菏泽,让“非遗”成为扶贫新动力

  3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结合实际,就精准扶贫谈了三点认识和体会引起总理关注。自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已经吹响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形成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新经验。近日,牡丹晚报记者在定陶、曹县、巨野等县区采访时了解到,我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系列新模式,让“非遗扶贫”的新思维成为全市扶贫攻坚的新动力。

  18万人通过“非遗”再就业,老手艺年产值达90亿元

  鲁锦是我市独有的民间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的通称。在鄄城县,当地数百年来传承的鲁锦技艺如今正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该县大埝镇的姬素花儿时耳濡目染的鲁锦织布技艺让她有了新的工作。3月14日,姬素花告诉记者,她为县城的鲁锦公司织布,工具是家传的织布机,纺线等原料由鲁锦公司提供。“每天能轻松地织出六七米,每米的加工费是10元,也不耽误农活和家务。”姬素花说。

  曹县曹普工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草柳编木制工艺品,厂内5000多名职工均为附近的村民,27岁的卢闯和妻子便是其中的代表。“我们从小就接触柳编技艺,现在我一人每月就能收入三四千元,比到外面打工强,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卢闯说。

  依托非遗项目,菏泽市建立了一大批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据统计,我市依托非遗项目建立的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已达2579家,年产值为90亿元。共安排就业人员18万人,其中妇女99829人、残疾人1292人、困难群体4874人。

  “文化+互联网”,促进传统工艺品创新升级

  “近几年,我们培养、聚集了一大批民间剪纸艺术爱好者和手工艺人,在全国各地已有十几个展厅、二十多间工作室,带动周边群众创业300余人次。”3月15日,郓城剪纸技艺传人杨秀玲对记者说,他们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合作,成立了郓城剪纸艺术传承研究院,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开发了一系列剪纸衍生品,如:陶瓷热转印、丝网印、型板彩印、布艺家纺、立体剪纸、剪纸屏风、冰箱贴、纪念章等,并利用互联网把剪纸作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广受消费者喜爱。

  “去年‘双十一’,珠峰木艺在淘宝旗舰店一天的销售额就达40万元,雇用3辆大型快递车才将货物全部发送出去。”在曹县工业园区的珠峰木艺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经理王鹏对记者说,为适应电商发展趋势,今年他们将为国内线上购物专门建立两个车间。 除了珠峰木艺,曹县还有曹普工艺、鲁艺工艺、好多亿工艺等十余家非遗生产性企业,它们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编编织的核心技艺为依托,并衍生出柳编系列产品。目前,已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辐射27个乡镇、办事处,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产值达10多亿元。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韩瑞广告诉记者,我市传统工艺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非遗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提升竞争力。特别是部分传承人,创办了家庭作坊、注册成立了公司,安排了大量的就业人员。非遗产品及衍生品企业围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深化,传统工艺类企业依托科技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大力培养核心技艺的传承人,从类似产品大胆借鉴工艺技术,不断延伸产业链,涌现出一大批“非遗”创新企业。

  非遗资源助力“一村一品”,多方支持贫困传承人创业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非遗传承人创业,我市将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发展纳入 《菏泽市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从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2015年6月,又制定下发了 《菏泽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支持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并从传习场地、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采取“产业基地”的方式,以产业园区和大公司为依托,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实现公司和农民的双赢。

  比如,鄄城建设了鲁锦文化产业基地,研发出适应现代人生活情趣和审美需要的工艺壁挂、家纺、服装服饰、箱包手袋四大类五十多个品种的产品,汉祥鲁锦、精一坊鲁锦等一批知名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产品销往海内外。巨野建设了书画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现有入驻企业125家,从业人员7100人。目前,园区内投资1.2亿元的巨野县农民绘画培训基地已建成使用,带动周边永丰办事处、独山镇、麒麟镇、董官屯镇4个绘画专业镇,70个专业村,500多个专业户。

  另外,按照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我市立足贫困村非遗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传统工艺产业作为专项扶贫的重点,积极发展传统戏剧服装、曹州堆秀、鲁锦纺织、木雕工艺品加工、条柳编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引导帮助有创业愿望、有一技之长的贫困非遗传承人设立创业项目,积极争取帮扶资金,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牡丹晚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