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洛阳拥有1000余个非遗项目 覆盖非遗名录十大类

2022/8/9 20:14:43 点击数: 【字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近年,洛阳市以活化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深入挖掘以非遗为主的河洛文化资源,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续写洛阳文化自信。

  非遗家底丰厚

  外地游客来洛阳,大都会吃一顿地道的洛阳水席;千姿百态的唐三彩工艺品,长期以来是洛阳极具代表性的伴手礼……您知道吗?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市,洛阳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个,包括河图洛书传说、河洛大鼓、灯彩(洛阳宫灯)、唐三彩烧制技艺、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中医正骨(平乐郭氏正骨法)、民间信俗(关公信俗)等。洛阳市还拥有洛阳海神乐、民间剪纸、杜康酿酒工艺等6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伊尹的传说、东关双龙等24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718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非遗名录全部十大类。

  与此同时,洛阳市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7名、省级67名、市级205名、县级400余名,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录体系。

  目前,诸多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已成为传播河洛文化的“金名片”。

  坚持保护优先

  非遗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精准的分类保护。

  2017年3月1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迈出了保护非遗的关键一步。通过积极申报,唐三彩烧制技艺、杜康酿酒工艺等一批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根据《河南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及洛阳市相关要求,一批非遗项目通过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数字化信息采集计划等保护措施,留下宝贵的资料,为后续线上宣传推广奠定了基础。

  此外,洛阳市实施河洛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共采集线索17万余条,完成项目调查9946个,收集登记实物资料1581件,1000余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各级名录。

  近年,先后有15名非遗传承人荣获洛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河洛大工匠”“河洛工匠”称号,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全市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

  创新活化传承

  刚刚过去的芒种节气,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二十四节气特别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芒种节气民间习俗,玩斗草游戏,并用超轻黏土制作“面点”,感受节气农事活动。

  近年,洛阳市推出11个“非遗驻校园”“非遗驻社区”试点,举办“感触二十四节气”少儿非遗之旅、“古都乡韵”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推动“河洛飞花·洛阳非遗”品牌活动常态化。洛阳市还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开设非遗课堂,开展文化生态保护专题培训,营造“非遗人人参与,发展与民共享”的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洛阳市注重跨界融合,为非遗传承增加无限可能。

  将非遗与文创产品研发结合起来,打造了“洛阳礼物”“洛阳牡丹”“洛阳三彩”“平乐牡丹画”等特色文创品牌,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带动全市43个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将非遗与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结合起来,形成了爱和小镇、手绘小镇、青铜器小镇等一批非遗特色小镇。

  将非遗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以非遗体验为重要内容,策划推出了“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6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23个研学旅行基地,打造“研学洛阳,读懂中国”研学旅行品牌。

  将非遗与促消费结合起来,策划推出“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文旅消费品牌,举办河南省文化旅游消费季暨第五届河洛文化大集、“非遗购物节”洛阳冬季文旅消费季非遗产品展销活动等,展示非遗魅力,汇聚文创产品,掀起文旅消费热潮。

 

责任编辑:admin文章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