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安阳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2013/10/22 9:34:28 点击数: 【字体: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金玉甫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

    安阳书家多以勤奋起家,成绩斐然,在当今书坛颇有声誉。一个地级市集中了几十个国家级的书法家,这在全国实不多见。维学可谓当代实力派书家,很早就入选过全国展,多年坚持下来,日积月累,书法创作已日渐成熟。

    在我的印象中,维学首先是个爽快之人,且为人厚道。他没有文人身上的那股酸腐气,在朋友圈人缘不错,与他交往感觉不累。在这种情景中往往能聊出真东西,而不是互相吹捧或攻击。记得有位名人曾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虽然有些偏颇,却也不无道理。古往今来,学者总把人品放在第一位,有“人品正则书品正”之训诫。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界评“德艺双馨”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多的是人们对高尚品德的崇尚。维学该是此道获益之人,从这点来讲,他属于情商高的一类。再者维学做事有股子韧劲儿,爱较真儿,属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在上面挖空心思、苦心经营一番,这种性格倾向在他的书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当代历史学家郝春文在讨论治学方法时说:“什么时候感觉自己笨了,就快要入门了”,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傅君这点做到了,他先是揣摩刘顺先生的甲骨风格,心追手摹,然后广博汲取汉魏之营养,最后达到似刘非刘,终能成傅的境界。这种看似最笨的方法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先专后博”是行之有效的。综合分析维学的甲骨文书法,深得刘顺先生甲骨之神韵,醇厚雅致,用笔洗练,结体空灵,飘逸飞动,别具风采。当今书坛人心浮躁,江湖涌动,学书方法千奇百怪,不妨沉下心来,做一番真功夫。前些年有人批评安阳书家只会写篆书,而我一是觉得能把篆书写好就已经不简单了,再者地域现象是非常自然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安阳地处殷墟,有大量的甲骨原片散落民间,这里的书家们对古文字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这是其他地域的书家所无法比拟的。如果现成的资源不用,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的愚笨。因此,从这点来讲,安阳的书家应该是幸福而充满优越感的。维学的书学道路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常常像个老学究,将甲骨文字撰写成册页大的小稿,凭借自己对甲骨文字多年把玩积累的经验,将每个字都推敲到了自己满意为止,这种满意是高标准的,甚至是苛刻的。这种看似平常的方法其实是酝酿着一种感觉,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发过程。这不仅提高了自己,更为下一步打下了基础。

    维学的书法成就是与他多年的积累分不开的,这种积累漫长而艰辛。国学大师黄侃曾说:“学问人困苦中来,徒恃智慧无益也。”这种困苦会激励一个人产生智慧,这种智慧是大智慧,是“学而后思”的结果。维学“苦则思变”,苦中变出的作品则是甜美的。  

    李 昕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

    书法非写字之规矩,是实践与理论的感知,是真诚才情的解读,是对生活认识的一种体验。不论是王右军的《兰亭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还是苏东坡的《寒食帖》,无不是与社会、自然的一种亲近。他们并不单单是书家,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文学方面给后人留下更加灿烂的篇章。维学正是遵循了这些大师的风范,在书法教学中寻找书法之理,在社会中寻找书法之道,在自然中寻找书法之根,在艺术创作中寻找书法之真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2012年6月2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