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安阳

傅维学书法三人谈(2)

2013/10/22 9:34:28 点击数: 【字体:

    十多年来,维学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把文学的内容、音乐的旋律、戏剧的做派、自然的图像、自我的情怀融入到书法创作过程中,形成其作品内容文学化、得笔节奏化、章法完美化、自然清雅的艺术风格。

    姬学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

    维学的书体,脱不了甲骨篆隶为主、行草真楷次之的地域现象;书作的样式,也不出世代递进沿袭的那么几种类型。可以说,在书体和形式方面,维学书法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之处。使人耳目一新、由衷激赏的倒是作品本身折射出的内蕴和风神。

    维学的书作,无论何种书体,都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印象,通俗地说叫“中看”。这种评价也许很让趣味高古、立志朴拙的书家不屑。须知“中看”是一种很高的审美标准,非天分和功夫兼备不能达到。眼光独到、鉴赏水平极高的大学者陈独秀认为:“写字既要有点天分,也要有些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内秀。字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我认为,维学的书法真正做到了“内劲”和“外秀”的有机统一。

    维学书作的“中看”,首先表现在他对书法的形与势的整体把握上。受“书为心画”的书学观念影响,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的“九势”,卫恒的“书势”,羲之的“笔势”,旨在强调书法的内在气势以及由此显现的书家的主体心性,视书法为表现内心情感的意象艺术;而康有为则在《广艺舟双辑》中提出了另一种看法:“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把书法作为表现种种形体结构的造型艺术,认为书法的形体才是彰显性情和笔势的根本。长期浸润于书法意境的维学,显然意识到了前人这种过分重形或重势的偏颇,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有形有势,形、势兼备。无论哪种书体,何种笔画,皆有个人性情和书卷之气蕴含其间,绝无丑怪、滞涩之态。这样,笔画的线条美,单字的结构美与整体布局的章法美,顾盼照应,浑然天成,使作品呈现出姿态横生、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艺术境界的呈现,还得益于书家用笔的圆活和峭劲,用笔圆活则态度流丽,自有一种婀娜之姿;用笔峭劲则端庄有力,透出一股刚健之气。在我看来,维学书法之所以“中看”,是因为其圆活中有峭劲、秀逸中见力美的艺术趣味,与古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审美标准有着本质精神上的契合。

    维学书作的“中看”,还表现在其平和简净、遒丽天成的自然美上。维学作书,师古尚法,但从不刻意求工,也不追求那种使笔如刀的金石味。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则得心应手,执笔稳,下笔轻,全神贯注,随笔所至,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看维学写字,气定神闲,沉着老练,常常令一旁的技痒者艳羡不已。他的作为日课的真楷,善巧其表,规矩其里,一笔一画均有着落,品之耐人寻味;他的行草书,于细致中求奔放,灵活洒脱,颇见性情;他的篆隶书,于静穆中有深趣,气质优雅,自出新意。

    我认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些各具风神的书法作品,中和平易,自然得体,与剑拔弩张和矫揉造作无缘,更没有丝毫的烟火气和村野气。按照“书本心画,可以观人”(莫友芝《吕亭书画经眼录》)的古训,书家的人格修养和本真性情,不是可以从中找到参照吗?【原标题:傅维学书法三人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2012年6月2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