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郑州

以德载道 以武立心——陈鑫太极拳传人陈沛菊谈太极拳发展

2016/9/22 19:15:49 点击数: 【字体: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武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兼容并蓄,最终形成了集技击之大成,蕴涵深刻哲理的武术文化体系。无论是审美上的“形神兼备”,还是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或者道德范畴的“崇尚武道”、“重义轻利”等,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所传播的优秀武德和民族精神。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
 
    陈家沟位于河南焦作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距焦作市区35公里。这里因黄河与洛河的交汇而孕育出太极阴阳文化,雄浑的黄河与清秀的洛河,一阳一阴,交融相会,清浊激荡,演绎着阴阳相生相克,万物自然而然的太极精神。
 
以德载道   以武立心——陈鑫太极拳传人陈沛菊谈太极拳发展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是中原地区影响较为广泛的著名拳种。十七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陈王廷也被后人尊为太极拳始祖。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陈氏太极拳也由此逐渐演变出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诸多太极拳流派。太极拳自十七世纪创编以来,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参练人数最多的世界武术运动。自1992年第一届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成功举办以来,全世界每年都有大批的太极拳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拜师学艺、参观旅游,感受太极文化的魅力。因此,陈家沟也被中外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圣地”。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温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两千多名太极拳选手行云流水、刚柔相济的表演,让世界为之震撼,也让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成为世界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圣地。
   
    太极拳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不断演变、创新、发展,各派之间既有相互传承的关系,也相互借鉴,各有千秋,可谓百花齐放,是我国众多拳种中影响力较大、生命力旺盛的拳种。在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名家辈出,高手云集。有昼读经史百家,夜练家传武功的太极拳创编者陈王廷;具有独立见解和改革精神之人的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的陈长兴;太极拳理论之集大成者、近代著名太极拳理论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陈氏太极拳械集大成者、国际太极拳修炼导师女中豪杰陈立清等等,众多的太极拳传承者们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原武术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竭力所学,传承陈鑫太极拳
 
    当代,陈氏太极拳的传人们为了太极拳的发展不断努力,陈沛菊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她系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现任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教练、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武术裁判员、中国武术七段。兼任河南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授、福建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队客座教授、焦作师专客座教授、黄河科技学院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所长。她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习武环境熏陶,其父陈立宪在家传陈氏太极拳、正骨及建筑设计三方面有较高造诣,被称为“陈三绝”;其姑母陈立清是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沛菊在父亲和姑母的教导下习练家传陈氏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严格训练,系统学习并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理论及拳术、器械、推手技法,在学生时代就已经获得多项荣誉。

以德载道   以武立心——陈鑫太极拳传人陈沛菊谈太极拳发展
 
    陈沛菊是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传人中第一位接受武术专业高等教育的人,她在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体育理论及人体运动学理论以及武术各主要流派的拳、械技术,并不断实践。她将家传陈氏太极拳技术和理论与体育运动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现代发展需要的太极拳教学、训练方法。她还编写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图说译注(卷首)》一书。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陈氏太极,陈沛菊于2010年创办郑州国际太极拳研修中心,2012年创办陈家沟陈鑫太极拳研修院,并任院长。开办传承人专业班,主张对太极拳的传承实施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重视太极拳相关的文化、拳理、内修、外练等方面的研究和全面传授。致力于陈鑫拳架的推广和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以满腔热情和不懈的努力积极推动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

以德载道   以武立心——陈鑫太极拳传人陈沛菊谈太极拳发展
 
    陈沛菊传承的拳术源自于陈鑫一支,而陈鑫在陈氏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位关键性人物。陈鑫(1849—1929),字品三,前清岁贡生,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出生于以家传太极拳著名的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中。其祖父陈有恒,叔祖陈有本,皆善拳技。其父陈仲甡(后经众议,易名英义),兼得有恒和有本传,在当时“技称最”,咸丰、同治年间,曾多次在冷兵争锋中显技。有记载述陈鑫在同治六年时亦曾随父参战,胜归。陈鑫在《自序》中说:生长在这样的坏境中,“少小侍侧,耳闻目见,熏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斑。虽未通法华三昧,而于是艺仅得枝叶。其中妙理循环,亦时觉有趣。”在陈鑫的这几句谦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陈鑫从小就随父亲练太极拳,不仅掌握了技艺,而且悟到了“其中妙理”。陈鑫在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时,并未局限于个人所学所悟。他还充分利用“耳闻目见”的陈氏族人练拳经验和多种拳谱,作为写作的素材。他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从陈氏太极拳架六十四势的练法、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太极拳的文化基础以及阐述太极拳的发展脉络和时人评述陈氏太极拳的文章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太极拳。全书图说详明、技理交融、以诀示要、适用面广,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专著。不仅为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典范,也为其他拳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文字化提供了借鉴和仿效的依据。更因其武学思想与记录的拳架,展现了太极拳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完备的理论体系。陈鑫序言中道“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为此著书立说,呕心沥血,历时十二年,汇总历代前辈名家的经验心得,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完成陈氏太极拳的理论性突破。陈鑫著作及其记录的拳架在太极拳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鑫拳架的历代传人们文武兼修、德艺双馨,担当着太极拳理论研究和技术传承的重任,以他们良好的修为和深厚的功底,彰显了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重要地位,诠释了太极拳的文化思想。今天,陈沛菊作为太极拳传人,也在为太极拳思想、技术的传承而努力!《陈氏太极拳图说译注(卷首)》一书就是以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为蓝本,加以编写,详细阐明了陈氏太极拳的理论依据,总结了历代陈氏太极拳名家们的练拳经验,展现了陈氏太极拳的理论系统和技术体系。该书出版之后倍受推崇,已在国外翻译出版。自2010年起,陈沛菊提出了陈鑫太极拳(陈鑫太极拳其实就是陈鑫小架)这个名字,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位为太极拳做出重要贡献的太极拳宗师陈鑫,以及他的思想和著作。陈沛菊介绍说:“任何一个拳种都是相通的,运动的合理性只有一个。陈鑫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不仅练太极拳的人可以看,练其他武术的人也可以看。作为中国武学的典范著作,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太极拳的范畴。”
 
    根植理论,推广太极拳文化
 
    在太极拳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它和中国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以有形的技术来修练人的行为、身心。艺以载道为贵,太极拳注重文武兼修,以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影响力去感染人、改变人,使其身心受益,具有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意义。陈沛菊阐述道,在太极拳中,不管是大架还是小架,理论和文化基础是没有区分的,都需要懂得与太极拳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体结构知识,以及合理协调的运动原理与生命的内修、外炼,其中有所不同的只是大架、小架的动作形式和运动方式。练拳者要符合太极的思想,即松静自然,与天道运行的规律相符。在遵循自然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父母引导等因素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作有所不同。因而,太极拳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也就不同。不同不是问题,是正常的。”陈沛菊强调说:“遵循运动顺序,人人皆有自然的状态,人人皆有自然的太极,努力开发出自身本然的自然。”在太极拳训练中逐步提高,锻炼身体,修养品格。把太极拳作为对人身心的一种教育,使传统武术摆脱表面化的现象,真正引导民众,为人们做服务、做贡献,发挥好太极拳的文化修为与技击功能!

以德载道   以武立心——陈鑫太极拳传人陈沛菊谈太极拳发展
 
    拳术的传承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虽曰拳为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陈沛菊说,从文化到拳理、内修、技术,都是一气贯通符合经典的。练拳者要以遵循经典和人的生理机能,进行研究和修炼;以敬畏文化之心为修身、做人、练习技术的指导;以敢于批判,善于反思,面对困惑和错误的进步与矫正,将太极拳的传承和文化发扬下去!在此基础上,陈沛菊还主张要全面传承太极拳,注重文武双修,提出:“文化是基础,理论是指导,内修是根本,外练是体现。”并先后发表和出版了《开创陈氏太极拳发展的新篇章》、《陈氏太极拳文化与健身》、《怎样练好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图解》等多篇论文以及《陈氏太极拳图说译注(卷首)》、《中国少林拳系列规定套路》、《中国少林拳竞赛套路》、《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略论传统武术的悟到思维》、《武术与舞蹈》等理论著作,对太极拳文化和其他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创新、普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深思忧虑,探索太极拳发展
 
    太极拳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发展现状几乎可看做是太极拳发展现状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管是武术套路、技术风格以及质量和难度,都有所突破。不仅如此,武术还走出国门,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武术的技击、健身、娱乐、哲理等特点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逐步融入大环境的同时,武术的市场潜力凸显,发展势头迅猛,不但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还具备了世界一流的竞技水平。陈沛菊说,在现阶段,武术的发展还处于市场转型的过渡期,没有一个成熟、影响力大的商业化结构和现代武术经济品牌。习武群体虽众,但缺乏能够认真传承、钻研的人才,缺少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由此看来,武术的发展现状仍是令人担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和解决,太极拳正面临着这样的局面。目前,太极拳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拳师的生存问题与职业化以及太极拳的传承等问题,仍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能够真正重视太极拳的传承、传播,开发太极拳的市场潜力,提升太极拳在世界的影响力。以武会友,使太极拳在武术技艺的交流切磋与武术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掀开太极拳新的发展篇章!
 
    在谈到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上,陈沛菊这样说:“拜师是明确一种传承关系和传承责任。”在大多数人眼里,太极拳最不缺的就是弟子了,上到白发老人,下到三岁孩童,似乎到哪里都能看到太极拳爱好者的身影。对此,陈沛菊却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太极拳看似轰轰烈烈,但健身的人居多,真正传承的人却不多。武术传承是文武双修,是修身养性。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练太极拳,却很少有人学到太极拳的中正之道,好多练习者连基本的招式也是错的。要真正将太极拳传承、弘扬开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陈沛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太极拳或者中国武术能够作为本民族的一个体育项目进到学校,让孩子们身心受益。她讲到,让孩子们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自卫能力,也可以从武术的学习中养成拼搏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传递社会正能量。还可设立段位,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太极拳,传承武术文化。青少年是中国武术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武术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太极拳,从心底里乐意去学习和研究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培养太极拳的传承人。同时,还要向社会上的年轻人、工职阶层等群体宣传正确的太极拳学习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练习太极拳的拳法,从而达到身心受益的效果。在谈到完善武术师资培训机制时,陈沛菊建议:“办拳师培训班,使之规范化,将武术传承的责任感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文化的基础,拳种的意义,这是需要在学拳前就明确的。”拳之益人,岂浅鲜哉?在太极拳学习中,武德教育、武术文化、技术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陈沛菊时常和高校的老师、研究生探讨传统武术和太极拳发展的一些看法。只要有机会,她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宣传太极拳文化!陈沛菊说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大家学到好的太极拳。”太极拳可修德、载道、和谐身心。太极拳中隐喻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种文化拳、哲理拳,在自然、宇宙变化规律的大道中给人们以哲学思考和感悟。古老的太极拳,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散发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无穷魅力。

以德载道   以武立心——陈鑫太极拳传人陈沛菊谈太极拳发展
 
    作为太极拳传承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太极拳传承人面临的生存问题与拳术的传承问题矛盾逐渐凸显。由于生活的压力,部分农村地区太极拳学习者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只有在新年回家的时候才会临时进行演练,但真正意义上去传承的学习者已经越来越少了。甚至有一部分老拳师由于无人继承其技艺,人死拳亡,一些地域性特色拳种就这样永远消失了,这些文化的丢失,令人扼腕叹息!为了武术的历史文化传承,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能够让拳师生存与拳术传承和谐共存,太极拳职业化无疑是这种现状下的一个解决办法。为此,陈沛菊大胆创新,于2016年3月积极支持武术的商业化运作,联合其他武术传统门派共同推进,使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项目能够具有社会经济价值。此后,她又积极争取政府引导让武术进入社会的正常化和职业化序列当中,希望对传统武术进行文化创新,使之融入现代社会,形成产业化发展,在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术精神的同时,解决太极拳以及拳师的生存问题。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随时代不断创新,寻求传统武术新的生存发展道路,成为陈沛菊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语重心长地说到:“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个大事情!”
 
    在中国众多的文化项目当中,武术对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相互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众多武术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并将中国的传统武术精神通过功夫电影的形式推向世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国的文化理念传递了出去,在无形中提升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了将太极拳传到世界各地,努力推进国际对中国武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陈沛菊远赴海外,教拳授课,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复活”700多年前的瓷器 他咋做到的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