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郑州

古今嵩山40景

2013/5/30 9:35:18 点击数: 【字体:


    嵩山之古,堪称世界之最。早在36亿年前,整个地球还是一片汪洋时,嵩山就横空出世,见证着地球演变的全过程,嵩山被地质专家称为世界地学的百科全书。嵩山占据五岳之中的显赫位置,其人文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告成八坊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上古时代伏曦、女娲滚磨成亲于雪花山,尧访许由于箕山,大禹建都于阳城、夏启生于嵩山等等。自夏代以来,嵩山不仅被历代帝王将相关注,而且也成为文人墨客、高僧名道、达官贵族云集的地方,他们在此或祭祀封禅、或寻根朝圣、或吟诗作赋、或讲经论道、或登山赏景,均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千古绝唱。

   
    古今流传的嵩山40奇景,多为自然景观,古八大景始于唐代。今人又根据古代名人诗赋佳句,经多方考察论证又总结发现32景,与古八大景合称为40景。40景中有峰、岩、瀑、溪、潭、洞、花、石、日落、月照等自然现象,类型丰富,概括精辟,堪称嵩山自然景观的精华。唐代光启年间(公元885至888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题嵩山八大景诗赞道:          

月满嵩门正仲秋,轘辕早行雾中游;
                 
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阴溽暑收;
                 
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
                
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简言之即“嵩门待月,轘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八大景观。

    一、“嵩门待月”:嵩门待月景观,史书、碑刻记载,在法王寺东,玉柱峰和桂轮峰之间有一豁口,酷似一门。自古至今每逢中秋佳节,傍晚时分人们带着美酒、月饼、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来到法王寺北的山坡上。他们望着圆圆的月亮从嵩门中缓缓升起,欢呼声此起彼伏,或举杯邀明月,或对酒当歌,整个山坡站满了赏月的人。玩到时过三更,银月西斜,还迟迟不愿离去,故有“嵩门待月不忍归”之句。由于嵩山位于天地之中,观赏嵩门待月胜景,大有世界团圆、国家团圆、民族振兴、家庭幸福之意。明代洪武年间,诗人郑士原赏罢此景,赞道:

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仲秋;
                 
皓魄初悬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
                 
祗园暂洗尘劳梦,民社宁忘国计忧;
                 
徙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

    二、“轘辕早行”:轘辕早行景观在鄂岭口,即太室山与少室山分界处(207国道登偃交界,又名十八盘),站在这里北望山下偃师、巩义、邙山等,十分辽阔,令人惬意。轘辕关上,怪石嵯峨,山势雄伟险要,石壁嶙峋似剑,中有道路曲折盘桓,为古都洛阳东南的险关要道。据《嵩山志》记载,轘辕关是东汉何进所置八关之一也。轘辕关上晨雾遮掩,行人来往其上,从山下向上看,好似神仙腾空驾云一般,故有“轘辕早行雾中游” 之说。若从关口北视山下,雾浪翻滚,如烟如缕,从你脚下飞入太空,眨眼功夫,又变成万朵白云,千条鳞片装饰美丽苍穹,一派云天雾海景象,犹如置身梦幻仙境。诗人刘甡题《轘辕道》诗曰:                 

陡仄轘辕道,翠屏列上巅。
                  
高峰常碍日,密树不开天。
                  
风急摧残叶,关狭锁云烟。
                  
早行凭眺望,霭霭白云连。

    三、“颍水春耕”:颍水春耕景观在登封大金店海河湾村至大金店村一带。1985年《登封县志》称在颍水之源的石道,经笔者考察明代《登封县图碑》认为有误。海河湾村至海河湾一带为古代负黍城遗址,周围为高高低低的山岭丘峦,其间是平滩地,中为一道清澈的颍河水,水流成潭。每当春季,太阳刚上东山,融融阳光照射,山上山下,人们驱牛耕作,春耕图景倒映水中,甚是好看。清代诗人桑调元在《颍水》一诗中写道:                   

一泓清可怜,春绕箕山足。
                  
鳞鳞映白云,潇潇滋翠竹。
                  
暖戏游尝沙,轻浮追属玉。

    四、“箕阴避暑”:箕山背阴坡下(东金店槐里村),树木茂密,林荫蔽日,更有龙潭处,山涧深长,两崖石壁如削,绿叶黄花,遮崖盖顶。壁题“潜龙潭”“箕阴避暑处”“幽谷”“溪溪涧冷”等。岸下石平如砥,台阶之下,流水淙淙,汇积成潭,泛出层层涟漪。相传,上古高士许由,尧让位不受,隐居于此,曾在上游泉中洗耳,好友巢父怕水污了牛嘴,牵牛到上游去饮,留下了“洗耳泉”、“饮牛坑”、“拴牛撅”的遗迹。每到暑夏,常有游人到此消夏避暑,又被称为“箕阴避暑胜地”。明代傅文《箕阴避暑》诗曰:             

独爱云林境界幽,绿荫蔽日翠光浮。
                 
弃瓢崖畔排烦热,洗耳溪边枕细流。
                 
每有凉风来树底,更无尘事到心头。
                 
许由巢父今何在?千古箕山五月秋。

    五、“石淙会饮”:嵩山东南(大冶西刘碑村西南石淙河处),玉女台下的平洛涧,两岩土岭夹峙,涧口丈余,数步豁然开阔,两崖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嶙峋,有如老翁颔首,有似童子击掌,有若苍鹰展翅,有像卧牛反刍,高低大小有别,姿态各异,石间流水淙淙,古名“石淙河”。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河南岸的巨石中间,有一形若车箱的大潭,潭中有一大石独出水面,高约5米,宽有丈余,石顶平整如案,名曰水漂石,可围坐10余人,登上石顶,红日映染河水,微风徐徐扑面,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在这里大宴群臣,以昭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并在石淙河边建离宫。明初诗人郑士原《游石淙》诗道:
                  

驱车未到已闻声,隐耳轻雷哽不惊。
                  
石淙参差人坐立,潭开莹澈鉴真平。
                   
徐风入沼回环转,曲水浮移委宛行。
                  
敬借傅君舟棹用,不教河汉隔盈盈。

    六、“玉溪垂钓”:颍河水跃出石羊关后(告成石羊关一带),一头跃进玉溪潭中,这时名“溪”,实际上是一派河溪交错的水网地带,河道最宽处百米以上,形成一个自然湖泊,湖水清洌,坦荡平静,鱼群贯游。紧挨关峡一条崎岖小道,可绕玉溪湖畔,湖中有一巨石,约9米见方,三分之二没于湖中,游人可登石稳坐,执杆钓鱼或观看湖景,正如无名氏古诗《钓鱼台》所云:                

台前落日寒鸿哀,台下西风颍水来。
                   
一曲沧浪秋色景,白云红叶好登台。

    七、“少室晴雪”:少室山阴,多有石板,其中,一块巨石的斜石板面向少林寺,每逢夏季中午雨后初晴,映着日光,银光反照,游人站在少林寺方丈室前面的月台上,举目南眺,可观绿色山峦中,闪烁出银光一片,恰似白雪一般,人称“少室晴雪”,唐代诗人李颀有诗赞曰: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目试望南山岭。

    八、“卢崖瀑布”:太室山东南麓的悬练峰下,有一高耸的山崖,因唐玄宗年间,有个被封为谏议大夫的卢鸿一,不愿做官,来此修盖“草堂”隐居,广招天下才子,在此讲学,此崖便称卢崖。鸿一死后,玄宗改“草堂”为“卢崖寺”。崖上平时泉水泻下,高约127米,似雨似雾,夏秋季节,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峡窄水急,水跌浪猛,滚滚滔滔,如虎扑羊,跌入崖下,声震山谷,浪涛扑撞崖石,化作粉沫,成为点点水珠。在雨霁的阳光下,变幻五颜十色,水珠积流,形成水潭。潭上独出一个黛色圆石,上有明人袁宏道写的“墨浪石”三字。人称此景“卢崖瀑布”。明代诗人高出《卢崖瀑布》诗曰:                

太室东来第几峰,孤崖侧削半芙蓉。
                   
为看飞瀑三千尺,直透春云一万重。

    1985年登封县志办在编写县志时,经考证,发现嵩山12景,与古八大景合称为嵩山20景。分别是:                

龙潭贯珠琼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线,御寨落日苍谷口;
                    
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宾站山头;
                   
漫山石笋柏林闹,珠帘飞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万千秋;
                   
盛夏熊山多积雪,峻极远眺天地悠。

    简言之:即“龙潭贯珠、嵩阳洞天、少室夕照、御寨落日、石池耸崖、石僧迎宾、石笋闹林、珠帘飞瀑、云峰虎啸、猴子观天、熊山积雪、峻极远眺”。

    九、“龙潭贯珠”:太室山东崖之巅,岩石嶙峋,陡立云际。夹豁处,一条瀑流从几十米的高崖跌下,岩石碧绿,水珠迸洒。其下,水注坚石,成为巨大石池,池水墨绿成潭,深不可测。潭水沿崖下石上冲出一条弯曲渠道,跃下陡峭高崖,崖下又成一潭,潭水冲出山峡,相迭灌流,成为九潭。潭深坡陡,形势险要,巨石如牛,草木青青,环境幽雅,传为九龙隐身之地,故名九龙潭(即现在的蛟河东张庄八龙潭)。唐武后偕太平公主曾来此游览,建造离官,驻跸于此,唐代大诗人王维诗赞此景曰: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眈。

    十、“嵩阳洞天”:太室山三皇口东南深涧,三面高崖,一面临险壑,曲径通幽,蜿蜓曲折。紧靠西崖有一高大的天然石洞。穿过石洞,崖半腰有独木小桥。上空岩突兀,过桥需手抠岩石,吸腹移步。因此,岩石便叫吸肚岩。迎面耸立高崖,上有汝南吴同春“高登崖”题字。崖下又有一洞,并有金妆神像的庙宇,叫做嵩阳洞,俗称二仙洞。洞殿东侧又有云崖,立陡如削,直刺横空,常有云雾缭绕;洞殿南边,下临涧谷,茂林修竹,山泉遍布,风过沟底,竹摇水唱,满谷作响,真是一副秀美画卷!传说孤竹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因互让君位,先后逃到这里,在此修仙。以后又逃到首阳山,饿死在首阳山上。后人在他们来此修仙之地,建庙祭祀。清末陈报来此修仙,从东崖“飞渡”跳下,人们把他跳下的高崖叫“舍身崖”。晋代熊皎《游嵩山》诗道:                  

独背焦桐访洞天,暂攀灵迹弃尘缘;
                   
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夫恐是仙;
                   
翠木入云空自老,古碑横水莫知年;
                   
可怜幽境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崇山旅游网 2011-11-0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