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走进濮阳 >> 印象濮阳 >> 浏览濮阳

鹿台 西周 钱币

2013/10/23 15:51:54 点击数: 【字体: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殷商最后一个君王纣王酷爱聚敛,不恤百姓,在商邑鹿台(遗址在今天河南淇县)囤积了大量钱财,周武王灭商后,让大臣南宫适“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把鹿台里的“存款”散了个干净。

    据说鹿台“大三里、高千尺”,花了整整七年才建成,如果真如《周本纪》记载,鹿台里贮满钱币,数量之巨,不可估量。但这则记载很可能是司马迁的“合理想象”,而根源则是周人对被自己亲手送进坟墓的商人的“污蔑”:商代的货币系统很不发达,仍停留在海贝—铜贝并用的阶段,且当时赋税仍以谷物、布帛为主,书中说这些钱币来自赋税聚敛,显然是说不通的。

    《汉书·食货志》里说,周武王的大臣吕望(也就是姜太公,西周钱币的老祖宗,亲手制订了中国第一部货币法典—《九府圜法》)将货币种类规定为黄金、铜钱和布帛三种,其中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铜钱“圈函方,轻重以铢”(圆形方孔,以“铢”为计量单位);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作为金、铜币的补充。

    然而这种说法同样问题多多:目前保留下的西周文献几乎未提及金币,至于铜币,姜太公的封地—齐国春秋和战国时使用的是刀形钱币,直到(田齐)灭亡前夕才部分改用圆形方孔的铜钱,很难想象善于经商、锐意改革的齐国人,会放着自家老祖宗原创的“孔方兄”不用,硬是和僻处东北的燕国人一起,凑合用落后了一代的古老刀币。

    种种迹象看,所谓“九府圜法”很大程度上是附会:春秋齐桓公时,管仲为减少改革阻力,将自己推行的“九府”挂了齐国(姜齐)始祖姜太公的名头。到了两汉,六国传说不胫而走,而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战争破坏又让许多六国记载湮没无闻,只剩下空名的“太公九府”,自然会被传说者按自己的想法“填空”一遍:“孔方兄”和布帛正是秦汉主要流通货币,秦代的五铢钱更是名头响亮,这两等“太公法定货币”入选毫无悬念;至于那四四方方的金币,实际上是楚国金币“郢爰”之类的经典面貌。汉朝实际上是由楚国遗民一手建立的,对于楚国曾流通了几百年的金币模样,他们当然不会陌生。

    那么,西周到底有没有“孔方兄”?

    两千多年来,不断有人拿西周货币说事。冯梦龙在《智囊全集》里描写过一个败家子,总是花大价钱买假古董,最终弄到破产要饭,还捧着“古董饭碗”,乞求好心人“惠赐几枚太公九府钱”—很显然,在冯梦龙心目中,所谓“太公九府钱”如果在市面上出现,就一定是赝品。明清笔记中也记载了一些笑话:“太公九府钱”上铸着秦朝统一后才出现的小篆。

    周人是农耕部落,其商品经济在世代交替之初,是要逊商朝人一筹的,西周初年的青铜器制造水准也明显不如殷商晚期。西周人恐既无能力、又无需求铸造比商代好得多的金、铜币,更不可能穿越到战国末年,去引进当时还不知为何物的“孔方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广州日报(2013-10-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