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阳 >> 走进濮阳 >> 印象濮阳 >> 浏览濮阳

濮阳印象

2013/4/1 15:52:55 点击数: 【字体:

   濮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代,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故有“颛顼遗都”之称。1987年,在濮阳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龙乡”。濮阳又有“古战场”之称,它居南北交通要津,扼河朔之险,为中原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濮阳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夏子孙来濮阳寻根问祖。2004年,国务院命名濮阳为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

    濮阳是一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短短23年,龙乡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建成了一座树绿花红,芳草碧连天的中原绿洲:城市绿化覆盖率42.6%,绿地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8平方米,形成了以绿为主,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风光优美,独具北方平原特色的现代园林城市风光。各类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齐全,城区全部实行了集中供气、供暖、供电、供水四统一,在河南省率先实现冷、气、暖三联供。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5平方米。濮阳市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如此众多桂冠的城市,有力地促进了濮阳旅游业的发展。


濮阳印象

    濮阳大力实施品牌城市战略,把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按照“抓规划、抓建设、抓管理、抓改革”的总体思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牌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据《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濮阳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河南省上榜城市中名列第三,紧随郑州市、洛阳市之后。

    漫步中心广场,衣着整洁的老姐妹端坐在长椅上拉着家常,或以从容淡定的目光慈祥的注视着来来去去的人们,我站在街边看老人,同时我也装饰了老人的风景;一群身板硬朗老干部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门球对垒,每一次的击球都是胸有成竹的淡定不得闪失;小姑娘恬静自得地喂着鸽子,俨然是这一幕剧中的唯一的女主角.....。细细的端详,深深的品位,我感到的是一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悠然自得,感到一种浑厚、博大的历史气息,穿透过如沙流逝般的岁月,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濮阳印象

    时光的水流,在千万年岁月的河床上淘旧出新,将冲涤不掉的记忆雕刻成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史书。一代代勤劳的人们在这样的水流里冲浪泛舟,从小到老,从懵懂走向成熟。

    濮阳美食

    老城壮馍
 

濮阳印象

    牛肉耗辣椒

    牛肉耗辣椒以香而微辣、牛肉味浓、不刺喉、不上火、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而征服客户,倍受市场追捧。

濮阳印象
 

    一机厂凉皮

    一机厂凉皮的特色,辣椒油.这里的辣椒油香人心扉,稍微放一点进去,五味具全。  

濮阳印象
 

    糟鱼 

    濮阳糟鱼一是骨酥刺烂,鱼骨、鱼刺及整条鱼可全部吃掉,根本不用担心鱼刺卡喉 二是卫生,它采用先进的杀菌消毒包装技术,无任何污染;三是耐储存、易携带,采用真空包装技术,放一年不变质,走到哪儿都好带,最后一点,当然还是好吃,能热能凉,热吃香,凉吃爽,真是濮阳一道独特风味。  

濮阳印象
 

    濮阳蟠桃酒

    白堽阳老字号羊肉馆 羊肉汤 壮馍 吊炉烧饼

濮阳印象
 

    濮阳文化
 

濮阳印象

2009濮阳中华龙文化节杂技艺术节开幕式 

    濮阳是中华龙乡、杂技之乡,龙文化与杂技艺术是濮阳的特色与品牌,是建设和谐濮阳的重要内容。该市自2000年开始举办龙文化活动周,每年举办一届。2003年改为中华龙文化节,并增设杂技艺术节,此后两年一届至今,共举办中华龙文化节6届、杂技艺术节3届。建市以来,我市每四年举办一届运动会,至今已举办7届。多年来,历届节会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杂技、体育、经贸、旅游等活动,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吸引了一大批资金、项目落户濮阳,在丰富文化生活,树立濮阳形象,增强人民体质,加强经贸交流,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濮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濮阳中华龙文化节和杂技艺术节现已成为河南省具有较大影响的节会和濮阳市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汉字文化仓颉,史皇氏,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2007年11月18日,首届(丁亥年)仓颉汉字文化节在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省内外的各界嘉宾一万余人亲临盛典,同拜先祖。

    姓氏文化濮阳是我国重要的姓氏起源地之一。据史书记载,与濮阳有关的姓氏有320多个,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源于濮阳的就有7个,即张、范、姚、秦、顾、孟、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张姓,海内外张姓人口约1亿。濮阳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帝舜的故乡,其后裔达60余姓,其中前十姓是陈、胡、袁、田、姚、虞、王、孙、车、陆,总人口数以亿计。充分利用姓氏起源地优势,策划设计开展大型寻根活动,努力打造“张姓祖根地”、“帝舜故里”两大品牌,成功举办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世界舜裔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今营一河南濮阳营”活动。

    东北庄杂技黄河有“铁头铜尾豆腐腰”之称,濮阳地处黄河中部的豆腐腰上,历史上十年九灾,濮阳杂技之初是黄泛区谋生的手段,现在已经结束了“跑马卖闲”的历史,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之中,把杂技凝炼成传统文化、升华为民间艺术,供世人休闲娱乐和欣赏。“哪里有杂技,哪里便有濮阳人”,濮阳杂技名扬天下。东北庄的老人能说清楚半个中国杂技团团长和名角的名字,比如,四川万县杂技团的刘芳、武汉杂技团的刘夫录、山西杂技团的乔常顺、甘肃杂技团的刘全、河北杂技团的刘春山、广东杂技团的李铁牛等等,这些濮阳人把杂技传遍天下。

    清丰柳子戏 柳子戏又称“北(百)调子”、“柳子腔”、“弦子戏”,是中国一个稀有的古老剧种,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由元、明时期的“弦索”系统演变而来,它的曲调是由中原一带流行的民间俗曲小令,如[黄莺儿]、[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等曲牌和七字句的“柳子调”结合而成,由于“柳子调”更通俗易懂,因而被称为柳子戏。

濮阳印象

    南乐目连戏源于河南、深藏于南乐民间的“目连戏”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剧种,堪称戏剧的老鼻祖,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目连戏”曾在南乐县广泛流传,多在春节上演,深受群众欢迎。“文革”期间被视为封建迷信禁演,1986年恢复演出,但受影视文化的冲击,已濒临灭绝。“目连戏”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有效地促进抢救保护工作。

    濮阳县大弦戏大弦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它始源于唐高宗年间的唐朝宫廷,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由最初演唱汉、唐“乐府”曲,发展到宋元杂剧北曲等。在表演风格上以大洪拳、梅花拳架式为基础,使得表演显得古朴浑厚,场面激烈。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打击乐以大铙、大镲为特征,锡笛为主奏乐器,尖子号、螺号烘托气氛的粗犷激烈地艺术风格。音乐也在原“乐府”曲牌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俗曲小令和其它剧种的某些成份。

    濮阳县大平调濮阳大平调源于濮阳民间,是在开州(濮阳)土生土长的一个古老剧种,故过去又称“开州平”。濮阳大平调是板腔体梆戏。因梆子灼目贯耳,又称“大梆戏”、“打油梆”。其唱腔旋律圆润平缓,又是中原地方音韵,故也称平调;又因该剧种上演剧目均为朝纲大事,演员阵容庞大,群众历来视为大戏,为与其他剧种相区别,平调就逐步定名为大平调,相沿至今。

范县四平调;范县罗卷戏

    濮阳旅游 

    戚城文物景区

    戚城文物景区位于濮阳市市区,京开大道路西,南临石化路,北依古城路。规划占地面积750多亩,是为落实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而建设。

    景区内有距今2700多年的古城墙-戚城遗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以奇特的造型再现了古城布局。

濮阳印象

中原绿色庄园

    中原绿色庄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度假诸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规划面积72.46公顷。中原绿色庄园主题风格上采用以绿为主,师法自然,追求天趣的造园手法、致力于营造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风光,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形成了松风听涛、竹溪观鱼、霜林赏秋、森林休闲、森林游乐、万梅闹春、百果园、百花园等功能景区。设有动物园、垂钓园、骑士乐园、儿童乐园、杂技表演、水上游乐等观赏娱乐项目。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点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中原文化底蕴丰厚的主题风格。

濮阳印象

中华龙文化节

    濮阳是中华龙乡、杂技之乡,文化底蕴丰厚。濮阳市立足这一文化资源优势,从2000年开始举办龙文化活动周,每年举办一届。2003年改为中华龙文化节,并增设杂技艺术节,此后两年一届至今,共举办中华龙文化节6届、杂技艺术节3届。建市以来,每四年举办一届运动会,至今已举办7届。多年来,历届节会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杂技、体育、经贸、旅游等活动,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吸引了一大批资金、项目落户濮阳,在丰富文化生活,树立濮阳形象,增强人民体质,加强经贸交流,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濮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濮阳中华龙文化节和杂技艺术节现已成为河南省具有较大影响的节会和濮阳市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濮阳龙乡

濮阳印象
 

    话说中华龙乡-濮阳,就要追溯到位于濮阳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遗址。1987年5月,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开挖引黄供水调节地工程中被发现,遗址的西、南两面是始建于五代后梁时的雄伟古城墙。依法报经文化部批准后,于同年6 月开始科学发掘。该遗址的文化层,自上而下是宋、五代、唐、晋、汉以及黄河淤积层,东 周、商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仰韶文化层又可分为上、中、下三层。西水坡遗 址发掘清理了众多遗迹,像灰坑、窖穴、房基、窑址、沟、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东周阵 亡士卒排葬坑,以及大量的陶、骨、石、蚌器等遗物,还有丰富的动物遗骸。更重要的是,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发现并出土了四组用蚌图和成批的蚌壳、螺壳堆积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濮阳印象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1995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濮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濮阳召开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盛会,会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闭幕式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命名濮阳为“龙乡”,并由常务副会长冯征将镌刻有“龙乡”二字的铜牌颁发给濮阳市。
    
    濮阳杂技

濮阳印象

2009濮阳龙文化节巨作新剧目《水SHOW》

    濮阳杂技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全市拥有以豪艺集团、华晨集团等为主的各类杂技团体30多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经营收入1亿多元。每年在***演出的团队有50多个,演员600多人,创汇800多万美元。杂技产业已成为濮阳文化产业的龙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网(2010-05-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