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濮阳

千年濮阳大弦戏

2013/4/17 9:59:50 点击数: 【字体:


    千年弦子戏

    河南省濮阳市因发现距今4600年前的蚌塑龙虎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华龙乡”。而文化底蕴丰厚的濮阳市也是中华戏曲之乡。其一,我国的戏曲雏形在这儿发现较早,上古时代,曾作《六茎》之乐的颛顼即建都于此。从殷纣王时都朝歌,供妲己娱乐的歌舞弹唱,《诗经·卫风十亩之间》描写桑间濮上男女风情的“郑卫之音”,春秋时孔子四次临卫把傩戏传至濮阳,直到汉代南乐为黄帝史官仓颉在家乡建庙塑像,所塑像头戴皇冠,宝冕垂旒,金光四目,已具后代戏曲帝王的脸谱。其二,濮阳历代艺风甚炽,容纳百川。有史记载,流入或源于濮阳市的戏曲剧种达20有余,如目连戏、歌舞剧、梆子戏、柳子戏、罗子戏、大平调等。而活跃在我国戏曲舞台千余年,历经风雨,至今依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濮阳大弦戏,可谓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了。
   
    大弦戏是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的一个古老剧种,其范围以河南省的开封、濮阳为中心。其名字来源是因为大弦戏曲牌起奏均以“三弦”领头起板,所以叫“弦子戏”。至于冠以“大”字,是因为濮阳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为“梨园弟子”所创。唐王朝衰亡后,唐朝宫廷“梨园弟子”纷纷迁往宋都开封。为纪念梨园的祖师爷唐玄宗,“梨园弟子”还在朱仙镇建了一处庙堂,俗称“唐王庙”。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朱仙镇的群众还敲锣打鼓迎接到那里去的濮阳大弦戏团社,并四处传告:“御戏进镇了,都不要说狂话”。演员们到街上买东西格外便宜,有的甚至不收钱。过去其他剧种的演员都称濮阳大弦戏演员为“师傅”,而濮阳大弦戏演员是从不称其他剧种演员为师傅的。每逢迎神庙会,会主必亲带香、烛、纸、炮去请弦戏,先得给弦戏供奉的“祖师爷”(唐玄宗)烧香、叩头、放鞭炮,然后,弦戏班才应邀前往。若与其他剧种对戏,必先等弦戏打开锣方能开戏。当年大弦戏的繁荣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人们尊大弦戏为戏剧之祖——郎神唐玄宗所创建的“梨园戏”为正宗。
    
    濮阳大弦戏原称“公兴班”,自宋朝年间座班于濮阳至今千年不散。抗战时期濮阳大弦戏班积极宣传抗日,归冀鲁豫军区管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并涌现出多名英烈人物。解放后该团归平原省管辖,更名为“新新剧社”,1953年平原省撤销,复归濮阳县所辖,又更名为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文革”中大弦戏剧团曾被一度砍掉,后经多方努力,1973年国务院文化组、河南省委宣传部专门下文保留了这一稀有剧种。
   
    乐器和剧目
   
    濮阳大弦戏主要乐器为三弦、锡笛、大笛、锣笛、横笛和笙。用锡笛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锣笛、横笛伴奏的称为粗曲,其中锡笛为大弦戏祖传独有的乐器。大弦戏唱腔音乐为曲牌体,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组成,五大套曲为:(一)“海里花”、“江头金桂”;(二)“高黄莺”、“塌黄莺”;(三)“驻云飞”、“驻马听”;(四)“懒画眉”、“懒画杆”;(五)“二反”、“皂角”;散曲有“山坡羊”、“步步娇”等,还有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民间俗曲小令。唱腔多于尾音处提高八度,道白多用韵白,且以三弦伴奏。在表现武戏场面时用大铙、大钹和大号,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唱腔换牌频繁,音节跳度较大,吐口用真嗓,行腔用假嗓,红生多用胸腔共鸣间配喉音,生旦多用鼻腔共鸣,多高音,净角多用腹腔共鸣,行腔短促,间以真假嗓结合,音域宽厚雄浑,行腔入律得体。奏文曲“懒画眉”、“步步娇”时,缠绵悱恻,柔和细腻;奏武曲“武耍孩”、“高头撵”时,则如金戈相加,战马嘶风,激人奋志。文场乐抑扬顿挫有致,喜怒哀乐有别,武场镲铙锣鼓,随节骤起,古朴劲烈。素有“大弦戏唱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等美誉。各类曲牌400余支,经过抢救性挖掘,现整理出180余支,还有近百支曲牌和200余本剧目等待资金抢救保护。
   
    濮阳大弦戏剧目原有500余本,现存不足百本,内容以朝纲忠奸斗争、军事征讨及反奸除霸为大宗,如《反五关》、《黑石关》、《杨府选将》、《战洛阳》、《下南唐》、《孙武子兴兵》等。唱腔优美的文戏有《黄花寺》、《西厢记》、《凤玉亭》、《小病房》、《两架山》等。大弦戏至今还原汁原味保留着传统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拴搐艳段”、“赤膊戏”,如《扬州观灯》、《奇中遇》、《薛刚打朝》、《打关西》、《拉江须》、《李文太拐妗子》、《红娘下书》等。表演以梅花拳、洪拳为基架,粗犷泼辣,势如猛虎。大弦戏的身段特技表演更是真刀真枪,技艺超群,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等惊险高难,让人拍案称绝。濮阳大弦戏演出时至今还沿袭着宋杂剧的演出形式,先演一节“艳段”,然后再演正剧,最后再加演一段“杂扮”。其表演艺术颇有唐朝“参军戏”的遗韵。大弦戏唱腔音乐格式较为严格,曲调复杂,风格古朴,保持了较为原生态的面貌,无论是声腔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具有很明显的自身特色。
   
    1000年的风雨历程,弦戏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也唱红了黄河两岸。涌现出一批在群众中颇有声望的演员,如已故濮阳大弦戏著名演员党复修先生曾名震一方,他嗓音宏亮,音域宽阔,当年他应聘在三个班社挂牌,只要把他的鞋挂上戏台就开全价,许多观众跟台50里观看。1960年,文化部灌制了他的《华容道》、《下南唐》唱片,被田汉誉为“活关公”。1978年文化部灌制了濮阳大弦戏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牛头山》、《两架山》、《奇中遇》三剧的唱腔唱片,全国发行。1979年,河南省安阳地委特邀濮阳大弦戏到安阳解放剧院为日本、法国、英国等8个国家与地区的外宾演出两天三场,受到国外友人高度赞扬。1990年以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大弦戏曲牌音乐唯一传人戴建平创作的锡笛曲牌合奏《火龙阵》、《古澶新韵》等参加河南省和全国民族音乐大赛,并多次荣获大奖,其中《火龙阵》锡笛曲牌合奏,被专家称为全国罕见的民间音乐瑰宝。
   
    早在1953年,濮阳县文化馆遵照原平原省音乐工作组下发的“关于对稀有剧种濮阳大弦戏源流、曲谱调查”的文件精神,指派文化工作者周云峰随团半年之久。周云峰曾写出《濮阳大弦戏源流、曲谱调查》一书稿,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后因周云峰被错打成右派,寄出的书稿再无音信。1988年,戏剧专家武丰登曾在《濮阳戏曲志》上专门撰文论述过大弦戏的艺术特色。2004年11月,濮阳大弦戏剧团在河南省稀有剧种会演中,所参演的剧目《殷洪下山》、《赵氏孤儿》一举摘得7枚金牌,受到与会专家及观众的高度评价。大弦戏在豫北广大乡村有着众多的戏迷,有一次大弦戏去长垣县城演出,一位戏迷看到剧团装乐器的箱子已破烂不堪,就一声不吭从商店里给买来个新皮箱。当地人常说:看戏还是看大弦戏,人家濮阳大弦戏有看头、有听头。
   
    生存进行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娱乐节目的丰富多彩,濮阳大弦戏演出市场逐年萎缩,经济收入逐渐减少。因农村只有农闲时才请戏入村,所以大弦戏剧团一年只有五六个月的演出时间,按一天两场算起,一年也只有300场次左右,除去各项演出开支,每场所剩也就是二三百元。每年县财政所拨的经费仅够补贴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演员平均月工资不足150元,也仅够上交养老保险金。剧团放假时,演员全靠外出打工、做些小生意来养家糊口。剧团无一间排练房,服装、道具、音响大多还是20年前的班底,更新困难。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该戏20年没有培育新人,剧团各行当青黄不接,而掌握唐宋大曲和大弦戏曲牌音乐的仅剩一人,且年近古稀,大多剧目、曲牌、特技失传,急需抢救挖掘。在这艰难的困境下,大弦戏演员依然保持着高尚的精神品质,他们不畏清贫执着敬业,坚持一心扑到大弦戏演出上,没有离开,没有一个叫苦喊怨。为了大弦戏这个老辈子传下来的团能够发展下去,剧团里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如70余岁的老演员王景恩甚至用不讲情理、不近人情的办法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剧团。王景恩在退休时对他的儿子、儿媳说:只要你们俩人能在剧团安心演出,家里的一切事情俺全包,孙子的穿衣、吃饭、上学、零花钱俺全管,不用你们操一点心,如果你们调出大弦戏,俺啥都不管。大弦戏著名武生演员、70余岁的杜恩荣为了弥补大弦戏演员接不上茬的局面,他不顾年迈多病,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和家人的一次次苦劝,毅然和年轻演员奔波在乡村,吃一样的大锅饭,住一样的破房子,坚持一天三晌演出。退休演员杨进海把大弦戏当成自己的家,他在演出之余,还主动缝补箱衣、修理刀枪把子、头盔等工作。现任团长、40余岁的姚继春本来住在濮阳市内,家里有临街门市房,还有生意红火的食品加工厂,但他为了大弦戏的生存和发展,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剧团上。姚继春说:濮阳大弦戏1000多年都没有散过团,绝不能叫它在我手里撤了伙,再困难,咬咬牙也得挺过去。姚继春任劳任怨,从不言放弃。
   
    随着国家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濮阳大弦戏的艺术价值和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媒体对此做了大篇幅报道。在省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濮阳市文化局、濮阳县文化局为抢救、保护大弦戏这一即将消亡的“御戏”,曾数次向省市有关部门呈报抢救大弦戏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紧急报告,渴望得到有关部门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援助。2004年8月,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派专家随剧团多日,写出了《河南省少数剧种——濮阳大弦戏目前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详实记述大弦戏的发展现状及艺术价值,上报省文化厅。对此,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已将该剧种列入河南省首批重点保护试点单位,使这一千年艺术奇葩、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濮阳大弦戏,能在中原大地尽展风姿,发扬光大。愿大弦戏如愿以偿。作者:刘小江 郭克柱 肖文刚 【原标题:千年濮阳大弦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05-04-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