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走进驻马店 >> 印象驻马店 >> 浏览驻马店

“豫地密码·直管县”之新蔡(三)

2014/3/21 11:28:03 点击数: 【字体:

历史人物彰显新蔡大仁大爱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河南省东南部

    面 积:1453平方公里

    方 言:中原官话(漯项片)

    气候条件: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

    著名景点:刘邓大军渡河处、孔庙、大吕书院

    引子

    “叶(旧读shè)公好龙”寓言,把叶公演绎成言行不一、华而不实的虚伪之人。这对仁义功名盖世的叶公,实在是千古奇冤。新蔡人为此难以释怀。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明、清《新蔡县志》均记载:沈诸梁“食邑于叶(今叶县旧县镇)……沈本为蔡邑人,沈岗其别墅耶”。河南省文物局编印的《河南历代名人史迹》明确表述:“沈诸梁,河南新蔡县人,字子高。”

    “‘叶公好龙’寓言,完全颠覆了叶公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叶公所好之‘龙’,并非仅是涂刻在器物上的龙的图案,而是水利灌溉之龙——引水工程”。

    据新蔡地方史学者、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多方考证,史实是:“一天,客人把叶公办公室墙上的水系图当成群龙起舞图说:‘人言叶公好龙,我看叶公并非真的好龙。’叶公问此话怎讲?客人说:‘风从虎,云从龙。图中之龙不画云,故从得知。’叶公笑说:‘我只想引龙出水,不求腾云驾雾。’客人问道:‘何谓引龙出水?’叶公说,凿渠引龙,龙就出水了。’客人又问:‘群龙真可以引出水吗?’叶公说:‘少引则宜,多引则惧。’客人又问其中原因,叶公接着说:引一龙而需工千额,需粮万斛,所以不可不慎重。”可见叶公所好之“龙”,是水利之龙;所怕之“龙”,是怕因修建引水工程而过分加重百姓负担。

    由于以讹传讹的原因,到了战国时代,韩相申不害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汉初经刘向转录,得以广泛流传,遂使叶公蒙受不白之冤。

    伯夷开凿“天下第一井”

    新蔡人开启的人类文明,发端于夏初。皋陶(gāoyáo)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皋陶之子伯夷,就是新蔡人创造人类文明的代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伯夷佐尧掌礼,使遍掌诸侯,为诸侯伯,号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赐姓曰吕,封为吕侯……其地蔡州新蔡(今古吕镇)是也。”

    伯夷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凿井术,并传遍华夏。至今,伯夷居住地新蔡县古吕镇还有一口“天下第一井”。据传为伯夷所凿,新蔡县政府在此立有保护碑。

    长期研究新蔡地方史的学者、新蔡县文联主席谢石华根据《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等,介绍了伯夷凿井经过。

    夏初,人们饮用不卫生的河湖之水很容易生病,天旱时饮水困难。伯夷带领国人,在吕都城西城门外侧掘井,人们开始饮用清洁甘甜的井水。为防止人掉进去,伯夷派人用两块青石放在井口上,还在井西侧栽了一棵皂角树,在井旁植了一棵柏树,并在井台四角各放置一个石鼓,供打水的人临时休息。伯夷还在西城门洞南墙上砌一神龛,塑尊土地神像,城门打开时将井和神像掩于门后,只有在关闭城门时才能看见井和神像。故历史上传说“西城门有一狼牙树(皂角树),狼牙树旁有一柏二石三眼井,怀里抱着四个鼓,背后靠着土神住,关门看得见,开门看不着”。后来,凿井术逐渐传播到华夏各地,故“一柏二石三眼井”被誉为“天下第一井”。

    “问津处”记录孔子蔡地之行

   “子路问津”的典故出自《论语》。新蔡关津乡关津集南首,有“问津处”古碑。关津北首便是有名的关津渡口,系新蔡古志八景之一、春秋至明清时期南北通衢的重要水陆码头。

    该“问津处”,原为楚昭王纪念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应楚聘由叶至楚,楚昭王不用,孔子返蔡途中使子路打听渡口而筑。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县王廷俊重筑台址,复建祠庙。清乾隆五年知县王大吕到新蔡就任时,“问津之碑犹在,问津之台尚存,而片瓦无存”。

    孔子在返蔡途中迷了路,两个隐士借机对孔子师徒指点迷津。

    子路向耕者长沮打听渡口在哪里,当长沮知道车子上坐的是“生而知之”的孔丘时,一语双关地揶揄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不用别人指点迷津。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天下乱得像滔滔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思想不合世道的孔丘周游列国宣传主张,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孔子听了子路汇报感叹道:“既然我们无法跟鸟兽同群隐居山林,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倘若天下有道,我就不游说了。”

    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四处碰壁而志向不改、走投无路却毫不懈怠的精神。对此,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言:明知乱世混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孔子这种入地狱而救众生的行为,体现了“大圣大仁”。

    “仁义巷”述说“仁义”故事

     仁义巷全国有多处,当地人都以“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信,作为仁义巷的注脚。

   在新蔡县老城西街中段北侧,有条窄窄的小巷,这就是新蔡版“仁义巷”,主人公为曹凤。国家图书馆最早的《新蔡县志》孤本记载,曹凤为明孝宗年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史称其“雅操方正”。

    当地人传说,明朝中期,湖北黄陂商人胡氏,在西街路北开了“易和同”商号并在后边购置住宅。胡家西邻是曹家大院。两家之间原有仅能过人的夹道。后来一家盖房想占小夹道,另一家不同意。双方为此打起官司,县官长期审理不清。曹家给在京城做官的曹凤修书一封,希望曹凤干预。曹凤看信后在回信中写下上文中的话。曹家人看信后,主动让出了三尺界墙。胡家听说后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界墙。遂在两家宅基之间就形成一条宽6尺、长33丈的小巷,大大方便了街坊邻居出行。他们两家你仁我义之举受到公众赞扬,人们给这条小巷起名“仁义巷”。

    如今,“仁义”扩大为新蔡的“传家宝”,“打造生态水城,建设仁义之乡”已成为新蔡“十二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1月1日,新蔡县正式成为省直管县。新蔡县政府官方网站上一篇消息说:县委、县政府抓住新蔡县作为省直管县的政策机遇,提出着力开展仁义乡镇、仁义社区、仁义学校、仁义村委等创建活动,把“仁义”打造成新蔡的一张名片,弘扬曹凤的仁义之举。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3-2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豫地密码·直管县”之新蔡(二)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