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走进周口 >> 印象周口 >> 浏览周口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2013/9/26 15:03:09 点击数: 【字体: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厚重郸城 文化宝地

    郸城古称“丹成”,传说是道家鼻祖老子炼仙丹成功的地方,故名“丹成”,后经有关部门核准,改为郸城。

    走进郸城,追溯王子桥传说、蕴藏多个时代文物的段寨遗址、西汉太守汲黯墓、明代王苍枰墓志铭、宁平公主墓、光武寺等等,说明郸城乃是中华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之地。再看国家2A级自建旅游景区中原民俗园内风光旖旎、历史农具收藏齐全,令人不禁惊叹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数十处遗址见证了郸城是历史文化宝地,新建的景区正以全新的视角诠释着其厚重的历史。

    王子桥:

    王子升仙小集市

    神速变化大县城

    在郸城县城中心大街的洺河上有一座桥,名为王子升仙桥,桥北右侧有“王子升仙处”石碑一座,现有一棵不知年代的大槐树,为郸城历史景点之一。

    传说郸城东北30里王家庄的年轻人王子担着木柴到“丹成”集上出售。因起身太早,到“丹成”天还没亮,他便到洺河桥下洞里避风。走进洞中,见两位鹤发童颜的长者正聚精会神地下棋,王子便站立一旁看了起来。孰知,两位长者下了一局又一局,王子看得入了迷,就这样子一连看了数个日日夜夜,也没觉得饥饿。最后还是长者开了腔:“年轻人该回去了吧?”王子这才想起家中老母、妻子还在等他卖柴买米哩。他走出洞来一看,什么都变了样。进洞时还是一个露水小集的“丹成”,出洞时却变成了一个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大城镇。当他返回王家庄时,那里早已时过境迁,王子无所留恋,又来到洺河桥上升仙成道了。

    汲黯:

    假传圣旨被重用  

    忠诚进言传千古

    如果说王子桥寓意郸城发展神速,令人新奇、神清气爽,那么,位于汲冢镇的汲黯墓与忠贞不渝的事迹则令人振奋、慷慨激昂。

    汲黯墓位于汲冢镇北500米, 1963年6月,被省文化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汲冢因此得名。

    史料记载,汲黯,字长孺,西汉时期任淮阳太守。他雄才大略,刚正不阿,救世济贫,为政以民为本。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便以皇帝使臣的名义,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人民大悦。回朝后,汲黯自请治罪,武帝认为他做得对,不仅没有治罪于他,反而召拜他为中大夫。

    在朝中,他多次当众指责汉武帝的过失,有时弄得汉武帝无言以对,愤然罢朝,公卿都为汲黯捏一把汗。后来,终因忠言逆耳,汲黯被免官,隐于田园数年。

    数年后,武帝又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七八年后卒于任上。因汲黯忠贞不贰,武帝封汲黯的亲属均为诸侯。

    在汲黯墓遗址东侧原有石碑一块,上书“汉淮阳太守汲黯之墓”。但该碑早已被毁,后改成“汲冢遗址”。遗址现存土台高5米,东西20米、南北16米。经考古专业人员考察,采集到的标本有陶罐、陶鬲、陶鼎、陶簋、陶碗、陶纺轮、陶瓮、大口尊、陶杯、陶豆等,属龙山文化。

    宁平公主:

    巾帼英雄战功赫 

    大智大勇载史册

    汲黯是一代忠臣,爱民如子,名垂千古,卒后长眠汲冢,令人敬仰。而长眠于郸城县宁平镇的宁平公主刘伯姬,则是女中豪杰,因屡立战功而名扬天下。

    刘伯姬生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卒于公元30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横征暴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伯姬的大哥刘縯、三哥刘秀和忠臣之子揭竿而起。他们联合绿林军终于推翻了新莽,建立了东汉王朝。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中,刘伯姬虽系一贵族秀女,却也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据记载,伯姬的大哥刘縯在战斗中灭莽心切,不顾敌众己寡的现实,自作主张力攻宛城(今南阳)。结果遭到伏击,汉军大败。刘秀、伯姬兄妹同骑一马向外突围时,见一队官兵正枪挑自己的二姐刘元和两个尚不懂事的外甥女。目睹亲人惨遭杀害,刘秀立即拔出剑来,要与故人拼杀。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伯姬急喊道:“三哥冷静。我们不能都死,死了谁还报此血仇!”听罢,刘秀才强咽热泪,喊声“二姐”跃马冲出了重围。后来,伯姬的3个哥哥再与绿林军联合,伯姬亲绣4面大旗鼓舞士气,再立战功。

    战况稳定后,伯姬约于公元23年与李通结为伉俪,是李通的继室夫人。公元26年,伯姬被封为宁平长公主,封地故城即今郸城县宁平镇。宁平长公主于公元30年病逝于封地,年仅32岁,卒后葬于此。

    宁平公主墓虽经无数次地震、水患、塌陷和被盗等灾难,但保存完好程度在中原大地还是少见的。

    段寨:

    多种文化集萃 

    千年历史全考

    无论是王子桥、汲黯墓,还是宁平公主墓,它们只记载着一段历史。而在郸城县城西南10公里的“段寨遗址”,对于考古界来说,可是蕴涵多个时代文物的宝库。

    “段寨遗址”1963年6月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蕴涵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直至汉唐文化遗存。时代连续,遗存丰富,是河南省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为研究古代人类的生存发展历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物资料。

    1974年,郸城人平整土地时,在遗址台地以外的东北部发现一批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镂孔豆、高足杯、罐等,可能是墓葬的随葬品。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先后派人进行调查。同年12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郸城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试掘,地点在段寨遗址台地以北20多米处,共清理墓葬2座、灰坑18个。

    记者在现场看到,段寨遗址牌坊保存完好,几处台地高耸,厚重文化仍深藏其中。

    王苍坪墓志铭:

    两块青石苍劲字

    一篇清史傲苍穹

    王苍坪,名敬,明末鹿邑王老家(当时,郸城属鹿邑辖区)人,曾在宗人府当过管理皇室宗族的官,其一生清正廉明可想而知。所以,其墓志铭不仅是明代文物至宝,也是一部清廉史记。

    《苍坪王公墓志铭》1948年在郸城县城东北16公里梁新庄村南出土,1984年6月由虎岗乡王老家村收集管理。

    该墓志铭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农历五月初八刻,用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青石刻成。青石每块长107厘米,宽93厘米,厚18厘米,正面磨去四边角,呈长棱锥台形,边无饰。

    其中一块为盖,盖的正面刻着“大明奉训大夫刑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前奉政大夫宗人府经历司经历苍坪王公墓志铭”36个苍劲有力的楷体大字。盖的背面刻有和正面内容相同的36个篆体大字。另一块青石正面刻行体铭文,竖写32行(含标题、撰稿人和书丹人身份介绍以及刻石人落款),每行49字左右。墓志铭文撰稿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书丹及篆盖人是明代书法家、熹宗时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瑞图,刻石人是明代宣城澹山人刘佑。墓志铭保存完好,字迹基本清晰可辨。其内容除叙述死者籍贯、事迹并追述其世系外,还涉及山东白莲教农民起义,歌颂死者之功德,溢于言表。志文行文讲究对仗工整,词藻典雅,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价值。

    铭文书法为行楷,运笔圆转,结构谨严,笔势雄健。书丹及篆盖人张瑞图,系明末福建晋江人,因魏忠贤阉党逆案坐徙,赎为民,故其书法作品,保存甚少,因而更为珍贵。铭文刻工精细,刀笔起落细如游丝,足见其功力。该墓志铭实为明代文物之佳品。

    民俗园:

    民俗文化序列史 

    中原风情教科书

    郸城县丁村乡大贺庄村东南角,有一栋用6根朱红立柱擎起的仿古挑檐阁楼,阁楼门头上悬挂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题词:中原民俗园。这便是素有中原民俗文化序列史之称的郸城县自建国家级2A级景区了。

    中原民俗园的“前身”是大贺庄一片35亩的荒地,中间还有一个废坑塘。因地势不平,这儿无法耕种,无法建房,长年闲置。2004年,从戎40多年的原海南武警总队总队长贺恒德将军怀着浓浓的思乡情和对故乡农耕文化的眷恋,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动员亲友筹资,收集儿时记忆里的农耕器具,准备腾出自家房屋设一个小收藏室,以纪念家乡的变迁。

    然而,当贺恒德将军每次回到家乡,看着亲戚收集回来的一件件饱含中原风土人情的犁耙锄头、马车花轿、石磨石桩,他都心潮澎湃。于是,贺恒德把自己的收藏梦放大了,他要筹建一座民俗园,将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和中国农民的智慧结晶汇集在一起,以育后人。从2004年秋开始,贺恒德走遍全国各地,收集了10万多件中华农业文明代表性耕具。他请来全国农业文化专家、民俗专家和文学家帮助设计图纸,并率领自己的亲友团和千名父老乡亲肩扛手抬,建成中原民俗园。

    在园内,有世界唯一用石磙、石磨堆建而成的高8米、跨度7米的石磨牌坊,有耒耜集萃馆、天工开物馆、石器苑和集贤堂四大部分的20多个景点,收藏着从数千年前农耕的耒耜到现在农村还在使用的生活、生产用具10万多件,包括数千年前的土犁土耙、纺车织布机、马车大轿等,还有很多已在民间消失的民俗物品。石器苑里由两万多扇石磨堆砌而成的神农大殿和磨盘山,更是蔚为壮观。

    中原民俗园建成之初就被批准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并被确定为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和民俗作品创作基地等。

    去年7月10日,民俗园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的目光,她和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编导不远千里来到民俗园,经过仔细认证、考核,确定民俗园的“石磨收藏”(包括石磨路、石磨广场、石磨房屋和石磨山)共计39052扇,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正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周口晚报(2010-05-1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沧桑“中原小故宫”——叶氏庄园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