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信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信阳

信阳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2014/10/22 10:51:57 点击数: 【字体:

    近年来,信阳市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资源,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开展抢救性工作,初步建立非遗保护体系。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自2006年以来,市县逐渐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强化对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确保工作有抓手。市县非保中心按照非物质的保护规律,成立民间音乐舞蹈工作室、民间戏曲曲艺工作室、民间文学工作室、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工作室、民俗工作室,县乡依托本地资源,成立民俗展示馆、非遗传习所,如光山县成立民俗展示馆,将逝去的一些老物件、老工具、老农具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展示,唤醒人们的记忆。

    二是扎实开展非遗调查,建立非遗保护三级网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职能,2006年以来,信阳市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会议80余次,组织参加全省培训20余期,培训工作人员3000人次。2008年信阳市承办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暨普查培训班,全省来自基层的160余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通过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县、乡三级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信阳民歌、罗山皮影戏、光山花鼓戏、信阳毛尖采制技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二十多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省级名录,市政府于2007年,2010年、2012年先后三批公布了锣鼓十八番、三壁吹打乐、丝弦锣鼓、信阳民舞、淮河歌谣、信阳剪纸、平桥泥塑、董家河王家拳等一百八十余项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

    三是加强对民间艺人、传人的保护和宣传。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参加全国展演,通过参加各类展演和赛事活动,挖掘、整理利用了文化资源,带动了民间演艺队伍的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含季节性演出队)400余个,从业人员4000余人。为民间艺人提供场所,方便他们的演出和传承活动,如光山县文殊乡免费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并且每年拿出8000元资金,补贴本乡8个民间文艺团队,目前,该乡文化专业户由88户增加到200户,投资5万元以上的礼仪队2个;新县八里畈乡李南冲村1000多人中有100多人能够唱民歌,为远近闻名的民歌村,省文化厅命名新县八里畈乡李南冲村为民歌基地,市县文化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对其民歌进行整理、挖掘和指导,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当地民歌手从事民歌传唱活动。在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陈光辉、李世海、许煦、潘景娥、岳华、徐运生、齐金生等一批民间艺术家脱颖而出,带动了各民间艺术门类的迅速发展。商城县双椿铺乡农塘村陈天民、刘世巨办的巨民艺术团多次参加各种赛事,罗山县周党镇、光山县文殊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罗山县彭新乡仁和村被命名为特色文化村。

    四是组织开展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有效推进产品开发。组织皮影戏、信阳民歌、泥叫吹、信阳毛尖传统采制技艺等项目参展全国文博会、全国民间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使民间艺术在扩大宣传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保护。2006年以来,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茶节、非遗宣传月等期间,举办信阳民俗展、信阳民俗摄影展、信阳历代茶器物展、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等活动,为宣传、提高信阳知名度起到积极作用。组织开展了“锦绣茶乡——信阳市民间文艺展演”活动,注重民间艺术作品的打造和民间文化的展示,《车水歌》、《对花》、《花轿到门前》等经过艺术创作后搬上舞台,让人感受到信阳民歌的魅力。2008年、2010年、2012年分别以信阳春节联欢晚会为载体,深入挖掘本地富有特色的打六扇、金扇龙、春牛舞、原生态民歌、花挑、花鼓戏、鼓书皮影、锣鼓十八番等民间文艺形式,扩大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

    五是积极参加高级别展演赛事活动,扩大信阳民间文化影响力。近年来,信阳市积极组织民间艺术团体、个人“走出去”,参加各类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2006年以来,信阳市的信阳民歌、信阳民舞、花挑舞、信阳菜、锣鼓十八番、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参加省、国家各类大赛,取得了多项成绩。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河南卫视新农村频道、公共频道多次来信阳采风,制作播出多期关于信阳民歌、民舞、民间戏曲等节目,王平安、陈有才、付大坤、潘景娥等民间艺术工作者和民间艺人接受采访。组织了固始花挑舞、光山花鼓戏参加“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展演活动。许煦剪纸赴欧洲参加中原文化与欧洲的交流活动。组团参加“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暨中国·呼和浩特第二届民族合唱汇演节”,新县歌舞团合唱队代表河南省参加此次比赛,无伴奏合唱《秧麦》和钢伴合唱《豫南情调》获得“雄鹰”大奖。河南广播电台开展《乘着歌声的翅膀》——信阳民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深入信阳民歌的发源地——大别山区的商城和新县等地,近距离探访信阳民歌及其传承人,寻觅歌声背后的故事,了解信阳民歌渊源、传承和保护利用,寻访活动总行程1000多公里,采访民歌手和民歌专家20余名,采集录音素材10余个小时。

    六是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开发。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全市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管理。在城阳城址、黄国故城、邓颖超祖居、王大湾会议旧址等大遗址分别成立保护机构,使其日常保护有保障。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信阳文庙大成殿进行全面维修。对市内袁家大楼、明代大拱桥、何景明墓等文保单位进行修缮,并编制利用总体规划。目前,信阳市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2处。依托文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开发,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精神内涵,光山县依托净居寺文化资源打造宗教旅游热点,鸡公山依托万国建筑群打造近现代古建筑旅游潮。

    七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完成首次传统村落调查,掌握近百个传统村落基本信息,67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列入了国家和省传统村落名录,10余个传统村落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进行保护提升。市住建、财政、文化等部门初步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计划对新县八里畈丁李湾村、光山文殊乡东岳村村等传统村落进行投资修缮,保护古民居的建筑形态、人文活动、自然环境,提升其旅游价值。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2014-10-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