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新郑裴李岗遗址的“石磨盘”,解开新石器时代的秘密(三)

2012/4/1 9:32:05 点击数: 【字体:

 
    虽然,专家们的初步意见令人欣喜。但是,裴李岗遗址还需更多的考古发掘来佐证。1978 年4 月12 日,开封、新郑有关部门和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就在第二次发掘期间,197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主办的《考古》杂志第二期正式刊发了《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简报一文,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憾。
      
    同时,披露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实验室对遗址木炭标本进行放射性碳素测定结果:“年代为距今7885 年±480 年”。这就证明裴李岗遗址的确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但是,《考古》杂志编辑部在简报一文中将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所写的“裴李岗遗存命名为裴李岗”这一提法给删除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这一年,裴李岗遭遇到一个来自河北磁山的撞击。磁山是1977年发现的,因发掘地武安县磁山而得名。
     
    由于,当时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的考古材料已经公布,它和裴李岗遗址面貌又基本接近。因此,有学者人认为,两地应该同属一种新石器,并建议两地结合起来命名。
     
    1978年到197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开封地区文管会先后在新郑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挖掘,这期间共发现了100多座墓葬。
    
    其中,出土斧、铲、镰、刀等磨制石器100多件,鼎、罐、壶等陶器200多件,还有骨针、骨锥以及少量的装饰品;在这里还挖出了猪、羊和其他小动物的遗骨。
     
    这些遗物足以代表裴李岗的真正面貌,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精髓,从而将裴李岗考古发现推向了极致,它们为考古界研究新石器早期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些裴李岗遗物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推翻了中国仰韶西来说的错误观点。它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之前加上“裴李岗”这一重要章节。
    
    裴李岗遗址作为一种新的类型,给人们留下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如裴李岗人的生活居址和房基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和仰韶中的房屋建筑到底有什么差异呢?
    
    裴李岗遗址被发现后,近二十年来,考古学家们在新郑的沙窝李遗址、唐户遗址和密县的莪沟、长葛的石固、舞阳的贾湖遗址等地区先后发现同样的遗存150多处。这些重大发现使裴李岗的面貌不断地更加清晰和突出。裴李岗它填补了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中晚期之间的一段历史空白,完成了中原新石器时代裴李岗到仰韶再到龙山的序列。
     
    裴李岗最终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新石器考古学并予以命名,这是中原新石器时代考古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它使人们认识到了仰韶之前的中国远古的独特面貌。
   
    今天,我们在新郑市博物馆里就可以领略到裴李岗的厚度。
     
    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生命消失之后,这些看起来还相当粗糙简陋的器具,传递着裴李岗的先民们在中原大地上劳作的信息。
     
    这些坚硬的、无法被岁月吞噬的裴李岗石器、陶器为寻找中国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石磨盘这一启动惊世发现的密码,今天成了“裴李岗”最特别、最典型的标志性器物,在此之前的层中,从未见过石磨盘,在以后的层中,也出现不多。
   
    这些石磨盘都有着圆润的边缘,一头略宽如鞋头,一头略窄如鞋后跟。它们是用整块砂岩石琢磨而成,正面和背面都做了磨光处理,正面中间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底部有4 个圆柱状的磨盘腿和磨盘是一个整体,高约7 厘米。
    
    8000年之前,想打磨或雕琢石头,必须用比石头更硬的东西,那时无钢无铁,裴李岗的先人们是用什么加工的呢?这些坚硬的石磨棒,又是怎样制造的
   
    凡是来到博物馆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石磨盘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为什么要做鞋底状?它的下面还要四条腿做什么呢?
   
    原来石磨盘是裴李岗中最典型的粮食加工工具。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的发现,充分地证明了农业生产是氏族生活的主要来源。
  
    石磨盘的表面,具有明显的规则弧度:盘中心低凹,四周稍凸。仔细端详可以发现,盘面并不光滑,有着许多坑坑洼洼的“斑点”。
 
    专家认为,这些“斑点”并非天生,而是人类有意识地凿出来的。先民将稻谷放在大磨盘上,用石棒或者石球充当磨具,而高低不平的盘面,更有利于增强脱壳取米的效果。也就是说,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手工的“谷物脱壳机”了。
     
    这是一只鸡蛋大小的陶猪头和一只陶羊头,它们憨态可掬、惟妙惟肖,说明先民在8000年前已经会制作陶器,也说明当时家畜饲养业已发展很长时间了。
     
    这时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碗、盆、鼎、钵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陶器,形状都比较简单,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纹饰,制作也显得粗糙,胎壁厚薄不匀,表面也凸凹不平。
    
    这是一块在黑暗中埋藏了近万年的绿松石,当时是在一具人骨的颈下发现的。它通体墨绿色,只有一个硬币大小。虽然边缘已经残损,但是,在灯光下它依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绿松石上还有一个很小的圆孔,可见当时的钻孔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了!这个美丽的绿松石出自谁手呢?它的主人又有着怎样的生活呢?(原标题:裴李岗遗址的“石磨盘”,解开新石器时代的秘密(三))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互联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