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开封犹太聚落的来龙去脉

2012/3/30 10:31:07 点击数: 【字体:


开封犹太聚落的来龙去脉

古代开封犹太人故地引起外国游人的关注

开封犹太聚落的来龙去脉

犹太人遗物

开封犹太聚落的来龙去脉

开封犹太教堂(清真寺)外形图        

    当今时日,已很少有人知晓这样一个历史插曲,那就是在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封,曾长期存在着一个犹太移民聚落。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着他们自己的“脱拉”(即《圣经·旧约》),将信仰牢牢根植于内心深处。但随着1905年开封犹太人最后一位“拉比”(即主教)的辞世,这个孤悬于华夏的“克希拉”(希伯来语之聚落、教派)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翌年,开封犹太教堂之传世“脱拉”亦流散于世界各地。繁华事散,人去楼空。回首漫漫征程,重温桩桩往事,足令人顿起“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惆怅。
 

  尘封的历史

  明朝末年,天主教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惊奇地发现,竟有一个信仰上帝的群体早已先他来到中国,并在开封定居多年。这就是被称为“蓝帽回回”的“一赐乐业”教的信众聚落。

  直至现代著名学者陈垣先生于1919年11月撰就《开封一赐乐业教考》,才开始引起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身世来源的关注。汉文典籍对犹太教的记载始见于《元史》,元以前似无征。该文详细考证了该教与伊斯兰教之异同、教中人物之大略、寺宇之沿革、经文之内容及源流等等。陈垣先生认为:犹太人来华侨居,有漫长的历史,大致可归纳为始于周、汉、唐等数说。而根据史料,唐朝时已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居于中国。因其不食兽类腿下筋,故而又称作“挑筋教徒”。

  最为著名的犹太人聚居地为河南开封,此地设有犹太教堂(即清真寺),称西那高刻。至17世纪,有天主教学者深入开封从事研究与探访,发现教堂存有一部至少拥有五六百年历史的经典,称《摩西五经》。颇令人惋惜的是,此珍贵典籍竟于19世纪中叶在动乱与战火中流失。犹太侨民是否曾将《摩西五经》译成中文,已无从细考。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曾撰《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对开封犹太人之事迹记述考订颇详。然潘先生此作虽完成于195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至1983年方得终见天日。其“氏族与人物”一目中,曾对李姓犹太人之族源予以介绍,其云:李氏即“利微”之改称。宋元间未改,宋孝宗时,掌教者有利微五思达,至明(可能更早)时,则满喇(即“比拉”)多属李姓。李氏乃在华犹太人之著姓,且不乏名人雅士。如清代有犹太后裔名李光座者,于清顺治年间考中进土,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改均州知州。堪称犹太后裔中之俊彦。

  在元代,犹太人曾被称作“术忽回回”。乃因其所奉之犹太教,有不食猪肉、行割礼和每日礼拜等宗教习俗,与回回所奉之伊斯兰教多相类似之故,加之其参加宗教活动时所缠头巾为青蓝色,至明清时期又得“蓝帽回回”或“青回回”之名号。由于与回族较易产生认同,并多有与回族通婚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其不少聚落成员逐渐融入回族群体之中。

  就当前所掌握之考古资料,虽然早在公元8世纪犹太人用希伯来文字书写的书信和祷文已在新疆和田和甘肃敦煌被发现,但现存于开封博物馆的《重修清真寺碑记》,才是犹太人定居开封最为直接确凿的证据。据刻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该碑碑文可知,开封犹太人迁至此地并定居繁衍之时间,上限应不迟于北宋年间。然而,据《重修清真寺碑记》碑阴的铭文《尊崇道经寺记》(成于明正德七年,1513年)所载,有开封犹太人“厥后原教自汉时入居中国”之说。另据现存于罗马的另一《重修清真寺碑记》(成于清康熙二年)之碑文拓片,此犹太聚落还曾自称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来到中国。其有云:“教起于天竺,周时始传于中州,建祠于大梁。”此说不可轻信。考其理由,盖开封犹太人开此新说,旨在证明其来华时间甚早,以防周围诸族人等之歧视。

  据史料记载,开封犹太人于明末耶稣会士到来之前,一直未曾知晓“犹太”一词而自称“一赐乐业”,而且从尚无庆祝“光明节”之习俗方面考察并推断,其有可能在很早便已脱离犹太文化中心,且其后亦未曾与之建立联系。不过亦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其到达中国之前,先已滞留他国时间甚久。《重修清真寺碑记》上所记述之“出自天竺”,是否可作为其先抵印度并流连千载,北宋时方起身来华,并最终定居开封,亦未可知。

  心灵的归宿

  开封乃北宋都城,当时商贾云集,极尽繁华。据《重修清真寺碑记》,宋代开封犹太人曾相当活跃和兴旺,曾“进贡西洋布于宋”,而宋帝为“怀柔远人”,特发敕令,赞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并恩准其“留遗汴梁”。这无疑是对开封犹太人合法移民定居最权威之护身符,亦是在其定居华夏时间问题上之力证。在历史上一直被诸多民族和国家驱赶追杀的犹太人,得以在此安居乐业,其感激之情不言而喻。公元1163年,犹太人建教堂于开封,而此时开封已被金王朝占领,宋朝廷逃往江南并定都临安。按纪年习惯,应记为金大定三年,但他们却于明代所撰之碑记中以“宋孝隆兴元年”记之。这或可看作是一个弱小民族聚落对曾给予其些许关爱的业已消失的政权予以的衷心回报。

  元明两代,开封的犹太人逐步进入主流社会,或参加科举,或出仕为官,或多财善贾,或悬壶济世。因具备政治与经济实力,犹太人聚落不仅得以生存延续,并出现生机勃勃之气象。开封犹太教堂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始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重修,明朝又曾重修。

  天有不测风云。先是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堤溃泥沙俱下,淹没教堂,教民作鸟兽散。大水过后,教堂为墟,一片狼藉。然当时开封犹太人经济实力尚可,捐输踊跃,教堂得以重修。而天灾过后,人祸又临。据清康熙二年《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攻打开封。因久攻不下,乃决黄河水灌之。致使当时开封城中几十万居民尽为鱼鳖,近3000人的犹太聚落毁于一旦。

  经此事变,开封犹太聚落元气大伤。尽管部分灾民重返家园,散失的“脱拉”等经卷亦陆续得以修补,但与过去相较,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少开封犹太人自此逐渐流散各地,竟有迁徙到云南甚至台湾者。对于犹太教义之理解与信奉,于此时亦日渐模糊浑沌,聚落呈一蹶不振之象。

  至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开封犹太聚落亦风雨飘摇。其时当务之急已不是如何持续教务,而是怎样谋求生存。更有甚者,散居于犹太教堂附近的贫苦犹太人竟将教堂的屋瓦和地皮出售,以糊口度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位“拉比”去世,“脱拉”亦陆续被售与外人。民国初年,开封犹太教堂地产悉数售予当地安利甘(即英国新教)教会。致使作为犹太宗教有形代表之圣经文、圣职和圣所皆已不复存在。就开封而言,此时已是只有犹太人而无犹太教了。

  20世纪初,上海犹太社区在得知开封犹太人之状况后,曾组织“中国犹太人救援会”。而此时该社区基本上是由来自中东的犹太人构成,与开封犹太人几无渊源。他们函告开封犹太人,可派遣适当人选赴上海学习教义,并筹措资金以助其生活。另外,还致信设于伦敦的犹太人委员会,希望得到资助。而当时正值俄国局势动荡,诸多俄国犹太人蒙池鱼之灾。不久“十月革命”爆发,大批俄国犹太人逃亡至欧洲各地,委员会应接不暇,捉襟见肘,已无暇他顾。上海犹太社区之呼吁未能得到回应,“中国犹太人救援会”只得靠自身努力来尽力为开封犹太人提供帮助。他们陆续将其中部分人接至上海就业,这更加剧了开封犹太人之外移。

  20世纪5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大都离开中国,多迁往以色列或美国。迁至上海的不少开封犹太人又打道回府,重归于他们心目中的故乡。当时,开封有数百名犹太人后裔仍居住于开封犹太教堂遗址附近。因其民族特征逐渐丧失殆尽,因而被纳入回族群体之中。

  光阴似水,沧海桑田。开封犹太人聚落已成历史陈迹。然从北宋年间算起,开封犹太人聚落虽孤悬于汉文化包围之中,却能够保持自身特色、坚持自我认同达千年之久。虽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心心相印,时光跨越千年而痴心不改,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殊途同归,并行不悖。历经磨难,痴心不改,正是我们应向他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而坚韧执著、孜孜以求,更是我们应从他们那里获得的精神力量。

  蓝帽回回

  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及心理素质诸多因素的交相作用,从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国王开始,犹太民族一直处于被歧视、被虐待的地位。进入中世纪以后,随着基督教逐步为罗马帝国所接受及其国教地位的确立,致使对犹太教的迫害更加残酷。犹太人被迫离别故土,四散流浪。

  据1947年统计,全球有犹太人1500万,其中以色列310万,美国600万,前苏联210万,尚有380万流落世界各地。其中有一部分在宋代的时候就流落到了中国。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一大批犹太人抵达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政府批准他们在京城定居落脚,结束飘泊生涯,并协助他们开展经营,维持生计。还尊重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在东京设立了犹太教堂——“一赐乐业教堂”。因为以色列是天使赋予的名字,所以犹太人更乐于称自己的宗教为以色列教,即“一赐乐业” 教。不过,在民众中间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称来称呼犹太教——“挑筋教”。原来,在犹太教经典《创世纪》中说,雅各在与天使角力当中脚筋受伤。由此,宗教律法书关于饮食的第六条规定:不准吃牛羊蹄筋。因而,他们虽然身处异地,生计维艰,依然严守教观,乐为“特选之民”。遂称为“挑筋教”。

  在这片宽容的土壤中,犹太人与中华民众融洽相处。回回一词的来历便是犹太人在华夏大地上变迁融合的产物。起初,宋代称回鹘为回回。10世纪中叶时,西迁的这一支回鹘在中亚建立了阿拉汗王朝,接受了伊斯兰教,致使回鹘的生活习俗日趋穆斯林化。犹太人定居东京时,回鹘穆斯林化业已百年有余,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回回。由于犹太人生活习俗与穆斯林很是相近,加之他们常以蓝布缠头,故被称为“蓝帽回回”。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光明节

  亦称“圣殿节”,源于犹太人为纪念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战胜叙利亚人,夺回圣殿耶路撒冷,于献灯时发现残存之灯油只可供一天之用,却奇迹般连续燃烧达8天之久,故而成为犹太人节日。(原标题:开封犹太聚落的来龙去脉)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电子版 2011-06-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