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欧阳修遗迹与祠祀

2012/4/1 17:27:11 点击数: 【字体:

 
    欧阳修(1007.6―1072.7),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公。北宋名臣,我国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有谓“生前事业成三主,天下文章无二人”之盛誉。他祖籍江西永丰,生于四川绵阳,卒于安徽颍州(阜阳)。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一生除在京辅佐朝廷,还曾历任十余个大小州府郡县的地方官职(其中有安徽之滁州、颍州太守之任),都在那里留有令人追怀的政绩和精美的诗文;雪泥鸿爪,胜迹永和。
  
    千百年来,人们在他的故乡,他生前居住或宦仕经历的地方,墓葬地,相继立祠建堂祭祀这位先贤,虽历经战祸,灾异、浩劫,而至今绵州六一堂,宜昌至喜亭、滁州醉翁亭、扬州平山堂、颍州会老堂、新郑欧坟烟雨等等,仍为古迹名胜。
  
    今据欧阳文忠公之三十二代裔孙,现居台湾的欧阳礼先生提供之有关资料及我们考察所得,把这些遗迹与祠祀作一概略介绍,以作为对欧阳修千年诞辰的纪念。
  
    绵州之[六一堂]
  
    欧阳修于宋真宗景德四年(一OO七年)生于绵州(四川绵阳),这时他父亲(名观,字仲宾)适任绵州军事推官,《绵阳县志》云:“宋欧阳观为绵州推官生子修于此,后人作堂记之”。一九三O年绵阳县长袁朗如修《六一堂》,另制匾额,跋云:
  
    堂以六一居士得名,考《欧阳公年谱》,宋景德丁未,崇国公观为绵州推官,是?q六月生公于斯,熙宁中,谢固为推官时建堂。清雍正、嘉庆屠用谦、李在文两司牧迭修理之,亦以公德业文章足资景仰。民国初,堂圮,名额亦随之去,……今承乏斯土,忍令古迹销沉乎!故既浼问琴阁主为之铭,复记其颠末如此。
  
    近年绵阳市因建设需要,将此“六一堂”改建于市郊之南湖。琉璃屋顶,碧瓦与湖水共色,文光与蓝天齐辉,殿堂规模之宏大,远非昔日《六一堂》可比。洁白大理石雕塑之欧阳文忠公像,庄严肃穆,陈于殿堂中央,供人们瞻仰,六一堂附近,另建敬荻精舍及醉翁亭,为游客休息胜地。
  
    随州之[白云楼]
  
    随州(今湖北随县)是欧阳修少年时期长期寄居的地方。父亲去世时,他的母亲郑夫人年二十九岁,立志守节抚孤,就带着他自泰州来随州,依靠在随州当推官的叔父生活。家境贫寒,缺资购买纸笔,母亲用荻茎书地教子,要求习惯于刻苦生活,他一生的为人处事,得力于母教的影响甚深。
  
    有《随州志》古迹载“白云楼”云:“明弘治中,知州李充嗣城西地为夜光池,于池南垒土为基,高为城等,复建是楼《白云楼》,下置‘白云书院’,以祀欧阳文忠公。”
  
    洛阳之[牡丹记]
  
    天圣八年(一O三O年)正月,欧阳修时年二十四岁,参加礼部贡举,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晏殊,得中第一名。三月参加崇政殿御前殿试,得进士甲科第十四名。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天圣九年(一O三一年)至西京任职。
  
    在西京(洛阳)任职三年,曾两度游览嵩狱。景佑元年,作《洛阳牡丹记》,叙述洛阳因土壤气候适宜培植牡丹,故洛花为天下之最;次述牡丹品种,斯时计九十余种;再次叙捍接培养浇水除害方法,记述甚详尽。时至今日,洛阳的牡丹花品种,经多年培植,已发展至二百余种。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会”期间,满城牡丹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文忠公所作《洛阳牡丹记》及《洛阳牡丹图》两文,仍传诵不衰。北宋末年,洛阳建有“九贤祠”,祭祀邵雍、欧阳修。
  
    夷陵之遗迹
   

    宋景?v三年(一O三六年)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县县令(今湖北宜昌市)。
  
    景?v三年五月,欧阳修伴慈母,自京师(河南开封)往夷陵,“临行,台吏催苛百端,始谋陆行,以大暑,又无马,乃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十月到达夷陵,曾撰写《于役志》一书,备记此行的艰险。夷陵当时是个偏僻小县,生活很苦,其母郑太夫人处之自若,对欧阳修说:“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至喜堂
  
    峡州太守朱庆基乃欧之昔日同寅,且怜其处境困穷,乃在县舍之东,建《至喜堂》,藉以使他母子安身。
  
    至喜亭
  
    今湖北宜昌市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碧瓦朱?冢?由品字形组合的亭阁,这便是今日《至喜亭》的风貌。
  
    至喜亭原为宋朝峡州(今宜昌市)太守朱庆基修建,位于长江江边,其功用为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息。宋景?v四年(一O三七年)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撰写《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为宋代三大胜境之一。到了明代,至喜亭不复存在。
  
    一九八四年为纪念欧阳修,特在峡口重建此亭,今日至喜亭既壮观又美丽。亭中立有文忠公塑像,苏轼书《丰乐亭记》及新刻的《峡州至喜亭记》石碑,沿螺旋形扶梯,游客远可登临远眺,既可看到壮丽的峡谷风光,又可看到宏伟的葛州坝水利枢纽全貌。
  
    三游洞题刻
  
    据宜昌市三游洞管理处编《三游洞诗文资料》载:欧阳文忠公在三游洞有题刻:“宋景?v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口判官丁”,为文忠公谪任夷陵县令时,同峡州判官丁宝臣同游此洞留之真迹。虽年代久远,部份模糊剥落,难于辩识,经细研其点画,与《三希堂法帖》对照,佐证为文忠公手笔无疑。
  
    滑县之[书舫斋]
  

    康定元年(一O四O年),欧阳修任武成军节度判官,庆历二年(一O四二年)任滑州通判,此为二次任职滑州,抵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由蔡襄书额,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于室如入乎舟中。画舫斋之前,一泓澄碧,波明如镜,名曰“文湖”,“画舫澄波”,为滑县十二景之一,文忠公全集中撰有《画舫斋记》。
  
    另建冰堂。冰堂造酒,名《冰堂春》。文忠公孙欧阳宪任丰城(今滑县妹村)主簿时,苏轼曾为之作诗送行,诗中有“使君已复冰堂酒”之句。
  
    明万历在其燕居旧址,建“秋声楼”,一六五二年   易名《画舫书院》,一八一三年又易名《欧阳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废科举,改学堂,书院遂名《欧阳学堂》。民国元年政体变更,又易名《欧阳学校》,滑县县立第一小学校校歌为怀念文忠公,歌曰:“太行之东,卫水淙淙,白马古都,欧阳秋声……乐育群英。”
  
    抗战发轫,滑县沦陷,日军烧杀,欧阳书院夷为一片瓦砾,昔日书院面目全非。目前滑县城内青龙、兴隆、新盛街,乃书院故址。
  
    今仅在原书院西南,文湖之滨财神庙遗址,建有《欧阳中学》一所。
  
    滁州之「醉翁亭」
  
    宋庆历四年(一O四四年),新政失败,在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相继贬出分州(陕西分县)、郓州(山东东平)、兖州(山东滋阳)后,欧阳修又上论此事,反对派认为他过去“每议至厉声,相攻不可解”,“论议多及于贵权,指目不胜于怨怒。”借故陷之入罪,而于庆 历五年(一O四五年)八月贬知滁州(安徽滁县),斯时公才三十九岁,正当盛年。
  
    欧阳修贬滁州后,自号醉翁。滁州四边尽是山地,??琊山、丰山、张八岭等,从四面环抱县城,山高水清,宛如江南景色,他在《醉翁亭记》一文中,描述“环滁皆山也”,常与好友僚属至山上游乐。
  
    ??琊山原称摩陀岭,因东晋元帝登位前封??琊王,曾在此间避乱,因此,又称??琊山。山势呈东西走向,山上 树木繁茂,青葱景色,构成文忠公所谓“蔚然深秀”之吟,山上有??琊寺,终日香烟缭绕,加上有四边浓密树木,令人幽深莫测。
  
    醉翁亭位於??琊山入山处,原为??琊寺僧智仙为欧阳修所建供其游宴小憩。庆历六年(一O四六年)亭成以后,欧作《醉翁亭记》以记其美。原寺年代久远,经战火毁圯,今日所见者,为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时所重建。今日醉翁亭已建成大型园林,并拓展为“森林公园”,内有”醉翁九景”。醉翁亭被誉为中国四大古亭之首,曾举办《中国醉翁亭散文节》,吸引海内外观光人士甚多。
  
    醉翁亭记碑今日 所保持存者,为宋元?v六年(一O九一年)河南镇定王文诏知滁州时,见碑字迹褊浅,恐难传久远,特请当时知颍州苏轼书之,珍存至今。
  
    扬州之[平山堂]
  
    庆历 八年(一O四八年)闰正月,欧阳修自滁州徒知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扬州,在文忠公生前,曾建生祠,岁久祠废改祀于平山堂,《扬州府志》“欧阳文忠公祠”云:“宋庆历中,欧阳文忠公知扬州,民威其德,为立祠,岁久圮废,改祀于平山堂后楼。”
  
   平山堂
  
    平山堂,为欧阳修在庆历年间所建,叶梦得著《避暑录话》卷一云:“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洲,隐隐若可见。”
  
    平山后廊直通《谷林堂》,谷林堂之后,为文忠公祠。
  
    谷林堂
  
    宋元?v七年(一O九二年),苏轼由颍州徒知扬州,为纪念其恩师欧阳文忠公,于佛殿后建堂,秋初堂成,苏轼为之题名曰《谷林堂》。
  
    谷林堂几经兴废,目前尚保存完整,堂上木刻匾联与勒石诗词甚多,徐仁山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黄冈竹楼记》、苏轼《放鹤亭记》四篇中的句子而成名联一幅: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此联以巧妙集句手法,贴切地表现出山堂迷人景色,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欧阳文忠公祠
  
    文忠公祠,位于扬州平山堂、谷林堂后,宋庆历 年间建成,清光绪五年,有石刻平江李元度所撰碑文,嵌于祠外西偏壁上。祠五楹,以楠木建成,规模宏大,中楹供石刻文忠公画像,此像系恭摹清内府藏本,上悬《六一宗风》额,欧阳正墉题。
  
    扬州自古以来,以山川秀丽,群才荟萃而著称,欧阳文忠公更以“文章太守”的美名,垂于青史。正是有了文忠公这样的人物,才留下了“扬州太守例能文”的佳话,其与“杭州太守例能诗”对举,表达了人们对欧阳文忠公这类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与颂扬。
  
    开封之[二贤祠]
  

    嘉?v三年(一O五八年)六月,欧阳修继包拯之后,权知开封府,包拯以威严为治,名震京师。而文忠公“为治循理,不事风采”。文忠公的治政方法与包拯不同,但也把首都治理的很好。
  
    清代嘉庆年间,开封建有《二贤祠》,并祀包拯和欧阳文忠公,包严欧宽,树立起历代循吏两种风范。
  
    青州之[三贤堂]
  
    治平四年(一O六七年)欧阳修因濮议之争与长媳案的诬蔑及健康关系,再三表示倦勤,坚切求去,朝廷让其出知亳州(安徽亳县)。一年以后,熙宁元年(一O六八年)改知青州(山东益都),充京东路安路使。在青州明代成化年间建有《遗爱堂》,清初建有《三贤堂》祭祀欧阳修、范仲淹、富弼“三贤”。
  
    颍州之[会老堂]
  
    欧阳修于熙宁四年(一O七一年)六月十一日,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七月归隐于颍州(安徽阜阳)。颍州是文忠公选择的养老之地,视之为第二故乡,其“朱轮西渐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之诗句,道 出他对颍州的特殊感情。次年因久病体力日衰而逝世,享年六十六岁。今居于此之后裔,乃其三子欧阳??及四子欧阳辩两支,凡3000余人。
  
    欧阳修曾八次临颍,在皇?v元年(一O四九年)二月至次年七月,自请任知颍州期间,兴农桑,重水利,治西湖,修三桥,建书院……留下许多勤政为民的政绩。
  
    颍州西湖,宋代经文忠公、吕公著、苏东坡先后修茸浚理,已达鼎盛时期,就此欧阳修留有“愿将二十四桥月,换取西湖十顷秋”佳句,苏轼也有“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之咏叹。尔后惜连年战乱与黄泛,西湖面积逐渐缩小,渐失昔日风光,又有黄河决口泛滥,颍州西湖被淤为平地,原西湖旧址,早已无存。今在原址西南方,即名三十里河地方(离阜阳市区西行约三十里),重新开发颍州西湖新址(原址在河北,新址在河南。)此处水面宽阔,南北计十数里,且湖水丰盈,其湖东建有《隐贤堂》、《野仙阁》、《观湖亭》;湖西建有“西湖碑林”,湖南建有“西湖公园”。
  
    《会老堂》是颍西湖和欧阳修故居中,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处古建筑“实物”。该堂是时任知州吕公著为欧会见客人赵概(前参知政事赵康靖公)所建之馆舍,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砖刻花纹,形式古朴,壁间有两月门,题额曰:“景贤”、“尚友”。堂 中立欧 阳修石刻碑至今仍存。“会老堂”后乃文忠公居所《六一堂》,其二堂周围:前有“望佳”小桥,后有戏楼、四贤祠、澄源堂、梧柳风堂、西湖亭,左有文庙,右有书院……形成了布局精致的欧阳修故居群。
  
    《会老堂》由于年久失修,堂舍几几可危。2005年政府投巨资重修会老堂,并于2005年5月1日向社会开放,现正在扩展35亩之面积上,依原故居布局,重建《六一堂》等景点及“欧阳修纪念馆”。
  
    新郑之欧坟烟雨
  
    熙宁八年(一O七五年)九月二十六日,欧阳修赐葬於河南开封府新郑县西旌贤乡之刘村,即今之欧阳寺村。墓地北依岗阜,南临沟壑,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葱郁。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如雨,景色壮观,有“欧坟烟雨”之美名。每年阴历七月二十三日为文忠公忌辰,有隆重纪念活动,阴历 十月初十日为“欧坟烟雨会”,至今依然。
  
    江西故里之遗迹
  

    文忠公故里,江西卢陵及永丰两地,祠祀甚多,卢陵郡治(今江西吉安市)欧阳文忠公祠,是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年)吉州知州方时可,在州治府右街兴建的《六一祠》。另吉水卢陵两县治,南宋以来,先后建有《九贤祠》、《双忠祠》、《三忠祠》、《七忠祠》、《四先生祠》等庙祠,欧阳文忠公均在被祭祀之列。
  
    吉安永丰两地祠祀,因年代久远,大多颓圮。一九八七年四月,江西省政府特于永县县治恩江大桥附近,辟地五万平方公尺,建设欧阳文忠公纪念馆。区分宰相府、明道厅、致用厅、六一亭、醉翁亭等仿古建筑组成。原标题:欧阳修的遗迹与祠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阜阳
0
下一条:欧阳修上一条:欧阳修墓之微想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