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军屯铁裆功 曾经威名远扬的民间功夫(上)

2013/8/26 15:58:06 点击数: 【字体:


军屯铁裆功 曾经威名远扬的民间功夫(上)

王师傅(左)表演铁裆功。

军屯铁裆功 曾经威名远扬的民间功夫(上)

拍打功中的后背断棍。

军屯铁裆功 曾经威名远扬的民间功夫(上)

 军屯村路边可见真功夫。


     引子 在竞技体育中,裆部是严禁击打的部位。是的,这个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一旦受到猛烈撞击,会给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在我市洛龙区安乐镇军屯村,300多年来流传着一门神奇的铁裆功,练好了这门功夫,不但能治疗多种疾病,而且裆部任人踢打,安然无恙。近日,记者走进军屯村,为您揭开铁裆功那神秘的面纱。

  5月2日,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选送的、由我市洛龙区安乐军屯铁裆功传人王永乐表演的“倒立水晶灯吹气发镖”功夫,在中央电视台“挑战群英会”栏目挑战成功,让铁裆功这门在军屯流传了300多年的武功重新浮出水面。

  “喝口军屯水,都会耍耍锤”。其实,铁裆功只是军屯村传统功夫——四面八方通背拳中的一个分支,这种威力巨大的拳法,数百年来在该村唐、王两姓村民中流传,曾经人人习练。浓郁的尚武、习武之风,曾是军屯人的骄傲,但近年来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

  铁裆功,是祖传武功一奇葩

  军屯,据说是因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地驻军屯垦而得名。这个极富阳刚之气的村名,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村浓郁的尚武之风。

  听说记者来采访铁裆功,白发苍苍的老者,身手矫健的中年人,甚至一些稚气未脱的小孩,“呼啦”一下子全围了上来,争着介绍该村的武功。

  中年拳师王红军、王永乐介绍说,铁裆功在武林中太过独特,曾经赫赫有名。铁裆功,是该村祖传武功——四面八方通背拳的一个小分支。

  四面八方通背拳,创始人是西汉末年的“冲天教祖”(其真实姓名无考),先前一直在山西流传。明朝时期,军屯唐、王两大姓的先祖,在拳师王建的带领下,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到安乐,拳法随之传至洛阳。

  从拳派上讲,四面八方通背拳,原属少林派罗汉门的分支,以防御为主,进攻风格则势大力沉、刚猛雄劲,兼有阴柔狠毒的招数,让人很难防范。最出奇的是,这门武功酷似武侠小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有这门功夫的人,当拳脚打到其胸上、背上甚至裆上,跟没事儿一样。

  这种拳法的原理出自易经八卦,认为拳功拳技皆依赖背上督脉之运行,背通则气生,气生则根固,根固则生力,生力则势明,势明则身法活变、手法快利、足法轻固、进退得宜。该门武功故名通背拳。所谓“四面八方”,指的是拳打四面,脚踢八方。拳法以“宏元内功”为根基,认为“浑身处处不丹田”,习练成功者可以练成“铜头、铁裆、铁背”的硬功,施展开来威力巨大,“铁裆”一词也由此而来。

  习练这种拳法,一般先学童子功,这是一种“软功”,旨在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再练拍打功,就是根据经脉的运行路线,用力拍打身上各个部位,锻炼身体抗击打能力和爆发力。拳法套路有“老架”、“红锤”、“二路”、“炮锤”、“劈山”、“硬靠”等,兵器套路主要有通背枪、通背刀、通背锤等。最狠辣的招数,号称“硬靠十三毒”,老武师们施展开来,招招致人死命。据说民国武师王青海在战场上,曾经一招把一个日本鬼子的头生生给扭了下来。

  传徒方式:“八传八不传”

  300多年来,由于四面八方通背拳长期在军屯唐、王两大姓村民中流传,外姓人、外村人想学也被允许,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据王永乐介绍,军屯一门,不像其他拳派那样,师徒关系严格分代。一般来说,通背拳法不能私自传授,少年可以先在村里找功夫高、武德好的师傅学习,修炼“童子功”和其他拳法,快则三五年,慢则十年,将基本的套路、拳法、兵器功夫学好后,就可以举行“开功”仪式。

  所谓“开功”,就是师傅邀请村里所有武师会聚一堂,请出“冲天教祖”和“三清”(即道教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神位,用黄裱纸“画符”请神,共同为学徒“开功”。年轻人“开功”后,就是村里所有武师的徒弟,所有武师均有给他指导练功、传授招数的义务。

  在收徒方面,四面八方通背拳最重人品和武德,强调“八传八不传”:忠义之人要传,不忠不义之人不传;孝敬父母师傅者要传,忤逆不孝者不传;见义勇为者要传,凶狠阴险者不传;知恩图报者要传,心术不正者不传;主持正义者要传,务虚、手狠者不传;扶弱锄强者要传,狂妄自大者不传;珍惜光阴勤学苦练者要传,酗酒赌博者不传;道德高尚者要传,好色贪财者不传。新弟子在“开功”时,要向“冲天教祖”和众位师傅发誓:“我自愿加入本门,决不泄露本派秘密,不祸国殃民,不作奸犯科,不背叛本门,若有违反,天地格杀,人神共诛,无有善终。”

  军屯通背拳要求传人“邪恶面前不得缩身,敢于挺身而出”,却不得打把式卖艺,不得给人当保镖,简单来说,是“不怕事,不惹事,不自夸,不伤人”。

  “武林传奇”:技艺惊人,报国杀敌

  提起军屯村的铁裆功,很多人会向您绘声绘色地讲述“金钟骶脑(音)狗屎蛋”的故事。

  记者向王红军、王永乐等军屯武师求证时,王永乐笑着说:“这个传说,正好传反了,真实情况应该是‘狗屎骶脑金钟蛋’。”

  据军屯村84岁的王长有回忆,唐狗屎(小名,其大名没有流传下来)是清朝末年军屯人,铁头功很厉害。他喜欢在村里的井台上练功——先将挂在辘轳上的大木桶里盛满水,然后突然放下木桶,他立即将头伸过去,任那高速转动的辘轳把猛烈击打头部,自己却安然无恙;唐金钟和唐狗屎同一个时代,是军屯村有名的高手,他擅长铁裆功,据说他家有一头“怪脾气”的骡子,他练功时,喜欢牵着骡子尾巴,被逗急的骡子会用后蹄猛踢他的腿部、裆部,而他身体无恙、行动如常,这种硬功惊世骇俗,令人叹服。

  尽管身怀绝技,但军屯武师们却严守祖训,不轻易出头露面,也不靠武功升官或者四处卖艺赚钱,他们大都踏踏实实地在本村务农。

  相传,乾隆皇帝来洛阳游龙门时,暗访民间高手,军屯武师曾经和皇帝身边的大内高手大战一场,不分胜负。乾隆要求武师出来当官时,武师却婉言谢绝。

  在民族大义上,军屯武师决不含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立第四旅路过军屯,军屯武师王青海、唐帅正、唐克福等人应邀担任该部的武术教官,并在对日战斗中,施展祖传武功,击毙多名日本鬼子,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克福(俗称唐毛)之后随国民党部队南征北战,解放前就当上了团长,后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成为一名将军,前些年还返乡祭祖。

  民国期间,军屯武师曾经参加武术比赛,为家乡赢得荣誉。采访中,民国武师唐天印的孙子拿出一块“金盾”,上面写有“警察学术比赛 振兴国术 陇海铁路管理局赠”字样,这是上世纪30年代,唐天印在开封举行的全国铁路警察武术比赛中取得第一名后荣获的;在同一年代,王云安在“华北六省国术大赛”上夺得第一名,获得“武化昌明”锦旗,王云安回洛时,军屯村民敲锣打鼓、舞起狮子,在洛河边夹道欢迎……

  大开眼界:裆部遭撞,人无恙

  听着军屯人神情激动地回忆先辈的“赫赫战绩”,记者仍没有打消心中的疑惑:功夫再高的人,裆部也是血肉长成的,咋能经受骡子的猛踢?

  也许看出了记者的疑惑,王永乐在院子当中摆上一个铁架子,上面悬挂一个长方形木盒,装了11块红砖。王永乐扎起马步,让两名年轻力壮的青年奋力推动沉重的木盒,猛击他的裆部。木盒猛烈撞击裆部发出的“啪啪”声,让记者听得心惊胆战,王永乐承受了数十次撞击,怡然自得,若无其事。

  王永乐又打了一套“红拳”,拳法刚猛,呼呼生风,引得众村民一片喝彩声。之后,弟子张腾扎起马步,弯下腰,王永乐拿起一根木棍,猛力向张腾后背打去,直径6厘米的棍子断成两截,张腾却毫发无伤。

  王永乐说,拍打功和童子功一样,是学习四面八方通背拳的入门功夫和必修课。练习者需要不断用木棍、棒槌,根据经脉运行路线,奋力击打自己的背部、腿部。一般来说,肌肉在经受重击时,会不由自主紧张起来,成年累月地经受打击,肌肉密度会大大增加,承受力会超乎常人。

  王永乐个子矮小,憨厚朴实,看起来和普通村民没啥大的区别。可他一脱下上衣,就成了一个“铁打的汉子”:胸肌、肱二头肌等一块块肌肉特别发达,胳膊上青筋暴绽,背上、胳膊上的皮肤粗糙厚实,不少地方结着老茧,这是日复一日练习拍打功的结果。

  通背拳武师提醒说:铁裆功是拍打功的最高境界,通背拳武师“开功”数年后,根据师傅所授的祖传习练方法,长期练习后才能成功。此非一时之功,外人切勿模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生活中,谁闲着没事往人裆部踢?专门练习铁裆功,有无必要?”记者问。

  “过去民间武师动手,可没有恁多忌讳,很多门派都有‘上打咽喉下撩阴’的毒辣招数,就连小孩子们打架也爱踢裆。如果不练‘铁裆功’,中招后非常痛苦,丧失抵抗能力甚至生育能力。此外,练习铁裆功,还能防治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好处多着呢!”王红军笑着说。(记者 程奇/文 记者 赵朝军/图)【原标题:军屯铁裆功 曾经威名远扬的民间功夫(上)】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8-05-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