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擂起陈村鼓 阵阵响惊雷——白马寺镇陈村大鼓传奇

2013/8/23 10:41:25 点击数: 【字体:


擂起陈村鼓 阵阵响惊雷——白马寺镇陈村大鼓传奇

登封客人在试鼓。陈旭照 摄
 
    民间玩社火怎少得了鼓?鼓声一响,震天动地。说起这鼓,咱洛阳的陈家大鼓可谓一绝。 

  陈家巨鼓惊天地

    1997年6月,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白马寺镇陈村陈家兄弟办的文奇鼓厂精心制作了一面直径3米的大鼓,送至北京,时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为陈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为陈家大鼓惊叹,挥毫写下两行大字“巨鼓惊天地,华夏庆回归”,送给陈家兄弟。

   2007年3月,为庆祝5月27日奥运倒计时500天的开始,陈氏兄弟又应邀制作一面直径2.08米的奥运鼓送至北京,再次赢得盛赞。

  2月19日上午,我们来到文奇鼓厂,见陈家四兄弟老二陈民超、老三陈现超、老四陈刚超,老六陈义超等近10人都在操着家什忙活,刨鼓圈的刨鼓圈,钉鼓钉的钉鼓钉,叮叮咣咣,刺刺啦啦,满院子锯末飞溅,声响纷杂。

  院子中间放着一面刚做成的大鼓,直径两米。买鼓的几位老乡正手拿着鼓槌试鼓,槌落处,鼓声清越,震天动地!

  买鼓的老乡来自登封市颍阳,领头的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村玩社火的鼓都是慕名从陈家买的,去年买了30多个直径1米的小鼓,今年想添个大鼓,就又来到陈家。其实,慕名而来的不只这几个登封老乡。据陈家老六义超介绍,春节期间,到他们家买鼓的除了洛阳本地人外,还有湖北襄樊的,江西九江的,河北新集的。

  鼓传千年技艺精

  “文奇鼓厂名扬天下”,一点儿也不见怪。有关陈家大鼓最早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宋朝,据说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时所用的乐器中,就有陈家大鼓。到了民国时期,洛阳寺庙多、民间社火多、戏班子多,促成了陈家鼓的热销。当时,洛阳老城东大街“俊盛泰”戏剧商店的人就经常到陈村购鼓。销售旺季,到陈家购鼓的郑州、三门峡、山西、陕西的客商络绎不绝。

  在陈义超的院子里,至今还存有一面民国年间陈家制作的大鼓。这面鼓是破的,是黄河北的人买的,前几年用坏了送到陈家来修,因为没有修复的价值,就留了下来。这面破鼓的帮上,用毛笔写着“民国十六年”的字样。

  制作大鼓程序繁

  做鼓有两大件,鼓皮和鼓板。做鼓板的木料,要求硬度好,不破不裂。据陈义超介绍,达到这些要求的木料有桑木、榆木、槐木等,其中桑木最好,做出的鼓声音清越,传递甚远。

  鼓皮是用牛皮做的,牛必须是公牛,还得是上了年岁的老公牛。因为母牛牛皮厚薄不均,做鼓皮容易断裂。

  刚买回的牛皮,首先要褪毛。陈义超说,先将水烧到一定温度,不冷不热,人提着带毛的牛皮在水里抖来抖去,一定时间过后,拿出来,烫过的牛毛一刮就掉。

  做鼓的前期工作,是将截好的一段一段的圆木锯成一块一块的弧形板。将锯好的鼓板放到阳光下自然晾干,然后储存到干燥的房间里,储存期至少一年,目的是为彻底挼掉木板的性子,使它听人使唤。

  做鼓的时候,将鼓板拿出来,放到火炕上,炕干水分,这才开始合鼓圈。鼓圈合好后,已成半成品的鼓还得再上一次火炕,将残余的水分炕掉,用刨子将鼓边修理光滑后,就到了最后一道工序:蒙鼓皮。

  将切割成圆形的牛皮四周打上眼,拴上绳子,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制的上鼓架上。把做好的鼓圈放到一扇旧石磨上,石磨下打楔子,左一个右一个,随着楔子的增多,石磨上面的鼓圈慢慢升起,固定好的牛皮渐渐绷紧。

  蒙皮的过程中还有个跳鼓的程序,让腿脚灵活的小伙子或小姑娘,站在绷紧的鼓皮上轻盈地弹跳,这种方法不知传于何朝何代,据说是为了彻底消除牛皮的弹性。跳过之后,失去弹性的鼓皮被彻底绷紧,在鼓的四周压鼓皮钉上钉子,这鼓的一面就蒙好了。如法炮制,另一面蒙好皮后,在鼓的四周钉上几个拉环,一面鼓就做成了。【原标题:擂起陈村鼓 阵阵响惊雷——白马寺镇陈村大鼓传奇】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8-02-21 作者:陈旭照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