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产业领跑者——中牟大蒜

2013/8/29 18:12:05 点击数: 【字体:

产业领跑者——中牟大蒜

  素有蒜乡之称的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以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优而饮誉海内外。30年来,中牟大白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成为中牟县农业的大宗拳头出口产品,并成为蒜区财政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983年年底,原国家外贸部给中牟大蒜颁发了‘优质产品证书’,并把中牟县定为‘大蒜出口基地县’,1986年以后,又成立中牟县大蒜办公室,在保证外贸收购的前提下,鼓励各供销社、土产公司等单位参与内外销,并开展了冷藏保鲜业务,直到1992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出的‘中牟大蒜出口量全国第一’,进一步扩大了中牟大蒜的知名度。”中牟大蒜市场上的风云人物、河南万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军表示。

  大蒜之乡

  中牟县素有蒜乡之称,是全国闻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县。中牟大蒜不仅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的特点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享誉中外,还以其蒜头大、瓣匀、不破碎、耐贮藏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出口合格率高达94%,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据了解,“中牟大白蒜”品牌,曾荣获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是河南省名牌农产品(6.78,-0.20,-2.87%)。2003年获得国家标准委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2005年被评为国“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之一,2007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编制并评审通过《中牟大白蒜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牟大蒜的发展之路并不是太顺利。由于粗放经营,农民的质量、品牌意识不强,中牟大蒜出现难卖、增产不增收现象,这困扰着广大农民。

  中牟的种蒜传统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将其作为出口创汇的重点农产品推广种植。经过近10年的培育,最终成了当地的一项主导产业。

  河南中牟和山东金乡一样,素有大蒜之乡的美誉。不过与金乡及周边地区的大蒜种植规模相比,中牟的大蒜产量要少了很多。

  据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肖锋介绍,中牟县的大蒜种植一直稳定在30万亩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在1995年之前,中牟的大蒜无论是产量还是影响力都超过了山东金乡,但由于两地对大蒜产业的开发程度不同,最终金乡还是超过了中牟。

  “2009年,中牟种植大蒜面积为30万亩,金乡同期的种植面积为70万亩,河南省的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山东省,在全国位居第二位。”中牟县冷藏协会会长刘少臣对记者说。

  在当地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在2009年底的这波大蒜暴涨行情中,中牟本地蒜商挣到3000万以上的有4人,外地蒜商挣到1000万以上的超过3个,挣百万以上的有100多个,挣几十万的就更多。

  不过,谈起这翻番的投资收益,刘少臣并没有多少兴奋,在中牟,像刘少臣一样,经历过大蒜山车般行情的不在少数。据其介绍说,一个江苏老板,在上一轮大蒜暴跌中同样亏了个血本无归。

  从收购时的最低0.9元到出库时的最高6元,在2009年蒜季演绎的暴涨行情,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诱人的创富神话。但在刘少臣眼却是大蒜猛于虎,“2008年巨亏,要不是2009年疯涨,全国做大蒜的都死得差不多了。”

  蒜局怪圈

  记者在中牟县官渡镇了解到,今年中牟县大蒜获得丰收,受产量增加和市场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大蒜大量滞销,平均收购价格低至0.5元一斤。

  其实,中牟大蒜滞销已经不是新闻,因为从2008年以来,就是一年畅销一年滞销,几乎没有一年能逃过这个规律。

  业内人士称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缺少深加工企业,加上库存开始释放,中牟蒜价还将持续低迷。

  中牟县官渡镇板桥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卖出去的蒜也就五六毛一斤,去年最差的时候也能卖到一块多到两块,要想不赔钱,起码要卖到一元钱一斤。”

  而官渡镇,家家户户都种蒜,每家最起码也在十亩左右,价格低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卖不出去,没人来收。市场上大蒜的价格起伏不定,跌多升少,有时蒜农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卖蒜不仅难住了蒜农,连政府也束手无策。

  刘少臣说:“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们经纪人四处奔走,大力推销;有经济能力的经纪人带头建立了保鲜冷库,使蒜农的大蒜不愁销,拉长了大蒜的销售时间,蒜农和经纪人都获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蒜农都愿意把蒜保存在冷库,虽然可以保存到明年,不过那个时候的价格,谁都不敢预测,还会增加一部分保存成本。

  “从地里收上来后,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晾晒,才出售出去,或许到那时候行情会好一些。”刘少臣表示。

  “今年中牟县大蒜获得丰收,产量应该在35万吨左右。”据中牟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每亩产量在2500斤左右,不仅如此,今年全国大蒜产区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单产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这导致大蒜丰收却不增收。

  “去年本地大蒜减产,价格被人为炒高,导致收购成本过高,随着今年新蒜丰产上市,供大于求,储存商和蒜农对大蒜销售价格的预期普遍降低。”刘少臣说,一方面是今年中牟大蒜的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水平,丰收必然导致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收购大蒜的蒜商少了,也影响了市场价格。

  韩寺镇的韩先成既是大蒜经纪人,也是蒜农。他告诉记者:“目前很多蒜商手里还囤着不少货,资金被占用,没法拿钱再收购今年的新蒜,蒜价自然受到影响。”

  2010年的“蒜你狠”,2011年的“蒜你贱”,再到2012年的“蒜你狠”,2013年,“蒜你贱”如约而至。其中,2010年春节过后,大蒜价格最高达到每斤16元左右,10月份达最高价每斤24元左右。

  其实,几乎每隔一年,就会出现蒜价暴涨暴跌的情况。

  在中牟另一大蒜主产区,官渡镇农贸市场的大蒜经纪人朱刘庆告诉记者,官渡的交易量几乎占中牟整体交易量的80%,而今年的价格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价。

  河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长吴海峰也认为,今年新蒜价格暴跌,不排除游资突然撤离的影响。

  “建立切实可行的市场预警制度,才是解决蒜价大起大落的根本。”吴海峰表示,当地政府和有关农业部门,应及时有效地提供大蒜种植面积、销售渠道、市场需求的信息,引导蒜农理性、客观地了解市场,有可能更好地规避风险,增加收益。

  刘少臣也建议,如果国内几大市场能联合起来推出一个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市场信息,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

  记者观察

  如何打破“蒜贱伤农、蒜贵伤民”的怪圈

   近几年,无论是延津胡萝卜的滞销,还是中牟大蒜的暴涨暴跌,尽管都可以用市场机制来解释这种现象,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大蒜属于商品,要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则价格上涨。全国大蒜面积逐年都在增长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才能稳产,解决供需不对称,是解决蒜价大起大落的根本问题。

  在当今农业中,信息已经成为除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以外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农业信息化是解决产量和需求的最佳途径。

  根据上年大蒜主产区的产量、销量及库存来计算当年的需求量,美国政府以就市场为中心建立了规范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实行“完全与开放”共享政策,公众均能以成本价格,获取所需数据,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低成本共享。

  虽然在2012年,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落户河南,但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农民、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的需求,整个工程需要协调多部门资源,而且需要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达成。

  中牟大蒜的产量和品质有口皆碑,但是一大部分是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流通,深加工的大蒜企业还很少。

  稳定需求就需要有一大批以大蒜深加工为主导的龙头企业的支持,不仅增加大蒜的附加值,还能化解市场风险。

  这些企业要有巨大的大蒜消化能力,一旦大蒜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政府应补贴这些企业,鼓励其大幅提高原料储备,从蒜农手中收购大蒜,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说杠杆机制需要政府主动去调节。

  大蒜要规避价格风险,也必须通过期货市场的机制。和中牟齐名的山东金乡已经有两个大蒜电子交易市场,虽然还不够完善,爆炒情况时有出现,但毕竟是一种好的探索。即便发生恶意炒作问题,受损的也只是投机商,而不是无辜的蒜农。(记者 姬万里)(原标题:产业领跑者——中牟大蒜)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经济视点报(2013-06-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