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2013/9/2 16:43:49 点击数: 【字体: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张海涛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楚雷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白红超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刘文科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王磊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嘉宾:

  鄢陵县委书记     张海涛

  鄢陵县委副书记   楚  雷

  鄢陵县委群工部长 白红超

  鄢陵县花卉办主任 张文科

  鄢陵县林业局长   王  磊

  背景: 9月21日,第九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在鄢陵县举行。鄢陵是我国著名的花木之乡,近些年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花卉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品种2400余个,专业村122个,总产值30亿元。面对这喜人的景象,鄢陵县委、县政府仍然心存忧患,一直在思考如何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在原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新的跨越。为了解该县的有关思路,“谈话”专刊特邀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谈谈鄢陵县花木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谈谈进一步开拓创新的主要举措,以及从实践中获得哪些认识,等等。

  鄢陵缘何被称为“中国花木之乡”

  记者:鄢陵县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和“中国花木之乡”。对这样的久负盛名之地,请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发展状况?

  张海涛:目前,鄢陵花卉苗木种植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生产乡镇由传统的4个乡镇普及到全县的12个乡镇,专业村由原来的4个发展到122个,种植的品种由原来的400多个发展到2400多个,花卉企业由1959年的1家国营园艺场发展到各级各类企业73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18万人,花木总面积58万亩,总产值达到30亿元。花木生产已形成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产品,品种、规格齐全,能够满足各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需求,产品行销全国,在河南绿化市场的占有率已达85%,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占有率达45%,在全国绿化工程的市场占有率达15%。

  记者:鄢陵花木的显著特色是什么?

  楚雷:鄢陵花卉栽培技艺在全国花木业内有深远的影响。鄢陵在明代即有相当发达的花卉栽培业,数百年来,花农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园艺技术。如鄢陵花工创造的“盖头皮法”嫁接技术,不但提高了嫁接成活率,还促使苗木生长旺盛。如蜡梅和桧柏艺术造型技艺、桧柏的泥浆扦插法等都是独创。特别是“矾肥水”的使用,可使柑橘等一些北方较难培养的喜酸性土壤的花木得以叶茂花繁。这一方法具有人工土壤酸化、防治生理黄化、防治土壤病虫害等综合作用,在国内外未有先例。这一方法为我国西北、华北碱土地区进行酸性土花木栽培、繁殖、引种、驯化开辟了道路。

  王磊:蜡梅是鄢陵花卉品牌的典型代表。它先花后叶,在深冬开放,花期长、色泽艳、香味宜人,深受人们喜爱,清代就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鄢陵桧柏造型也是鄢陵花卉的特色产品。鄢陵桧柏适应性强、耐修剪、株型优美。鄢陵的桧柏造型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获得大奖。

  记者:据了解,鄢陵县花木产业的良性发展,地理优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个地理优势是什么?

  张文科:鄢陵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阳光充足,泉甘土肥,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经鄢陵驯化培育后的苗木在我国“三北”地区成活率很高。除此之外,我们发展花木产业还有良好的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生产规模宏大、技术精湛、品种资源丰富,在全国花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鄢陵花木产业正在“二次创业”

  记者:面对花木市场的激烈竞争,鄢陵很好地保持了花木产业领先地位,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张海涛:为了保持鄢陵花木产业的领先地位,县委县政府2007年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着力推进花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努力促进花木产业更新和二次升级。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精心进行谋划,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地予以推进。2007年8月开始规划建设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决定用3至5年时间建成。该园区规划面积10万亩,涉及安陵、马坊、柏梁、陈化店四个乡镇的42个行政村。目前,已有北京九洲、上海花都、安徽经天、浙江萧山园林、甘肃酒泉园林、郑州鑫地等97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6.9亿元,落实花木种植面积6.3万余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大项目18个,500亩以上的30多个,县外企业近80家。该园的建设对鄢陵县来说,是一次花木产业升级,一次完善,一次“填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

  记者:加大科技投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文科:近年来,鄢陵县为了提高花卉生产的科技含量,先后与中国农大、河南农大、中国林科院、河南林科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技术依托关系,聘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了技术顾问团,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咨询。我们建立了中原地区最先进的花卉组织培养中心,使鄢陵花卉科研在全国高科技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该中心已经完成了对蜡梅、樱花、食用仙人掌、三倍体毛白杨等近40个品种组培技术的研究和组培苗的生产。其中蜡梅的组培快繁技术属国内首创,二乔刺槐的研究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还承担了国家和本省的许多重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记者:建设花木生产科技园区,这么大面积大规模地进行,没有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张海涛:该项建设涉及面广,事关群众利益,如何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实现和谐建设,这是县委、县政府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

  在园区建设中,规划、流转、建设、经营、管理都是重要因素。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流转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最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可以说是园区建设中最为困难的一环。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何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成为刚启动时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白红超: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干部深入群众中,多同群众算得失账、算收入账、算利益账,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土地流转没有成熟模式的情况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先由农户与村委会逐一签订土地流转委托书,再由村委会统一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这样一来,企业与农户“零接触”,减少了中间的摩擦环节,做到了企业放心、群众顺心,有序流转、稳妥流转、和谐流转。目前,园区已经顺利实现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

  土地流转以后,年轻人可以外出务工,年龄稍微大的可以到园区打工。务工不离家,收入也增加了,比一家一户种地划算。入驻园区的企业还以村组为单位,将经过培训的农民转为花木工人,签订了常年劳务合同,收入更稳定了。

  “一花引得百花发”的带动效应

  记者:鄢陵县花木产业的发展,对全县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海涛:拉动经济增长的表现主要是,花木产业优化了全县的产业结构,尤其是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并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已经吸纳本地18万农村劳动力,还季节性地拉动了周边县市的农村劳动力就业。2008年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00元,几乎是全县平均水平的2倍。

  白红超:随着花木产业的快速发展,花农、花工、花商群体形成并逐步扩大。现在全县花木产业从业人员18万多人,其中花农16.9万人,花工6800人,花商4800人。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乡土技术人才,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艺精湛。其中一些人受聘于各大机关、企业,备受青睐。他们无形地宣传了鄢陵花木,推销了鄢陵花木,使鄢陵花木逐步进入机关、企业的各个角落。

  王磊:花木产业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项目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本地的城镇化水平。鄢陵以50多万亩花木为依托,大大拉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去年实现旅游年综合收入2亿多元。同时,花木产业也带动了交通运输、劳务输出、苗木包装、花械花具、花肥花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

  张文科: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许多种植大户在延伸服务上动脑筋。他们抓住全国范围城市绿化、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不仅提供花卉苗木产品,而且承包承建绿化工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供设计、管护等服务。

  记者:鄢陵花木产业的长足发展,对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都有哪些促进作用?

  张海涛:近几年,鄢陵县把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来抓,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例如已经初步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和“村村通宽带网络”的覆盖目标。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例如机耕面积达到9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99%。在社会保障方面,例如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达100%,参保率达94%。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例如已建沼气池2.8万口,已推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方面,例如电气化程度的明显提高,等等。

  关键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

  记者:鄢陵花木产业能够做大做强,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走过了一个艰难的探索历程。从认识层面上,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吧?

  张海涛: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很重要的体会。这些年来,我们县历任领导班子都达成共识,看准了的就要一任接一任不停地干下去,绝不能朝令夕改。我们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执行过程中可以视客观情况变化适当微调,但大方向大格局始终不变。由于工作非常有连续性,稳定性强,使得产业能量得以很好积聚,得以做大做强。

  楚雷:当今,传统的一家一户花木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花木产业发展需求。要想发展现代花木产业,首先就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这就必须要求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过程中,鄢陵县把园区建设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没有适合的模式可资借鉴的情况下,鄢陵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完成了6.3万亩土地的规模流转任务。在土地流转中,县里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那就是确保群众转地不失业、转地不失利。

  白红超:在园区建设方面,不仅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做工作,入驻园区的企业同样也在做工作。企业在发展中也树立了这样的观念:群众不支持,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企民关系不和谐,企业就不好干、干不好。入驻园区的泽域花木有限公司把他们租赁土地涉及的两个村60岁以上群众的生日都记下来,每逢过生日的时候就给这些老人发红包,每年“老人节”,还搞聚餐活动,加强了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出资帮助务工农民加入养老保险等,解除了这些人的后顾之忧。

  张海涛:企业开展的各种群众工作,客观上解决了“三农”方面的一些问题,这可以说是园区建设带来的意外收获。社会和企业帮助党委、政府解决了许多想办却没能力办的事情,不仅对整个社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拓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王磊:园区规划伊始,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建设思路就确立了,即让花木改善生态、让生态承载旅游、让旅游激活三产,将花木生产、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做,探索“三农”工作的新路子。例如把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按照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大学制定的“打造AAAA级旅游区”的目标规划,设立了园区派出所,设置了各种旅游标示,建成了一批星级卫生间,组织一些企业建设一批景点、景区,开展农家乐星级评选活动,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大力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实现了二者的良性互动。

  张海涛: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的最终归宿还是新农村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受益、地方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基于这一认识,鄢陵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全县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高度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化卫生所、农村超市建设等,还对已安排园区涉及的乡镇进行村庄规划,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24字方针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园区建设带动了新农村建设。(本报记者  张华君  李 影/文  本报记者  刘海涛/图)(原标题:鄢陵花卉为什么这样“红”)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2009-10-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