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美食 >> 浏览相关信息

“烩面现象”:郑州人难解的情结

2012/5/28 17:39:46 点击数: 【字体:

    一大海碗,西北风味的羊肉汤或牛肉汤里卧着面,加上大补特补的西北枸杞、豆腐丝、青菜、海带丝、香菜,再搁上辣椒油,倒点小香醋,一口气扎进碗里美在心里——— 得劲!

  让嘴巴怀旧,就来碗合记烩面吧。

  合记烩面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合记老乡亲菜馆,始建于1946年。当时老乡亲菜馆以羊肉泡馍和简单的小炒菜。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为合记饭店。1967起更名为合记牛羊肉烩面馆,后来改成现在的合记烩面。

  ●光烩面,一天曾卖48袋面粉

  9月12日上午,在人民路合记烩面馆,记者见到了郑州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世伟,他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是郑州烩面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一天卖48袋面粉。”马世伟对合记烩面当年的辉煌记忆犹新。当时的合记烩面还称作合记牛羊肉烩面馆,由一间200平方米左右的民房改造而成。每天早上八九点就有长长的队伍在等,手抄四两粮票,好不容易等烩面到手却发现店内的板凳早抢没了。没关系,往店门口的树墩上、砖头上一坐甚至是蹲到地上,“呼噜” “呼噜”扒完一碗面,最后再一仰脖把汤倒进肚里。

  ●烩面风靡,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偶然

  “烩面是怎么来的?”“绝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马世伟这样回答。

  马世伟的外公在当时的合记老乡亲菜馆上班。菜馆以羊肉泡馍为主,卖到中午会剩下一些碎面头,厨师就把碎面头加工做成厚厚的面,加点羊肉汤再放点调料和蔬菜什么的再吃。马世伟说这可能是烩面最早的雏形,后来菜馆试着推广,没想到一碗融合了菜、面、汤的烩面成为这个菜馆的主角。

  后来因饭店房屋需拆迁,合记烩面沉寂了许多日子,就有市民在郑州一家报纸上呼唤合记那吃着很“得劲”的一海碗烩面哪去了。

  合记烩面于1990年在人民路上重新开张,这次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

  ●“烩面现象”是郑州人难解的情结

  在合记匿迹的那段日子里,郑州又相继出现了“铁老婆烩面”“四厂烩面”以及后来的“杨记”“惠丰园”和“萧记烩面”等。

  河南人爱吃面。吃火锅,最后锅里不下几片烩面就会觉得少点什么,在农村,芝麻叶或红薯叶下来之季,芝麻叶粉浆面条、红薯叶杂面条等就很流行。

  作为烹饪大师,马世伟认为郑州的烩面是岁月沉淀下来的人文情结,包裹着厚重绵长的人文韵味儿,这是外地人很难理解的一种“烩面现象”或叫“烩面情结”。

  临近中午,合记烩面开始陆续上顾客,除了常见的凉菜、小炒,烩面仍是桌上的主角。

  更多的郑州人开始有这种感慨,烩面吃起来怎么味道变了?也许放在桌上的那碗烩面没变,而是我们变了。

  过去,我们满足于一碗烩面带来的满足,现在环境变了,装修精美的粤菜馆、湘菜馆比邻而兴;再就是能吃的东西丰富了。这些变了,但我们吃完食物,希望得到发自肺腑的那一句“得劲”没变。(原标题:那些滋味 想想就“得劲 ”)

    来源:东方今报    2007年09月13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