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孤忠郑成功

2012/4/19 14:15:13 点击数: 【字体:

 
    郑成功(公元1624年~1662年),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生于明朝末年,明王朝的昏庸腐败,使他深感痛心;而清兵的残忍无道,更让他深恶痛绝。这时,他看到江南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别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以身殉国的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使他钦佩不已,并暗暗立下救国救民的宏志。
  
    清军入关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权。有一天,父亲带领郑成功朝见隆武帝,皇帝问他:“现在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该怎么办呢?”郑成功答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江山就可以保全了!”皇帝非常赞赏他,抚摸着他的背说:“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许配给你,希望你今后能尽忠报国。”当即赐他与国同姓,改名成功。后来人们就因此尊称他为“国姓爷”。郑成功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从此以后,更坚定了他报效国家、恢复明朝江山的决心。
 
    正当明朝江山面临覆灭之际,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握重兵,却暗中联络洪承畴,筹划投降清军,以求将来在新朝廷中能得到荣华富贵。郑成功对父亲的背信弃义行为极为不满,对隆武帝的处境极为同情。有一次,成功见隆武帝满面愁容,就安慰道:“陛下闷闷不乐,是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有异心?陛下不用担心,臣受陛下厚恩,一定义无反顾,愿意以死来捍卫陛下。”并且劝隆武帝努力摆脱父亲的控制,进兵中原,与清军决一死战。隆武帝见成功才华出众,忠贞大义,就任命他为讨伐大将军,派他把守仙霞军事要害。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清军大举进军福建。此时,郑芝龙以海上有敌寇入侵要退军保卫安平为借口,把福建各重要关口的水陆驻防军队全部撤走。并派人给郑成功送信,慌称成功的母亲田川氏病危,命他速回。致使清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福建,隆武帝殉难。
 
    郑成功回到安平家中,看到母亲安然无恙,才知道受父亲欺骗,便极力劝父亲尽忠报国,不要背叛明朝。可是父亲贪恋清军将领贝勒博洛许诺的“闽粤总督”职位,接受了招抚。郑成功非常愤慨,哭着劝谏父亲说:“父亲手握重兵,还有挽回的余地。闽粤之地不像北方,可以任由清军驰骋。这里地势险峻,容易设险布防;我们再选将练兵来扩充实力,顺应民心为老百姓办事来巩固我们的根本;这里又有港口可以进行贸易,足够我们做军饷的,明朝的江山还是可以恢复的。请父亲再仔细考虑考虑。”可是郑芝龙拒不听从儿子的劝谏,大骂成功是“痴儿”、“傻子”。十一月,郑芝龙携带家眷和部分兵士到福州会见清贝勒,不久就被挟持赴京,受封同安侯。就在郑芝龙赴京的同时,清军突然袭击安平,烧杀奸淫,整个安平镇被洗劫一空。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没能幸免,她因不堪忍受清军将领金固山的侮辱而自杀身亡。
 
    郑成功苦劝父亲无效,就在父亲离家赴京的前一夜,邀集朋友陈辉、张进等90余人,乘二艘战船愤然驶往金门。当他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后,率领众义士飞奔回安平,清军仓皇逃往泉州。郑成功看到整个安平古镇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顿时,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使他胸中怒火燃烧。安葬母亲后,他就在南安的孔庙前焚烧了自己以前所穿过的儒生衣帽,从此投笔从戎。并打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在海上誓师,开始了武装抗清的道路。
 
    郑成功自称为“招讨大将军”,很快就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陆军72镇,水师20镇,兵卒10万余,战船5000艘。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多次在闽粤江浙一代击败清军,军威大震,控制了北至浙江、南及广东的东南沿海一带,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于是清廷便对郑成功软硬兼施,或封官赐地、或重兵压境、或用父亲郑芝龙的性命相威胁,但郑成功始终忠贞不渝,不为所动。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南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郡王。这时郑成功的势力更强大了,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先后攻破了温州、镇江、瓜洲,大军直逼南京。他遥望钟山虎踞龙盘的雄伟气势,豪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显示出恢复明朝江山的必胜信心。当时南京城内清军兵力薄弱,郑成功兵临城下后,大将甘辉等曾劝谏郑成功先切断南北清军的援军路线,立刻攻下南京城。可是郑成功没有采纳,而中了清朝两江总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只好率军退回思明(即厦门,公元1655年1月改为思明)。
 
    郑成功北伐回师后,荷兰通事何廷斌来到思明投奔郑军,向郑成功述说了台湾人民深受荷兰殖民者的蹂躏、压榨的惨状以及台湾人民殷切希望救援的心声。还献了一张台湾地图,恳请郑将军早日率军东征。郑成功非常高兴,决计东征台湾,拯救台湾人民于水火之中。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人,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廿十三日午时,乘数百艘战舰,从料罗湾浩浩荡荡出发。大军先来到澎湖,又顶风冒雨,乘风破浪,登上了鹿耳港(现台南安平港)。大军驻扎后,包围了赤嵌城。虽然荷兰赤嵌酋长描难实命令部下炮轰郑军营盘,但郑成功却切断了海路交通,仅仅四天,赤嵌城荷兰酋长描难实就因孤城援绝,缺乏粮水,而一筹莫展,只得献城投降。
 
    郑成功又命令描难实拿着自己的令箭前往台湾城招台湾总督揆一投降。可是揆一自以为台湾城坚不可摧,相信巴达维亚(印度尼西亚)的援军很快就会到了,不肯投降。
 
    郑成功认为台湾城孤立无援,如果强攻将士会损伤很大,就决定围城。
 
    围困台湾城时,郑成功一面加紧围攻热兰遮城,一面加紧开发建设已经被占领的台湾其他地方。随之改赤嵌城为东都明京,热兰遮改为平安镇,设置了地方官员,颁布了屯垦条例。这期间,荷兰援军赶来援救,却惨败而逃。台湾城居民深受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搜刮蹂躏,早已义愤填膺,这时纷纷秘密出城通风报信,支援郑军。荷军将士眼看大势已去,很多也出城投降。围城历时八个多月,通向城里的水源全被切断,荷军断粮缺水,弹尽援绝。揆一走投无路, 不得不举出白旗投降。
 
    经数日谈判,签订了投降条约18条,于1662年2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年仅39岁的郑成功威风凛凛地坐在军帐中,接受殖民者俯首献上的投降书。沦陷了38年的台湾宝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饱受蹂躏的台湾人民终于重见天日。
 
    收复台湾后,改台湾为东都。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苛捐杂税,兴办了学校。郑成功还亲自到各社走访,分配给各庄社一些耕牛、农具,还派“农师”讲授耕种技术。从此台湾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对他感恩不已。
 
    正在郑成功满怀信心地开发、建设台湾时,由于10年的沙场征战而积劳成疾,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与世长辞了,享年39岁。噩耗传来,郑军将士及台湾百姓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郑成功忠贞爱国的品格和收复台湾的千秋伟业,令所有炎黄子孙敬佩,甚至包括他一直与之为敌的清王朝。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郑成功的骨骸迁归福建故乡时,康熙皇帝还亲赐挽联称赞他:“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有孤忠。”郑成功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更深深地植根在他家乡的土地上,在八闽大地上生生不息,世代传承。就是这样一种爱国精神使海峡相隔的台湾同胞思恋着祖国,使无数漂泊***的闽籍华侨心系着祖国。【原标题:***孤忠郑成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