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东渡先驱——徐福

2012/5/4 9:50:39 点击数: 【字体:


    徐福,字君房,又称徐巿,具体生卒年不详,生于秦统一中国前的齐国(今山东龙口),是当地有名的方士。为躲避秦始皇的暴政,徐福以求仙药为名东渡日本,在九州岛等地向日本土著居民传播秦朝先进的农耕知识、手工业技术及文化。二千二百多年以来,徐福作为中日两国交往的开创者,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仙境仙药  引君入胜
 
    从上古时代开始,由于人们对自然知识的缺乏和对长寿的渴望,中国逐渐形成昆仑和蓬莱两大神话系统。昆仑神话最早起源于中国西部,传到东方以后,在齐、燕等沿海地区逐渐演变为蓬莱神话系统。《海内十洲记》、《史记•封禅书》、《列子•汤问》、《拾遗记》等古籍中都有蓬莱山上有长生不老之仙药的记载。

    宣扬蓬莱神话的人大多是方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不少地方如齐、燕一带就出现了大批“方术”、“方技”之士。方士们利用邹衍的“大九州”说,宣扬***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仙药。他们还利用五行转化的理论和悠久无限的时空观念,创造了冶炼丹药、延年益寿的学说,长期从事占星、卜筮、占梦、炼丹和祈禳等活动。占星,即以观察天象的变化来预测人事的吉凶;占梦,也就是依据梦中所见之事来附会人事的吉凶;炼丹,即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石以为金丹;祈禳,为行祈福禳灾的仪式。经过发展演变,逐渐形成方士之学。

    方士们对蓬莱神话及长生理念的大肆宣传,使得历代君王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愈发强烈,纷纷派人到海中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春秋时期,“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说苑•正谏篇》)。《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皇帝,一心想长生不死,神威百代,永远享受其开创的万世之基业,可是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十分强健,加之年龄不断增大,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所以蓬莱山上有长生药的神话,对秦始皇产了巨大的吸引力。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曾多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以外,他东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蓬莱山等“三神山”,求取长生不老仙药,以便永远统治中国。

    社会上层特别是君王们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求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方士的社会地位和身价,成了当时含金量很高的谋生手段,所以,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方士。生于齐地的徐福,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掌握医药、炼丹、航海等技术,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在沿海一带民众中享有很高声誉。到战国末年,已成为齐国方士中的杰出代表,因此也就成了秦始皇寻求仙药的最佳人选。
 
    明求仙药 暗渡扶桑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占有了全部的社会财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为维护其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暴政。当时赋税征收非常苛刻。仅正税就有田租和口赋,田租征收粮食等,口赋征收铜钱。原定地租为农民收获物的十分之一,但实际征收起来,却往往大大超过规定,有时甚至达到“泰半之赋”。人民群众常年辛勤耕作,却“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秦始皇还动用了多达七十万人力和大量物力,建造了七百多所宫殿,修建了骊山陵墓。同时又役使数十万人,修筑长城,戍守五岭,致使大批青壮年脱离农业劳动。据统计,秦朝当时约有两千万人口,而服兵役和徭役的就多达二百二十万,占总人数的10%还多。为了防范人民群众的反抗,秦朝还制定了残酷的刑罚,各级官吏以杀戮人民为能事。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人民群众摇手触禁,动辄陷刑,轻则判刑,重则处死。另外,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极大地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面对这种黑暗的统治,不少人揭竿而起,反抗秦王朝的暴政;更多的人则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躲避暴政,沿海地区的民众开始大批向***迁移。徐福痛恨秦始皇的暴政,却无法与之抗拒。想远走***,但仅凭个人力量又无法办到。经过反复考虑,徐福认识到只有采取合法手段,获得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才能畅通无阻地实现自己远行***的理想。恰逢秦始皇热衷于到***寻找仙山、仙药,这就给了徐福远渡***,躲避暴政的机会。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始皇东巡山东,在泰山举行完封禅大典后,率领群臣经历下(今山东济南)和齐故都临淄(今山东临淄),沿着渤海南岸东行至黄县(今山东龙口)。在黄县停留期间,徐福得到秦始皇的召见,奉命陪同秦始皇登莱山,祭月神。不久,秦始皇一行人离开黄县,到达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今山东荣成境内)。在返回的路上,秦始皇等人又登上了芝罘岛(今山东芝罘区境内);接着向南到达了琅琊山,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并从别处迁来三万户人口到此地居住,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同时,秦始皇又命人修筑琅琊台,立石刻字,歌颂功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的心情。
 
    这时,为了迎合秦始皇长生不老、永做皇帝的梦想,徐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宫殿中住着许多仙人,还珍藏着一种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奇药,他愿意前去求取并献给皇帝。秦始皇正盼望有朝一日能服上这种仙药,永远统治中国,于是便欣然同意,派徐福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

    蓬莱神话只不过是方士们从海市蜃楼的幻影中受到启发,虚构出来的齐国神话而已。无论经历多少年,无论花费多少财物,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面对秦始皇愈演愈烈的暴行,特别是发生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被全部坑杀于咸阳的“焚书坑儒”事件之后,徐福十分惊恐。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再次东巡。徐福怕没找到仙药被怪罪,就谎称:“蓬莱山的仙药本来是可以找到的,但航海中常常受到大鲨鱼的骚扰,所以无法接近此山。希望皇帝选派一些善于射箭的人,同我们一起前往。遇有鲨鱼,可以使用连续发射的弓弩。”恰巧不久前秦始皇作了一个与海神交战的梦,海神的形状好像人。占梦的博士圆梦时说:“海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帝祭祀周到且态度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我们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秦始皇于是下令,入海的人都必须携带捕大鱼的工具,并亲自佩带装有机关的弓弩去等候大鱼的出现。从琅琊向北一直航行到荣成山,都不曾遇见徐福所说的大鲨鱼。幸好到达芝罘时射死了一条大鱼,徐福和博士们才保住了性命。

    秦始皇求仙心切,射杀大鱼后再次派徐福入海求仙。徐福派人在海上转了转,回来向秦始皇报告说:“臣在东海中见到了海神,献上礼物后向他求取仙药,海神却说:‘秦王的礼太 薄,不能带走长生不老之药,但你们可以参观一下。’随即带着臣向东南行至蓬莱山,见到了一座灵芝生成的宫殿,宫中住着许多仙人,个个健康长寿,光彩照人。于是臣再拜问道:‘应当献给您什么样的礼物,才能得到仙药呢?’海神说:‘大批的良家童男童女,再加上各种工匠用具。’”秦始皇听了徐福的描述后,大为高兴,随即给徐福派遣了三千童男童女,还有五谷和百工等,再次支持他去东海中寻求仙药。

    徐福心里明白,要逃避***,长期生活下去,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童男童女是繁衍人口所必需的,五谷是维持生活的保证,百工是发展生产必备的力量。这些东西出海时必须全部带足,但直接提出来怕秦始皇发觉他的意图,于是以海神提出的要求为借口,不仅掩盖了自己的目的,而且使秦始皇龙颜大悦,慷慨地答应了这些要求。至此,出洋过海所必需的武装力量,“大船、连弩、弓箭手”,发展生产解决衣食所必需的“五谷”、“百工”,繁衍人口的“童男童女”等,都以入海求仙为名,巧妙地准备停当。

    准备充分后,徐福率带领船队从他的家乡———徐乡北海岸的黄河营古港扬帆出发。船队离港之后驶向庙岛群岛南端的南长山岛,再逐岛北上横渡渤海海峡,抵达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沿辽东半岛南海岸东航至鸭绿江入海口,然后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行到韩国济州岛(曾在济州岛上做过停留,留下了朝天浦、汉拿山等许多活动遗迹),最后渡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的北九州,从此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徐福泛海东渡,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进步与发展,扩大了中国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及其附近的影响,对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徐福东渡,把当时山东半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习俗文化传入日本。徐福等人到达日本后,随行的农业水利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会了日本人使用铁制农具开荒种地、选种耕种、浇水施肥、锄草松土,帮助他们兴修水利,以便抗旱排涝、灌溉农田、种植水稻。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日本原始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粮食也有了剩余。日本人开始从渔猎采集经济进入农耕经济,由高山森林向平原地区迁徙,由游牧生活发展为定居生活。

    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剩余,加快了日本原始社会的瓦解。随行的“百工”积极传授纺织、冶铁、木器加工等知识,使日本的手工业迅速兴起并得以发展。纺织、冶铁、木器加工等各行业的专业劳动者相继出现。这些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商品带到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商品经济最终导致了贫富的分化和阶级的出现,日本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秦时,中国丝织业和纺织技术都很发达。到达日本后,徐福等人向当地的土著居民传授植桑养蚕知识,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抽丝纺线、染色织布等技术。这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日本人民的穿衣问题,促使古代日本较早地进入了服饰文明时期。

    “百工”中医术高明的中医师,以及其中的采药制药能手,利用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进行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热心为当地的土著居民医病疗伤,传授中国先进的医学知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古代日本缺医少药的局面。

    徐福等人将中国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传给了当地的居民,日本古代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凭借外力的帮助,迅速发展起来。他们用大船进行远海航行,小船从事近海捕捞,不仅使古  代日本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得以加强,并且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徐福等人在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原有的风俗习惯带给了日本居民,二者逐渐形成相近的爱好和相近的习俗。例如当时的齐国是有名的茶国,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徐福把这一文化带到了日本,逐渐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在古代日本,人名、地名的起法与中国古代相似。有的甚至连名称都一样,读音也相同,如富山又称蓬莱山,大黑岛又称蓬莱岛等。深受中、日两国人民喜爱的兰花,就是由徐福带去的。先秦前后的中国人,有坐、立或跪的习惯,吃饭用矮腿桌,徐福把这些习惯带到日本后,日本人代代相传并沿袭至今。

    作为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后,将方士的功能一显无余。久而久之,受其影响的日本人民,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认为山河海都有神,自然和祖先成为日本人民信仰的神灵。在古代中国,方士的杂说及思想意识在东汉末年一统为道教;而在日本,则逐渐归一为神道教。在许多方面,二者有相似之处,从这里可以看出徐福东渡对日本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

    徐福东渡,开创了中日交往的崭新篇章,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日本人民把给他们祖先传播华夏文明的徐福当做“神”来祭祀,称他为“弥生文化的旗手”。从14世纪起,日本文献开始记载徐福东渡的去向,很多日本人认为徐福到达了自己的国家,并带来了先进的文明。1339年出版的日本古籍《神皇正统记》,其孝灵天皇曾这样记述道:“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位。始皇好神仙,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日本,日本欲得彼国之五帝三王遗书,始皇乃悉送之。”此后,徐福逐渐成传奇人物,在日本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医药神、桑茧神而予以祠祀。如今,日本许多地方都存有徐福遗迹,其中年代较早的遗迹出现在熊野。在日本佐贺市北面的金立山,建有金立神社,社中以徐福为主祭神。在佐贺与福冈县交界的诸福町,存有“徐福登陆地”和“徐福洗手处”等遗迹。日本爱知县也分布着一些徐福旧迹,其中名古屋市有热田神宫,又称小蓬莱。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有尾崎神社,社中奉徐福为祖神。

    徐福东渡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篇章。徐福东渡比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早九百多年,比郑和下西洋早一千六百多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一千七百多年。这一雄伟壮举虽然航程不长,但在秦朝那样遥远的古代,在航海物资、技术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徐福东渡无论是在时间、规模、目的、方式上,还是在航海、探险、胆识、精神上都是哥伦布所不能比拟的。徐福东渡,把中华民族认识海洋、驾驭海洋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十几个世纪,为世界文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徐福东渡虽然名为求仙,实际上则是一次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内陆文明向大海文明切入和跨越的尝试,是一次采用和平方式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地区传播的壮举。恢复徐福在中华文明史、东亚发展史、世界航海探险史上的地位,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原标题:东渡先驱——徐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原山东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