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一个历史学家的真诚嘱咐(2)

2013/11/19 9:15:09 点击数: 【字体:



    读书和功力

    1981年,白寿彝先生写了一篇短文《要认真读点书》。此文开篇,作者作了这样的“自我反省”,他写道:

    1980年11月,陈垣百年诞辰。12月,顾颉刚逝世。为了纪念这两位老先生,我读了他们的一些著作。这些著作使我深深地感动了的,是他们治学的功力,是他们认真读书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在治学的功力上,在读书的认真上,能赶上他们的,恐怕是不多了。就我和我同辈的一些朋友来说,我们很少认真读历史书,也很少认真读马列的书。多年以来,我们的研究成果不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读书不认真至少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24页)。

    这些话,不是谦词,也不是为了说说好听,而是真诚的自省。当时白寿彝先生72岁,能作这样真诚的自省,在那时也并不多见。我们不妨把这些话看作是对所有史学工作者的期待和激励。白先生常说,他“70岁才开始做学问”,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真诚的态度。当今人们由于“竞争激烈”,已经没有“认真读点书”的工夫了。可是,“创造性”的东西似乎比当年要多得多,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认真读书和治学功力的关系,是人们都懂得的。治学功力,反映了一个学人的多方面修养,但多读书,善于读书,毕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白先生在这篇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只要能认真读书,读一本就会得到一本的益处。读书不难,认真读书也不难,最难的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史学工作是会逐渐改变面貌的。当然,读书不是治史的唯一大事。但在现在来说,这确实是第一件大事。”(同上书,第426页)二十多年前,白先生把学人的读书说成是“第一件大事”,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十年“文革”无法读书而说的。现在历史条件变化了,社会发展了,科学技术进步了,查寻资料的手段多了,更快捷了,那么,学人的读书(这里指的是读纸本的书),又该是第几件大事呢?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想,“要认真读点书”,在今天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锻造”学人功力的基础。

    关于“四史六通”和三十部名著

    中国史书浩如烟海,一个人以毕生的精力,也只能阅读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那么,对中国史学史研究者来说,究竟哪些书是最基本的呢?对这个“难题”,白先生作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无疑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他的见解也是在不断思考中逐渐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初,白先生写了一篇《说六通》的文章,文章提出:“史学史工作者”应当以“四史”、“六通”作为基本的读物。他写道:

    “三通”是大家熟知的重要的史书。“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我的意思认为,可以提出“六通”来,就是在“三通”以外,加上《资治通鉴》,再加上刘知幾的《史通》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这“六通”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可合称为“四史六通”,这是我国中古时期历史著作中的代表作。在五十年代,我曾把这个意思跟同志们谈过,现在觉得这个看法还符合事实。但“三通”和《通鉴》卷数多,《史通》的典故多,《文史通义》的创见多而文字简奥。这六种书读起来很不容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史学史工作者来说,这样的功夫是少不了的(见《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60页)。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年02月1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