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当事人回忆:寻访狼牙山壮士之一宋学义

2013/11/14 10:58:04 点击数: 【字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忘记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鲜血的革命先烈,更没有忘记那些在战争中前赴后继,英勇杀敌,身负重伤,回到地方的英雄们。于是,党中央决定召开全国老军人、老烈属代表大会,以昭示后人。

    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性,许多英雄回到地方后都没有留下确切的通信地址,再加上这些英雄回到地方后大都对自己的功劳只字不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使寻找这些英雄成为一个难题。

    为了了解当年寻访壮士宋学义的经过,我们找到了当年寻访宋学义的当事人,曾任中共河南省沁阳县委第一书记、中共河南省新乡地委副书记,年近七旬的张贺兆。

    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张老陷入了沉思。随着张老的叙述,当年寻访壮士宋学义的那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我们面前——

    那是1951年10月下旬的事了。当时,我在沁阳县政府民政科工作。一天,县长李华馨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他刚参加完华北局县长会。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找在战争年代英勇杀敌,作出过突出贡献,后又返乡,与原部队失去联系的战斗英雄,为明年在首都召开的全国老军人、老烈属代表大会做准备。说到这里他郑重地说:“根据上级提供的线索,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就是我们沁阳人,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壮士找到。”

    受领任务后,我心潮澎湃,不能自己。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我在读小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过,他们那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想不到其中的宋学义壮士就是我们沁阳人,更想不到领导把寻访壮士的重任交给了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终于在残疾军人花名册中发现了宋学义的名字。

    花名册中显示,宋学义家住在王曲北孔村。北孔村离县城十余里,为了弄清楚这个宋学义是不是上级要求寻找的狼牙山壮士,我与另外一位同志,以重新进行残疾军人登记为名,步行一个小时,赶到了北孔村。

    一进村,我们就碰到一位憨厚的农民。他听说我们找宋学义,就高兴地说:“宋学义是我们村的农会主席,我领你们去!”他一边走一边说:“宋学义回来这几年,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谁家有困难,他都主动登门帮助解决。他的残疾金,大部分都救济了我们村的困难户,弄得他家的生活比全村最困难的人家还紧张。要说他是一般的残疾军人,哪来这么好的高贵品质?”这位农民的一番话,使我产生了许多疑问,我想,许多人都常常津津乐道于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他怎么会连本村人也不透露一点功劳。难道他不是我们要找的宋学义,要说不是,可他的所作所为又使我隐隐约约感到,他是一个不一般的残疾军人。

    说着,我们来到村中间路南的一户农家门前,那农民抬手一指,说:“这就是宋学义的家!”

    这是一座凹字形的街房,街门中开,院子空敞,没墙没栅。再仔细看,屋墙斑驳,雨痕道道。难道这就是壮士的家!

    那农民看我疑惑的眼神,解释说:“日寇占领沁阳期间,宋学义的亲人和乡邻被鬼子杀害,房屋被烧毁,他1947年回来,得知这些后,就蹲在墙角大哭了一场。可当村里人要帮他好好修缮一下时,他却无论如何都不让,他说,这是日本鬼子的罪证,怎能随意销去,再说现在解放战争打得正紧,哪有心思先顾自己。就这样,他找了些从破庙拆下来的残椽旧瓦,盖起了这栋房子,并说这就很好,能挡风遮雨就行了。谁知一搁下,就再没功夫修整了。”说着,他就大声喊道:“学义哥!县政府派人来看你啦!”

    “学义去工地了!”随着回答声,一个操河北口音的年轻妇女大步从屋里跨了出来。她怀里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夹衣。衣着虽然朴素,却丝毫掩盖不住她的端庄。那农民说:“这就是学义嫂李桂荣。你们稍等,我去把学义哥叫来。”

    李桂荣很好客,热情地邀请说:“屋里坐吧,外面太冷!”

    我们进到屋里,环顾四周,屋里简陋得更令人吃惊。只见墙壁上的白灰几乎剥脱,道道雨痕从屋檐直垂到墙脚。屋的正当中放着一张三条腿的八仙桌,桌前是两只小矮凳。靠屋的西墙根是一小堆玉米棒子。东山墙下放着一张破旧木床,床上是一条处处开花的棉被。屋门后是一个黄土垒的锅台,李桂荣正在生火烧开水。看着这一切,我不禁产生怜悯之心,忍不住问:“嫂子,你们土改就没分到胜利果实?”李桂荣坦然地说:“怎么没分?好房好家具啥都有。可学义不让要,说咱是共产党员、农会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好东西要让给更困难的人家。要不是我狠心要下那张床,如今我们一家五口还睡着潮湿的地铺呢!我跟学义说咱不要好房,你不能抽空把咱的房子拾掇一下?他却说,现在刚解放,百废待兴,生产搞上去了,大家都富裕了,还怕咱们没好日子过?”听着这感人的事迹,我不禁眼睛一亮,他肯定就是我们要找的狼牙山壮士。

    正在这时,那农民陪着一个30多岁,满身泥巴的人走了进来。这人个头不高,却敦敦实实;两眼稍斜,却炯炯有神;光头、夹衣,单裤,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手拿一根竹管旱烟袋, 拦腰扎一条草绳。这身打扮,使他本来就已佝偻的身躯更显得驼了。看着这一切,我怎么也无法将他与我想像中的那位叱咤风云的狼牙山壮士的高大形象联系起来。

    宋学义很热情。他执意要我们坐在凳子上,他自己坐在门槛上。李桂荣端上开水,抱着孩子坐在床上,我们就以闲聊的口气开始了交谈。

    谈了一会家常,宋学义爽快地说:“你们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我说:“现在全县正在搞残疾退伍军人登记,需要谈谈你的简历。”宋学义笑笑说:“那好,要谈什么,你问吧!”

    “你是什么时候参军的?”

    “1939年参军的。”

    “哪个部队的?”

    “开始是沁河支队,1940年初整编到杨成武部队。”

    我顺着这个思路问下去,他也有问必答,诸如他参军后的部队生活、活动范围、训练作战情况……都谈得一清二楚。我正想往狼牙山战斗上引,宋学义好像觉察到什么却有意往别处岔,不往正题上谈。正在为难之际,有人来唤,说挖河工地出了事,要学义去处理,宋学义就趁机站起来,抱歉地说:“你们稍等,我去去就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2005-12-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