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宋学义的最后一段旅程

2013/11/14 10:51:31 点击数: 【字体:


    人物小传

    生命在你22岁的时候,有过一次急转弯,狼牙山上,五壮士纵身一跃,壮怀激烈。

    你死里逃生,成为活着的勇士,却也因跳崖落下残疾,最终脱下军装回乡种田。

    你的战友和抗大同学,很多后来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可你却拾了大半辈子粪,总说自己“就是一个土农民”。

    其实,你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完全知道自己的名气意味着什么,可以带来些什么,可回乡的头几年,你甚至隐姓埋名,绝口不提自己的经历。

    拉扯着一大家子人,你却拿伤残补助周济乡亲,自己拖着伤残之躯爬树,揪树叶补充自家口粮;

    你也听过闲话,受过不少委屈,却从来没有人听过你的抱怨,任何时候,只看到你默默的努力。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你悄然离去,时光荏苒,你却依然为人们所铭记。

    宋学义,一生辉煌,不仅成就在狼牙山。

    阅读提示

    1970年,52岁的宋学义悄悄地踏上了最后的旅程,时隔多年,他再次来到易县的狼牙山。此时,距离狼牙山上慷慨一跳,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

    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只是,那一年,他“胃疼”得越来越厉害了。

    他一路默默地走过,登狼牙山,访老乡亲;离开狼牙山,他又去探望了老部队和在祖国边陲执行保密国防任务的儿子,甚至还去了一趟洛阳,破天荒地用自己的名义要了一台拖拉机。他用这样一段旅程给自己早已向死神透支了30年的生命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1971年6月,“狼牙山五壮士”的两名幸存者中的宋学义因肝癌去世。8年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成为河南沁阳烈士陵园中唯一不是牺牲在战斗中的烈士。

    1 他是寻找回来的英雄

    “按村里的辈分,宋学义得叫我叔——事实上,是我一直管他叫叔。”

    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下的北管头村,如今71岁的杨成海这样解说自己与宋学义的关系。

    1970年4月,春寒料峭中,陪宋学义度过在狼牙山最后一段时光的,就是他。

    “那年离宋学义他们五个跳崖也差不多快30年了。”杨成海说。

    1941年9月,在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大扫荡中,作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七连六班的战士,宋学义与战友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四位战友一起,在弹尽粮绝之际,宁死不屈,从狼牙山纵身跳下,由此,他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五壮士中,宋学义与葛振林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北管头就成为因跳崖致残的宋学义复员后的安置地,他在那里生活了三年,还娶了当地姑娘李桂荣为妻。

    “很瘦,佝偻着背,老是用右手按着肚子。”杨成海这样回忆那时的宋学义,“看他脸色不好,劝他去看看,他总说是老胃病不要紧。”

    如今杨成海回想起来,也许宋学义已经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才再访狼牙山。

    但是这一次,他爬不上去了,他“只能在山脚下久久地仰望,小声地叹息,转身抹去眼角涌出的泪水”。

    杨成海陪着宋学义在村里转了个遍,“他基本上没有停过脚,走西家串东家……”

    宋学义一路有说有笑,但不说话时,他总是紧锁着眉头。

    杨成海当时并不知道,眼前这位让他深深景仰的“大英雄”,心里怀着怎样的忧虑。

    “文革”开始,宋学义因为20多年前狼牙山的那一跳,遭到从未有过的冲击。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他说成“假英雄”、“假模范”,甚至在批斗会上当众质问他:“人家都跳崖跌死了,你怎么活着回来了?你再到狼牙山跳跳,跌不死,就承认你是英雄。你从房顶跳下来也行,房顶还没狼牙山高,跌不死也算……”

    “关于宋学义的闲话和议论一直都有,说他没本事,要不立那么大功劳,咋还是个农民。”李成杰告诉笔者。

    79岁的李成杰曾在河南沁阳宣传部长期任职,与宋学义打了几十年交道,最终成为他的传记作者。“那些人如果了解宋学义是被寻找回来的英雄,就不会说出那种闲话了。”宋学义的老友、曾长期在沁阳任职的老干部张贺兆说,“要不是1951年的全国寻访英雄活动,人们或许就永远不知道他的下落了。”

    60年前,第一个找到宋学义、并代表组织确认了其身份的,正是张贺兆。

    1951年10月下旬,当时正在沁阳县政府民政科工作的张贺兆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中央要召开全国老军人、老烈属代表大会,要在全国开展一次寻访英雄活动。根据线索,“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就在沁阳,要尽快找到他。

    从部队复员到易县当地,再到解放初回故乡河南沁阳北孔村务农,宋学义的党组织关系并没有断,他只是从来没有提过自己负伤转业的具体原因。加上长途迁徙和战争年代档案资料不够健全,从1947年到1951年的几年间,复员回乡的宋学义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张贺兆通过查找伤残军人花名册,在北孔村找到了宋学义。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那个深秋天气里,自己第一次见到的宋学义:夹衣,单裤,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拦腰扎一条草绳,腰驼得厉害。

    张贺兆上前套话,宋学义随口道来,参军打仗的重要经历都对上了,可张贺兆一提及1941年反扫荡,宋学义就把话题往别处岔。

    最终,还是宋学义的妻子李桂荣趁他被村里叫出去办事时,拿出了一枚奖章——— 上面刻有“坚决顽强”4个大字——— 这才使张贺兆对宋学义的身份确定无疑。

    这正是杨成武将军代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颁给宋学义的。而杨成武亲手为宋学义佩戴奖章时的照片,也保存了下来:照片上,年轻的宋学义紧抿着嘴唇努力挺直着腰板,只是他的身后,必须有人搀扶。

    如今,这枚奖章正静静躺在国家博物馆中。

  2 他把伤残补助都拿给贫困户

    “父亲从狼牙山回来后又去了他的老部队,还去了我当兵的地方。”

    5月24日,河南沁阳。

    宋福保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成一团的卫生纸,掩饰着在鼻尖上按了按,然后飞快地擦了擦泛红的眼圈。“那是我成年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父亲作报告。”宋福保说。

    平时很少主动出远门的宋学义不仅回了狼牙山,还去了一趟远在广州的老部队。

    其后,宋学义又从广州来到了儿子当兵的昆明,却因为宋福保所在的部队是执行特殊国防任务的保密单位,怎么也找不到驻地。

    情急之下,一生中很少主动提到自己名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11-06-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