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周恩来后人在焦作生活54年 一直遵循“十条家规”(3)

2013/9/30 10:42:59 点击数: 【字体:

  邓颖超把晋菊清拉到一起,举起右手顺着自己的头顶平移到晋菊清的额头,说:“嗬,还是你高一点。”

  接着,邓颖超又把自己穿的鞋脱下来,让晋菊清试试大小。晋菊清一穿正合脚,邓颖超就笑着说:“看来咱婆媳俩有缘分啊!”

  “我没想到,七妈这是在给我量尺寸啊!回河南时,她送给我很多衣服和鞋子。总理也送我一块手表。”晋菊清说。

  大约中午12点,周恩来从办公室走出来,笑容满面地冲王兰芳说:“嗬,兰芳来了。”话音未落,就弯腰轮流抱起三个孩子亲了一遍,并嘱咐晋菊清:“你妈当年为革命流过血,你和荣庆要待她好点。”还说:“你可是咱家第一个工人,又是农民的女儿,我还得向你学习呢!”

  周总理曾给亲属们定下“十条家规”,包括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人有三亲六故,周恩来同样也有自己的亲眷。但他要求他的亲属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战争年代,不要说;建国后,他当了总理,更不要说。建国前不说,是担心亲属们因为他而受到牵连;建国后不说,是担心亲属们因为他而受到特殊照顾。以至于他的弟弟周恩寿干脆以字“同宇”为名,以防人们从那个“恩”字上猜到与他的关系。

  周志勇说,他们兄妹三个改名,也是这个原因。

  就是晋菊清和婆婆一起,带着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北京那次。在午饭桌上,周总理问起孩子的名字、年龄,晋菊清说:“老大是1960年3月29日出生的,正赶上您访问印度,荣庆就给他取名周中印;老二1962年12月20日出生,是女孩,当时我婆婆梦见了茉莉花开,就取名周小莉;老三1966年出生,您访问越南,就取名周中越。”

  周总理还没听完,就哈哈大笑起来,并笑着对邓颖超说:“我看这名字起得不太好。”

  邓颖超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对总理说:“那就给孩子改个名吧,从大到小依此叫周志勇、周志红、周志军。”

  周总理想了想,也说:“勇、红、军,好!就叫这名吧。”

  从此,周志勇兄弟两个就叫起了邓颖超奶奶给他们起的名字——志勇、志军。女儿“志红”的名字叫了一段,家人感觉不会影响总理,也就照旧叫“小莉”了。

  这就是周总理的家风!哪怕起名这样的小事,都考虑得很周到、细致,生怕自己的亲属打自己的旗号,更别说在其他事情上以权谋私了。

  周总理曾给亲属们定下“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

  周志勇还讲起一件往事,说他三爷爷一生有两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后一次淮安老家也没回成。

  为什么没回成?总理不让他回,说:“你是我周恩来的弟弟,你一回去,省委、地委、县委的领导就得陪同你、接待你,既浪费地方的钱财,又耽误地方上的工作。”

  1965年春节前夕,周总理决定平掉老家的祖坟,一位堂嫂想不通。已退休的周恩寿觉得这是一个回老家看看的机会,就找周恩来要求:“哥,我回去做十嫂(堂嫂)的工作。”

  周恩来一听很高兴,当即表态:“好呀!”

  但转念一想,又立马制止道:“你不能回去!”

  就这样,直到1985年周恩寿去世,一次老家也没回成。

  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这就是一国总理的亲眷!

  亲爱的朋友啊,当我采访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止不住想起周恩来曾在建国初期中直机关负责人会上发出的“盛世危言”: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是包括我在内的407人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不然我们对后代不好交待!他还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

  我还止不住想起去年发生在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又想起最近山西永和县常务副县长的儿子公开叫嚣:“我爸是县长,在永和县就是国法!”还有那些媒体不断披露的“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象……

  我不能不感叹:真是天壤之别啊!

  周总理专门交待周荣庆:“这50元钱,是给你他*的,你们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

  周志勇说,他爷爷周恩溥是1944年底去世的。当时,他在山东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起来,让交出周恩来的去向。但他始终没说,一顿严刑拷打后,才被放出来。没几天就含恨告别人世。

  他奶奶王兰芳、三爷周恩寿,都在战争年代落下严重伤病,解放后不能正常上班。周总理就对他们说:“你们拿着人民的‘小米’(指工资),又不能正常上班,干脆提前退休吧。”

  如果正常退休,能拿到70%到80%的工资;而提前退休,比例要小得多,这样一来生活就成了问题。周总理就说:“你们的生活、看病钱,我出。”

  就这样,周总理每月从自己400元的工资中,拿出100元给三弟,拿出50元给二弟媳。看病吃药钱也是总理根据需要另出的。

  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周恩寿的6个子女全部参加工作,持续到王兰芳去世。

  并且,周总理专门交待周荣庆:“这50元钱,是给你他*的,你们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

  记着周总理的嘱托,周志勇这些后代,现在的住房虽然寒酸、生活虽然清苦,但从来没向组织上伸过一次手,也从来没向谁抱怨过一句。

  晋菊清现在的住房,是在群英机械厂工作时分的。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住到现在。

  那是一个看上去破旧不堪的红砖楼。

  晋菊清住在二楼最东头,像集体宿舍一样的一间筒子房。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出的一个几平方米的地方;在一楼的楼梯下面,是这个73岁的老人平时使用的公共厕所。我说:“您岁数大了,上个厕所也很不方便。”她说:“没事,我身体好。”晋菊清看上去的确是一个矍铄、健康、爽朗的老人。

  家里很简陋,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沙发,只有几把小木凳。我去访问的时候只能坐在床上。

  志勇家,我没去过。但志勇说:“比母亲住得好多了,98平方呢!我让她搬过去,她不去,说习惯了。”

  志勇的房子是1998年买的拆迁安置房,比较便宜,一平方500元。就这他还借了两三万块钱。

  说起钱,志勇说,他上班有工资,母亲还有1300元退休金,弟弟、妹妹、弟媳、妹夫虽然没工作,但做点小生意,也能维持生活。母亲1989年退休后,还找了一份在市政府家属院看管自行车的活儿,每月能多收入150元,可补贴家用。

  话题扯到家庭上,志勇介绍,他爱人在市供销社日杂公司上班,去年刚退休。他有一女儿,今年28岁,也没工作,女婿做点小生意。他妹妹有一男孩,25岁,化工技校毕业后在焦作轮胎厂打工。弟弟家一个姑娘,20来岁,正在郑州上大学。

  志勇1976年高中没毕业,就到焦作市郊区百间房公社下乡。1978年底到武汉当兵,3年后退伍到焦作市宾馆当服务员,后来到市政上搞绿化环卫工作。1988年市里成立城管支队,把他抽去了,在大街上巡查。在一线整整干了20年,到2008年才被选拔到城管支队机关工作,去年被任命为支队长助理。

  城管支队支队长王会彬说,志勇工作好,年年被评为先进、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文明执法先进个人”。

  志勇说:“干一份工作,不管干啥,把它干好,就行了。我最忌讳别人说你工作不中。”

  看看吧,朋友,这就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后代!

  他们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索取、享受,而是自食其力地生活;他们能干啥就干啥,干了就要干好,决不仗着前辈的功劳去要钱要官;他们生活清贫而无丝毫怨言,生怕给组织添丁点麻烦,更不会去钻营谋求。

  从中南海到豫北小城,从一国总理到一介百姓,落差要多大有多大,但他们从未感到这是个落差。

  没有落差,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就不会伸手索取。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011年07月1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