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两栖人 双辉煌——记兵团作家赵天益(3)

2013/7/2 17:30:50 点击数: 【字体:

看看也就是了,用得着哭吗?

    热血沸腾的赵天益动情了,他擦着眼泪说道:“到祖国边疆去,这也是平时爷爷和爹妈常教育我要听党的话,我的选择没有错。解放军是个大学校,新疆地大物博,需要我们青年人去保卫它,建设它,我一定经常写信向你们汇报情况,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听了天益的话,爷爷、爹妈只好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临行那天,校长孙景云亲自相送到洛阳,还特地送他10元现金和1双新球鞋,寄托着老校长的一片情意和无限的期待。等郑州的学生到齐后,共有1000来人。他们被统一编队,统一发服装,每人还发有一个背包,讲纪律,提要求。每人胸前都挂上了“建设边疆学生大队”胸章,组成了一个专列。

    “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到祖国边疆去,是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你们将要从事的事业是光荣和豪迈的!你们没有辜负党的教导和老师及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期望。你们勇敢而大胆地去吧,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河洛儿女们,我们衷心地欢送你们,期待着你们的喜讯传回家乡……”这是操着南方口音的洛阳专署专员王晓钟代表当地父老乡亲们给学生们的祝愿和寄语。

    那是8月的一个盛夏午夜,古都洛阳下着蒙蒙细雨。这群中原大地上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这些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不知道新疆军区所属的学校有多大,专业有多少,只是想像着那里一定非常远,天地一定非常大,一定很神秘,一定很新奇,在那里一定能够学到许多好东西。大家尽力想像着美好的未来,心中有说不出的幸福和甜蜜。

    火车飞驰在广袤的田野上,大家的心比火车还快,恨不能立刻到达新疆,马上就参加学习。一路上,同学们欢笑着,高唱着,好不痛快。一时间,大家告别家乡时的忧郁心绪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不觉中,这趟专列便到达了当时通往西部的终点站甘肃武威。赵天益和同学们一起下了火车,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便立即进入到了下一个程序——集训。1000来名学生按照排、班进行了重新编制。

    集训结束后,他们便乘坐新疆军区派来的敞篷大吉斯汽车一个兵站一个兵站地往西走,到吐鲁番时进行了一次分流,赵天益和其他一些同学被分到乌鲁木齐方向。从武威出发,他们一共坐了13天半汽车才到达目的地乌鲁木齐市。

    情况说变就变,当时只有从河北省来的学生被安排到新疆八一农学院学习,其他地方来的学生却没有被安排去上学。他们在乌鲁木齐市西大桥附近的红山脚下稍作休整后,大家还没有看清乌鲁木齐是个什么样子的时候,又被一下子拉到了石河子,说是被分到主要以陶峙岳起义部队为基础的兵团农八师。第二天,在农八师礼堂里,师政委鱼正东来到这里看望新来的学生,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学们!欢迎到新疆来,欢迎到我们八师来。”接着,他介绍了这里的一些情况,但却只字不提上学的事情。好多同学开始纳闷了。

    有人问,“我们的学校在哪儿?我们是拿着‘录取通知书’来上学的。”

    鱼政委回答说,“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一所最大的大学校,任你们挑选专业。”

    原来如此,大家听了这话之后都面面相觑,心中有许多说不出口的滋味。一时间,每个人的思想斗争都异常激烈,但大多数人还是慢慢地想通了,认命了。也有死活想不通的,最后选择了离开。赵天益的思想也有很大的落差,但他很快就想通了。他认为,既来之,则安之,想不通也得慢慢想,祖国的需要不一定都合自己的心意。自己在学校时还是学生干部,又是团员,遇到不顺心的事,有意见,有看法要保留,个人要服从组织。不错,这是一所大学,并且是一所最大的大学——社会大学,和自己想象中的相差太远了。事到如今,既然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高兴不高兴都得接受,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现在,自己既然是一名战士了,更应该无条件服从组织上的分配。

    工作就是上学

    这里的大学就是广阔的新疆大地,所有的专业都是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说得再明白点,在这里上大学就是在这里工作,或者说,工作就是上学。

    鱼政委讲过话后没有几天,赵天益他们22名洛阳青年学生就被拉到了石河子机耕农场(后来的石河子总场,当时是兵团直属拖拉机实习农场。1955年开始大批量进口前苏联的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类型的拖拉机,技术方面主要由前苏联专家负责),被编到了四连青年学生队里,机耕农场的政委是从延安抗大毕业的李光同志,也是赵天益参加工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位领导干部。这时候,赵天益和郭文波(后来成了赵天益的夫人)也被无意中拉到了一起。

    与他们一起分到这里的还有来自云南、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学生共有三四十名,男男女女都有,特别是男女之间,各自都是对方心目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或许这就是他们那时最大的安慰。在政治上,他们是十分可靠的,在此之前都接受过最严格的挑选,过了关的。

    赵天益这群学生到农场后的主要劳动就是在棉花地里干活,一干就是4个多月。上级给学生队配备了两名老战士带领着,一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晚上住在团部,干活时要到离团部大约有四五千米的大面积条田里。早上在团部大食堂吃饭,午饭、晚饭都在地里吃。

    刚开始的劳动主要是给棉花打顶整枝,给棉花打顶尖,打群尖。棉株成型之后,他们的劳动也开始转向了,给棉花打叶子通风透光。棉花丰产了,需要抓紧时间抢收。于是,他们是用“三只手”拾棉花,除了双手全用上外,还要用嘴来帮助啃掉粘在棉花上的叶子。赵天益平均一天能拾七八十斤,最多的一天拾到130多斤。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前来祝贺。之后,董必武同志还来到石河子赵天益这群学生正在劳动的条田里视察工作,并向大家问好!

    棉花收完了,最后一项任务是砍棉花秆子。等把棉花秆子全部砍完已经是12月30日,他们这才真正回到了团部。这些学生从炎热的夏天一直干到隆冬时分,无论干哪一道工序都还要经受严格的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就要返工。4个月下来,大家经受住了锻炼,变得成熟多啦。

    正式分配工作时,有被分到连队当文化教员或统计员的,也有被分到拖拉机队的,赵天益一直暗恋着的郭文波就分到了拖拉机队,而赵天益却被分到团政治处组织股当干事。他脑子一热也想去拖拉机队。真的跟着新挑选的拖拉机手一起走了。这时候,团领导在政治处组织股里找不到赵天益了,一打听才知道去了拖拉机队。于是,这位团领导派人找回赵天益拍着桌子批评道:“你这个小鬼,团政治处不愿干,你想干什么?”并要他写检查,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保证以后要遵守纪律,服从分配,服从领导。

    赵天益上班工作后晚上没地方睡觉,就住在办公室里。没有床,就用木板搭,有被子没褥子,就用麦草铺。为了不影响办公,他晚上搭床,早上拆床,还要打扫卫生。天天如此。过了一段时间,组织股的一位老同志拿来一个旧毯子,算是解决了铺的问题。

    冬季里,团里进行抗美援朝教育,领导安排赵天益到离团部大约有二十来千米的二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天山网 2013年06月0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