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两栖人 双辉煌——记兵团作家赵天益

2013/7/2 17:30:50 点击数: 【字体:

两栖人 双辉煌——记兵团作家赵天益
赵天益

    有人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赵天益是个好官,从基层一直干到兵团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兵团人事局局长。他做事认真,干什么爱什么,能俯得下身子,钻得进去,走得出来,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贪不占,坚持原则,又总能不断出成果,为民办事,清清白白,勤勤恳恳,无怨无悔,一直干到光荣退休;也有人说,赵天益是个有名的作家,享誉中外。他经历丰富,勤奋好学,善于观察总结,看得准,吃得透,挖得深,文字功底扎实,务实求虚。尤其是散文,写得让人叫绝,堪称史文,情真意切,文风朴实,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寓意深长,字字闪光。

    这两种对赵天益的认识和评价都对,但都不够全面。准确地说,他是个“两栖人”,既是一位正宗的“官人”,也是一个心性文人,文章宗工。他两方面都很优秀,两方面的成果都很辉煌。他一生把做官和写作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把笔杆子深深地扎到了实际生活的土壤里,在干中写,在写中干,文章言之有物。工作之后能够及时总结,把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以及看到的了解到的知识和故事都记载下来,进行认真规整,理出眉目。毫不夸张地说,他做官和做学问达到了相辅相成的地步,相帅成风。他性格开朗,看得开,想得开,尽管他曾经遭受过不少磨难和挫折,甚至是误解,但他从来不把这些放到心上,不去计较。总是抬着头往前看,不断向前进。回忆起往事来也总是轻描淡写地哈哈一笑了之,从未见过他在提到不痛快的往事时有什么刻骨铭心的怨恨情绪宣泄出来,好像一切都很淡定。

    我们要想真正了解赵天益,还必须追根溯源,从他的祖上开始说起,沿着他的人生轨迹一路追寻下来,一直到现在。

    孟津少年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周武王伐纣时的“八百诸侯会盟津”就发生在这里,还有黄巾起义、安史之乱也波及到了这里。历史之事我们且不去说它,这里要说的是本文的主人翁赵天益。

    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农历),赵天益出生在会盟镇老城村一个贫农家中。他有1个姐姐和3个妹妹,还有父母和爷爷,共计8口人。他家有两处宅院,其中一处空着没有盖房子,另一处前面临街,后面有房屋,全家人就住在这里。解放前,他爷爷曾是教私塾的先生,不过,他近乎是在搞义务教书。爷爷从来不置地,不买房。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种植3块加起来共有5亩多的祖坟地,其中有1块稍大一点的坟地远在邙山之上。

    赵天益的曾祖父赵廷贤,清代进士,曾任太名府知府,正五品。一生勤勉刻苦,学而不厌,为官清廉,品格端正,深得民心,当地百姓授予他两块牌匾:“忠厚正直”和“德洁清廉”,以示褒扬。祖父赵锡晋,是当地清代最后一届秀才,卒于1958年,享年84岁。他学识渊博,古文功底深厚,为人谦和,善交朋友,宽宏大度,为人敦厚,擅长书法,是孟津县城一带很有名气的书法家,许多招牌都出自他手,民国年间当过孟津县参事。他品德好,为官清正,体恤百姓,广布仁义,乡人邻里高度赞扬,有口皆碑,大家给他送有2块牌匾:“乐善好施”和“和睦乡邻”。最后,不知为什么他却弃官从文,当起了私垫先生,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赵天益的父亲赵延寿,生于一九О六年正月初八(农历)。他自幼跟着自己的父亲读私垫,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后来走上经商的道路,跟别人当学徒。为了生意上的事情,先后赴洛阳、上海、西安、宝鸡、汉中、兰州、武威等地创业经商,从学徒起步,直到当上商行掌柜、经理等,在甘肃武威置买房产一所,并设法给家中捎带一些钱物。1947年,家乡孟津解放前夕,他弃商回原藉务农,丢弃了在武威的那处房产。1948年之后,他在家乡历任互助组组长,村长和城关镇政府干部等。三年自然灾害时移居新疆和儿子赵天益一起生活。1990年4月8日,在陕西凤翔女儿家病故。

    赵天益从小就生活在家乡,对当地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悟。后来,他写成了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散文,如《年集》《匪祸》《苗家牛肉铺》《悠悠麦香》《报喜鸟》《鸡蛋》《剃头》《吆喝》《洛阳牡丹真国色》《槐花飘香》《月光》《风云际会孟津关》,等等,真实地反映了自己所见所闻的当地农村景象以及历史故事,读来脍炙人口,如临其境,有过这方面经历的人阅读了这些文章后更是感到真切感人。

    给童年的赵天益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解放前当地泛滥成灾的匪祸了。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贫贱起盗心。要是穷极了,恐怕就是抢了。解放前的孟津,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连年的春荒,还有遍地的匪祸,这两样对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威胁最大。春荒是慢杀,匪祸是快斩。在赵天益的记忆中,当地土匪是非常猖獗的,人们都称为“胡子”或“刀客”的土匪,随处可见。春荒越重,土匪越多。他们进村后先抢财物,再掳妇女,所以每到晚上家家户户除了藏匿好财物外,还要把大姑娘小媳妇都躲藏起来。

    有一年正月间,小天益到住在邙山坡上的姑妈家玩,姑妈领着他到附近一个张盘的村子里赶庙会。刚出村不到1里路,只听前面响了枪声,接着几个男人光着上身跑过来对他们喊着:“还不快跑,前边有土匪劫路,抢走了我们的东西,还扒衣裳……”一听这话,吓得赵天益的姑妈拉着他就跑。回到家后,他的姑妈好几天才缓过劲安下神来。之后,逢人就惊慌不定地说:“俺的娘唉,往后再有好看的热闹也不出门啦。”实际上,那天的庙会上真的来了一大帮土匪。他们除了抢东西抢人外,还乱枪打人,当场就打死了一个无辜农民。等那伙土匪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走出村庄之后许久了,人们这才敢钻出家门来。

    面对土匪,当地老百姓也进行了一些防御。虽然有一些暂时收效,但终究不能根除匪祸。

    土匪们除了明目张胆地抢劫外,还上门敲诈勒索。赵天益家就直接遭受过土匪的敲诈勒索。有一年临近过年的一个夜晚,家里的大黑狗突然发出一阵猛烈的狂叫,家里人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紧接着闯进一个头戴礼帽、脚穿黑皮鞋的中年男人,径直走到了上房屋里,气势汹汹地从腰里拔出两把明晃晃的盒子枪,啪地一声砸放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母亲翟桂芳赶快把儿子赵天益拉到屋角儿的一个大箱子背后躲了起来。只见那人往赵天益爷爷的床上一躺,张牙舞爪地对老人家说:“对不起了老头,在下我过年缺钱,你得给凑上20块大洋(银元),立马就要……”

    年迈体弱的爷爷听了这不容商量的话后近似哀求地慌忙说道:“眼下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宽限几天,我好出去转借转借……”

    土匪见眼下诈不出钱来,又厉声喝道:“既然把话说到这里,我到明天这个时候再来拿。”于是就手提双枪走出屋门,在院子里朝天上放了两枪,又说了几句威胁人的话。

    第二天,赵天益的爷爷和母亲四处登门求告,终于凑齐了20块大洋按时交给了土匪才算了事。这些事情,当时远在外地做生意的赵天益的父亲根本就不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天山网 2013年06月0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