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余霞散成绮: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2012/6/25 16:45:34 点击数: 【字体:

余霞散成绮: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桑凡先生近照
 

    正是桃红柳绿的四月,我随开封市老艺术家协会化汉三会长一行,去拜访仰慕已久的桑凡先生。
 
    与古老文庙相望的文兴苑西隅,是桑凡先生亲笔题写的“暂园”。园内几竿青竹,一袭红枫,樱桃花刚谢,西府海棠却一片烂漫。耄耋之年的桑凡先生精神矍铄,一脸亲切的微笑如暖人之春风,刚正之中透出一种气朗神清的洒脱和淡定。
 
    桑先生出生于1931年,原籍淅江山阴世家,其父定居汴梁,在先生二岁半时不幸早逝,母亲乃杭州钱家女儿,文章、刺绣皆精,还擅唱昆曲。聪颖好学的桑凡,早年在京、沪读书学艺,浸润于诗、书、画、印,这该是相依为命的母子最大的雅乐和美“食”。他七岁时从前辈陈鄂年习楷书,八岁随邹廷銮先生学汉隶及没骨花卉,九岁时篆刻名家寿石工成为他第一位磕头拜堂的老师。这都为先生的艺术人生奠定了深厚坚实之根基。
 
    桑凡先生的书法、绘画、制印堪称三绝。
 
    桑先生之楷书胎息晋唐,尤得褚遂良铁画银钩遒劲温婉之真谛,亦受薛稷、薛曜瘦劲奇伟书法的影响,谓之“买褚得薛”。桑先生笑曰,一次去西安大雁塔,没进塔就脱帽鞠躬,同行者皆奇怪,先生肃然目光所至,是大雁塔南门两侧镶嵌的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石碑文皆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人称“二圣三绝碑”。桑先生的楷书兼容并蓄,并自成高格,正如佟培基教授所言:“作品笔端将晋人闲旷纵逸之韵度,元人妩媚妍丽之体态,汇入唐人渊深精奥之法度中,而又遒劲雍容圆润清朗,用笔极为精密且怡然天真,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文化底蕴。”桑先生新版的《桑凡书画印刻作品拾零》,没有名家作序,没有溢美之词,只有原汁原味的作品,其中泥金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斗方一件,风骨秀逸,精妙绝伦。
 
    先生兼善多体,篆书最为书坛称著,其以泰山刻石为根,取法唐人又借径清人,中轴突出,对称严整,笔势灵动,方圆绝妙。小篆体势修长,上收下展,柔中有骨,神韵横溢。品桑先生“身比浮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之长联篆刻作品,那种婉约典雅、隽永清新之格调,如月影溪光,似松声竹色,让人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也。难怪日本书道界评论:“现今小篆,首推桑凡”。

 余霞散成绮: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二杆墨竹,仿佛在摇曳叶尖的雨珠;数叶幽兰,似乎可闻淡淡的清芳。红梅疏枝横斜,黄菊独傲秋霜。桑先生的扇画、指画,多是寥寥几笔的小写意,却意境清幽静远,情趣跃然纸上,让我想起先生客厅上的所挂的一幅对联:“闲种野花成小圃,醉题拳石当名山”,有的是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的优雅和恬淡。
 

    在河南书法篆刻史上,桑凡先生的篆刻印文起着承上启下,包前孕后的作用,先生与李白凤、于安澜、庞白虹等老一代大家创造性地传承躬耕于中原印坛,并热忱培养了大批学生。先生刻印起步甚早,二十余岁已蜚声艺坛,其作品连续参加全国书法篆刻第一至五届作品展及“中日书法交流展”等,1983年出任全国篆刻作品的评选委员。桑先生治印,篆法精工,布局典雅,铁线白文皆骨骼清韵,已升至极高的艺术境界。
 
    非常有传奇色彩是,桑凡先生如此卓著的艺术成就皆是“业余”所为,“正业”是粮油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于开封解放前夕即不满17岁时参加工作,承担起养家糊口之重任,又自学高等数学和工程机械等,至今回忆起和工人师傅一起“折腾”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使产量翻番,老人仍感到兴奋和欣慰。在工厂和机关数十年,他忙碌而认真地画设计图纸修机器故障写报告总结,办公桌容不下一张宣纸,也不能有写写画画的闲情雅致,所以老人说自己身份是个“退休公务员”而不是艺术家。
 
    可那个与80载生命融入一体的心灵深处的声音,总在呼唤他指引他寻觅遨游于书画艺术之海。他谈到了勤奋基础上的“交流”和“自悟”,谈到了找对老师和学习大师及创新突破、形成自己“过人之处”的辩证关系。我说到流传坊间的桑先生的一则趣事:70年代,夜黑人静,白天“劳动改造”一天的桑凡,寻寻然来到贺志伊先生的陋巷老屋,见主人已熄灯睡下,不甘离去,便蹑足至窗台下恭敬问:“贺先生您睡着没?您不用起来。我问您,那荷花的侧叶第二笔该如何下?”贺志伊朗声口述了,桑凡重复一遍,以手指在身上摹画过又疾疾离去。我问可有此事,先生笑而默认。
 
    先生将自己书房取名“斫心室”,意在艺无止境,重在不断雕琢心性追求。先生自己的作品,总不轻易拿出,数番细挑毛病,再翻阅古人,思索这一笔那一划如何写“得劲”,不满意的则一撕了之。先生更多地是在深情回忆师长之佳话:那位前清进士又留过洋的诗词书法大家靳志先生,90高龄还专致临帖,问之则语重心长曰:年轻时临帖是一种体会,如今老了更是一种领悟,这就是温故而知新。桑先生还伸出大拇指称赞武慕姚先生说:武先生常常将吸过的烟盒展平,翻过来在上面摹写,然后深思良久。因为无论腹稿、纸稿,推敲时间要长,厚积薄发;但刻写要快,求得活泼流畅。这些老辈们鲜活的一幕幕小插曲,让人不禁心潮涌动:千年古汴风雅,大概就是这样承传延续的吧。

 余霞散成绮: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拍摄于郑州绿博园之宋园
 

    更让我敬重的,还有老人的谦逊平易低调。桑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其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录》第二十三卷,2004年荣获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然而他多次拱手婉拒采访,从不愿抬出自己老师,唯恐自己作品有瑕疵而影响老师声誉,更不愿提及名人大家对自己的评价,说那是“拉大旗作虎皮”。 在其《书画印刻作品拾零》中自谦道:“曾学书画印刻。唯性鲁钝顽劣,虽经师长们口传指授,终未能领略艺术的奥秘,胡涂乱抹的所谓作品,皆瓿抛物也。”他说,谦虚有真假之分,真谦虚是你知道这里面学问太深啊!
 
    与老人淡泊名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桑先生多才多艺的情趣生活,他清晨五点起床爬楼梯,他不为投资只为清玩的收藏,他喜唱京剧又拉得一手好京胡,每周五晚经孩子们“特批”,与著名书法家韩伟业先生及名医郭大夫等京剧爱好者过把京剧瘾,这不,案头是《霸王别姬》的打印剧本,他受委托正在删减人物便于大伙儿演唱……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那种淡然本然中对生活的真情挚爱、方正大气下艺术的俊朗飘逸,如此和谐又自然地造就了这位可爱可敬老人的生命之树,他本身不就是一帧高雅高贵的艺术大作吗?
 
    这株根深叶茂的长青之树矗立于中原高天厚土之间,其阔大的背景——“余霞散成绮”。它取自南北朝谢朓的诗句,也是桑凡先生篆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原标题:余霞散成绮:桑凡先生八十掠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议政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