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陈蕃墓怀古

2012/4/6 10:29:24 点击数: 【字体:


    近日,偶去陈蕃墓,感触颇多。由于城镇规模的扩大,这座原来位于平舆城郊的墓地已被县城吸纳了。陈蕃,这位东汉末年的名臣静静地躺在封土之下,遥想1800年前,他的弟子们在暮雨中从洛阳扶灵雨下时,挽歌随风轻扬,至今似乎依然能听到那久久不散的余音。
  
    陈蕃墓并不大,
40平方米左右,无碑无坊,无殿无亭,像陈蕃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化茕茕孑立于麦田之中。第一次认识这位千年前的同乡是在高中时,10年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上收录了这样一段文字: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荒秽。父友同郡薛勤来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搜寻以待宾客?’”寥寥数语,一个邋遢而又狂傲的少年形象跃然于纸上。问及教师方知这个陈蕃便是自己日日所走陈蕃路的那个陈蕃,也是平舆县有史以来所出的最大官员。一千多年前,陈蕃从杂乱小屋中走出,官居太尉、太傅、尚书等职,钩党锢于冤狱、佐幼主于危世,成为东汉末年首屈一指的重臣。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昏暗的年代之一,主上羸弱,宦官专权,地方军阀渐成气候,吏治腐败到
爵以贿成的地步。陈蕃生活的年代仅距三国乱世30余年,面对东汉既亡的现实,他寝不能寐,食不能饱,在浑浊的实世中以人品和政绩显得极为突出。在他年轻时,素有天下楷模之称的李应出任青州刺史,下辖各郡县的贪官污吏皆闻风辞职或调离,只有陈蕃以清绩留任乐安太守。
  
    陈蕃是个实干家,最讨厌哗众取宠。当时郡中有个叫赵宣的人,父母死后在父母墓道中居住
20多年以表自己的忠孝,被全郡人传颂一时。陈蕃抱着欣赏的态度去拜访他,谈话中听说赵宣已有5个孩子,并且孩子都是在他居丧期间所生时不由大怒,叱责他睡在墓道而生儿育女,实为诳时惑众之徒,遂治其罪。陈蕃的冷峻在全国出名,即使对故乡人也不网开一面,他的妻子死后回平舆安葬,善于评论天下人物的许劭因其峻则少通而不去造访。他从豫章太守升为尚书令进送者不出郭门,他的廉洁无私由此可见一斑。陈蕃曾数十次上书,请求皇帝自查得失,各有所得。结果因上书而招致皇帝多次发怒,官职也因此忽知忽降达6次之多。但他至死上书不停,史书上称其为不畏强御陈促举
  
    陈蕃是个极谦虚的人,在被任命为太尉时他推辞说,制定律条自己不如胡广、王畅,聪明豁达自己不如李应。永康元年,汉灵帝下诏,以陈蕃忠诚廉洁、刚直亮节拜为高阳侯,食邑三百户。陈蕃说审视自己并无特别出众之处,接连辞退了
12次封诏,最终依然没有接受封赐。实际上陈蕃并非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碌碌无为。还以永康元年为例,当时皇帝初崩,国嗣未立,许多大臣畏惧外戚和宦官争权托病不上朝,陈蕃谴责他们:现在新帝没有拥立,国家正是用人之时,诸位怎能在床上休息呢?众大臣听到这些话后方连忙重新视事。仅此一事便能看出他临危不乱的砥柱本色。
  
    公元
169年,陈蕃与他人谋诛宦官曹节、王甫未成被害,5年之后方被平反。他的功绩正如《后汉书》对他的评价:功虽不终,但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
  
    有史料说陈蕃墓仅是衣冠冢,他本人并不在墓中。其实,人死之后建墓本身就是为了寄托哀思,只要精神永存,墓中有无其人已不重要了。故乡人常常怀念这位树立风声、幽运末当的长者,每至清明便相约前去凭吊,至今平舆民风淳厚的根源或许也在此吧。

  
    汉末大将军窦武曾称赞陈蕃为
万世一遇之人,如今我们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中寻找这位严峻而又谦虚的老人当年的风采了。在陈蕃墓前追思这位极力挽救汉室命运的老人,不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大概就是老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吧。【原标题:陈蕃墓怀古】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招商引资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