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黄帝的故事之三:黄帝伐蚩尤

2013/6/20 9:41:13 点击数: 【字体:


    第三节黄帝伐蚩尤

  假使蚩尤得志,中国历史也许完全是另一回事。炎帝处置不当,覆亡逃遁。黄帝起来收拾残局,先把炎帝的余众收服下来,再和蚩尤决战,战场是在阪泉、涿鹿两地,后来往往认为两地都在现在的察哈尔省南部。我们前面已讲过,炎、黄活动的区域差不多限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他们决不会跑到察哈尔省南部去打仗。其实这两地都在现在的山西解县盐池附近,阪泉有时候写作版泉,是流入盐池的一个泉水。解县西南二十五里有浊泽,一名涿泽,就是古时的涿鹿。盐池附近还有许多蚩尤的古迹,他和盐池似乎有密切的关系,或者当时已盛行食盐。强有力的部族据盐池为己有,利用它挟持他族,因而惹起争夺。后来盐池晒盐,崇奉蚩尤神,还有种种神话说盐水是蚩尤血,说蚩尤发怒使水不成盐,都显示和他定有关系。蚩尤把炎帝榆罔赶跑,自己也称炎帝,想做共主。炎帝看到自己不是蚩尤的对手,就到黄帝那里请他帮忙。姜姓部族历史很久,地域广大,部落恐怕也很多,一旦失掉了维系,大部分投降蚩尤,有的恐怕也联合黄帝,有的自立自主,炎帝不能再把他们团结起来一致对付蚩尤。黄帝倒有这种力量,他开始北渡大河,穿过王屋山,先征服在蚩尤附近归附蚩尤的姜姓部族,在“阪泉之野”经过三次大战,才获得胜利,剪掉蚩尤的羽翼,收服了姜姓部族,炎帝从此失掉了共主的地位。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是古时候第一个惊天地、动鬼神的大战。后来的传说,也真加入了天地鬼神。双方的阵容大概是这样:黄帝久居东方,国力充实,基础稳固,友邦众多,凡被蚩尤欺侮的部族,都到这边来求援。那时黄帝已渐渐学会农业,不是纯粹的游牧部落了。蚩尤骤然强盛,侵凌弱小,人们只是无可奈何他的“铜头铁额”、“兵杖刀戟”。他虽剽悍强勇,武器犀利,却未必有胜算。《周书》批评的好:“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于独鹿,诸侯叛之,阪泉以亡。”这批评的是蚩尤,也正为千古专恃强力欺凌弱小者写照。黄帝并非纯恃文德,武功方面自有长处。蚩尤向外扩张,黄帝早准备抵御,据说他“教熊、罴、貔、貅、貙、虎”,“驯扰猛兽”,利用它们作战。驱使猛兽作战,到王莽时还有类似的事情。或者像从前印度、缅甸、安南〔越南〕各国的象队,或者他教的熊、罴、虎、豹不是真正的野兽。古人往往用猛兽的名字称呼家畜(尤其是马),表示雄健。他是游牧部族,驱使牛马上战场是很可能的。据说车也是黄帝发明的,他也利用车战。他还有一种厉害武器,相传他的大臣发明了弓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中国古代偏居东方的部族往往擅长弓矢,质料虽是木石,能射强及远,在当时确是一种可怕的新式武器。这些地方,蚩尤都相形见绌。传说黄帝部下还有几员大将,最著名的是风后、力牧,后来讲兵法的人推他们为祖师。关于他们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黄帝一天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风吹去天下尘垢。又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醒后,他推测“风”是一个人的姓,“垢”去土是“后”,拉硬弓是有“力”,驱羊是“牧”,他疑惑梦指示他寻找风后、力牧两人,后来果然在海边遇到风后,在大泽中遇到力牧。据我们猜测,风姓是东方近海的一个大部族(太昊伏羲氏的子孙散居沿海都姓风)。风后或者是联合黄帝的一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力牧是说在草泽中强有力的游牧者。

  黄帝北征,和蚩尤一决胜负,最后一次决战在涿鹿,事先还经过许多小战和长久的时日。有的传说,他们七十一战不能解决。有的说,黄帝“顿兵浊鹿之山,三年九战而城不下”,两方面都相当坚韧。从许多神奇的故事中,我们倒可以谈一谈他们所用的战术和器械。人类最初的战争,大概总是一团混战。人数稍多就需要行列、阵式。似乎黄帝发明了新的阵法,有节制,有计划,这对于作战很重要,也许是黄帝胜利的主因。我们前面说他驱猛兽,用车战,处处都显示黄帝有种种聪明巧妙的战法。这叫平常人很易疑惑他是得到神助,得自天授。他当然也可假借神力。于是有王母使玄女赐兵符给他的故事,有天帝使玄龟献兵符给他的故事,都说他从那里边得到行兵布阵的方法,战胜蚩尤。蚩尤除了“铜头铁额”、“剑戟戈矛”外,还能“驱罔两,兴云雾,祈风雨”,“征风、召雨、吹烟、喷雾”,这类故事流传很多。驱鬼、召神、兴云、布雾、吹烟、弄火,固属神话,可是他们如此传说,也有背后隐藏的事实。炎帝这一系下来的人善用火,他们开辟山林就是用火烧。蚩尤大概是把火引用到作战方面来,所以有“炎帝氏衰,蚩尤惟始作乱。赫其火,以逐帝”,“赤帝为火灾”等传说。又有的说,黄帝伐蚩尤是消弭火灾。古时到处是丰林茂草,处处可以燃火。炎帝能烧山作田,蚩尤当然能在敌前放起一把火来。火势盛起来,火焰涨天,烟雾匝地。在今日我们看来,尚不免惊心动魄,在视火为神灵、非人力所及的时候,只有奔窜溃逃。可是火在潮湿的草林里面,不见得烧得很顺利。恐怕烟多火少的次数多些。一方面潮湿空气遇到烟很容易成雾(水蒸气凝结需要微粒作中心核,烟是最适合的微粒),一片浓烟浊雾熏得人头昏目胀,一群奇形怪状的蚩尤们在后面喊杀过来,的确可怕。逃走都辨不清方向,这比现在发明的烟幕弹要厉害得多。当时的部落吃这个亏的不少,都没有办法来抵制它。其实只要不被它吓昏,阵式稳定,他已无可奈何,再能辨清方向,和不失联络,就可以战胜他。前面讲过黄帝用车战,车子大概总是很粗陋的,也许只是几块大木头连在一块,不过这就可以防御敌人的突袭。这种东西转动笨拙,战士必须成群结队,才不容易被人冲散,目标大了,便容易看到。黄帝又发明了指南车,指示方向,指挥进退。据说他还制造夔牛鼓,这种鼓特别响,“一震五百里”,响亮的鼓声,不但可以联络较远的战士,还可以传递消息。在原始民族中鼓的用途很大,不同的音节可以报告不同的消息。从前中国南部蛮族的铜鼓就有这种作用,现在非洲民族还利用它。据说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西的时候,阿国就用一个传给一个的鼓声发布全国动员令,几小时之后,就传遍了全国。

    蚩尤的兴云布雾,失掉效用,他还会征风召雨。一个农业民族因为农事的需要,特别注意天时。积长期的经验,能很准确的预期风雨阴晴,原始的人恐怕更灵敏些,久经从事农耕的蚩尤部族对于这些,比游牧的黄帝擅长。他们预知风雨阴晴,可以先决定进攻或退守。一阵暴风雨可以冷不防地袭击黄帝的战士。蚩尤们事先躲避,安然无恙。于是一次偶然,二次奇怪,三次神异,四次就变成蚩尤征风召雨了。应付这一层,自然很简单。据说黄帝请下叫“魃”的天女来制止大雨,才战胜蚩尤。多雨的季节,黄帝很吃过苦,恰巧碰到一个旱年,自然是天助、是祷告的结果。蚩尤境内大旱不雨,农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促使他灭亡。一幕长期血战,黄帝终于在涿鹿大败蚩尤,结束了战争,捉到蚩尤,杀之于中冀,身首异处,埋葬到两地。对于他们不服的遗族,当然还有零星的战事,以后颛顼、尧、舜、禹屡次征伐苗黎,历代都为国家要事,可见他们倔强不服,常常发生冲突。不过大势已定于黄帝手中,战俘分别处理:良善的,迁到“邹屠之地”;凶恶的,加以木械,驱逐到“有北之乡”;降服的,黄帝也重用他们。黄帝开始学习农业,农作物和季节气候最有关系,先民很早就注意到天文知识。蚩尤们有较久的经验,黄帝就用他们作“当时”,主天文,地位很重要。他们又有铸铜的知识,就使他们制造兵器。当时金属品似乎并不多。

  黄帝的武功在涿鹿之战达到最高峰,蚩尤灭亡以后,诸侯推尊黄帝代神农为天子——当时的共主。各国并立,最不容易安定。黄帝大胜之后,精神不免稍有松弛,较远的部族又开始不安靖,四方渐渐多事。黄帝觉悟得快,一方面耀武示威,图画蚩尤的形象送给他们看,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忘掉蚩尤的故事,他那样凶狠,而今安在?再则你们都怕蚩尤的坚甲利兵,我们是征服蚩尤者,又得到他们的兵甲,你们要量力,不要妄动。一方面立即整顿军队,讨伐乱者,他们当然不堪一击,黄帝才真正平定当时的世界。北方的荤粥族(后来的匈奴)趁南方多事,向南侵占,黄帝也把他们赶回去,黄帝的疆域虽比不上现在的中国,但也有相当大,《史记》说他: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西边到空桐,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南边的熊湘也并不太远,大概就是后来称熊山的,现在的河南熊耳山。东边到海,登泰山。北边到现在的山西南部,常在釜山朝会诸侯。釜山大概就是现在的河南阌乡县南又名荆山的覆釜山。涿鹿附近经过炎帝部族的开辟和耕种,农田已有相当规模,农民定居一处,自然会有村落堡寨。黄帝就原来的情势,在涿鹿之阿,建筑城郭,大部分的游牧者仍然迁徙无常。(原标题:黄帝的故事之三:黄帝伐蚩尤)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人民网-河南视窗 2008-03-19 作者:钱穆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黄帝的故事之二:黄帝的降生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