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黄帝的故事之一:黄帝和炎帝

2013/6/20 9:35:13 点击数: 【字体:


    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人,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在他以前,人类虽然已经开始前进,对事物已经有很多的发明;但是到了他,似乎有一个时期的激剧发展。在他以前,人类只是应付自然环境,人与人间很少可以纪念的事情。到他才有平蚩尤的故事,永久流传下来。关于他的传说,虽有不少,而荒诞离奇的也太多。我们只能作一个远远的透视。

    黄帝和炎帝

    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是很有道理的。在那时,中华民族散居各地,形成许多部族,有两个部族最有名:一个是偏西的姜姓部族,炎帝神农氏是他们的首领;一个就是偏居东方的姬姓部族,黄帝是首领。据说黄帝和炎帝同是少典的子孙,同出于一族,后来分散迁徙,一个住在姬水附近,一个住在姜水附近。日久年远,两部风俗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大,变成两个族类。繁衍扩张以后,再行接触。炎帝神农氏这一支发展较早,他这个帝号名氏,含有在南方和长于耕种的意思。据说神农生于厉乡,又说他生于列山之石室,称厉山氏或列山氏(列又写作烈。列、烈、厉,都是一字一声之转变)。厉乡到春秋时为厉国,大概在现在的湖北随县北百余里。他的子孙在西周时有申、吕两国,都在现在的河南南阳一带。神农的故事都和耕稼有关,古时候平地多湖沼,不便居住。山地布满了森林茂草,和野兽同处,由披兽皮、吃生肉的游猎生活,慢慢进到耕田食谷。五谷是从那里来的呢?自然是地下生出来的。地下那里来的种子?推源溯始,我们的古传说,说“天雨粟”——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农拿它来播种。神农怎么知道播种?他是生而使然,传说他“三岁知稼穑”。这一族开始发展农业,他们的功劳,都由神农氏代表着,而神化了神农。他们开辟山林,多半利用火,放火烧山,烧出一片平地,灰就是天然肥料,所以神农又叫烈山氏。他们开始大量吃植物的种子,有了疾病,自然也容易想起吃某几种植物或者可以治疗,后来就推神农为植物药的发明者,说他“救民病,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农业生活比较稳定,他们慢慢的扩展。当时自河南中部以东多沼泽,不适农耕,这一族顺着豫西群山向北分布直到山西的南部。这一带地势较高,便于耕种,他们大概安居得很久(有的传说说神农传七十世)。东方的黄帝西来,两个部族又融合混同。

    古史上对于黄帝的称谓,种种不一。他的帝号,又叫皇帝,又叫黄精之君,又叫中央之帝。他的姓氏,因为居“轩辕之丘”,称轩辕氏。因为他是有熊国君,称有熊氏。长于姬水,所以姓姬。他是少典国君的子孙,又姓公孙。其余还有黄帝氏、帝轩、黄轩、轩黄、轩皇等名称。这些名字多半和他住的地方有关。他最初活动的地域约在现在的河南中部,后来到达山西南部和陕西边境,《史记》说他“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自然是游牧部落的常态。他是有熊国君,有熊是后来的河南新郑县,县西北有轩辕丘,又有黄水,《水经注》说:“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经华城西。至郑城东北与黄沟合,注于洧水。”黄帝的名称或者和黄水、黄沟有关。太山又叫自然山,在新郑县西。有的书上称黄帝为黄自然。据今想来,“自然”两个字或是“有熊”之误。新郑附近还有许多地方都和他的传说有关。《庄子》上说:“黄帝见大騩于具茨之山。”具茨山大概在现在的新郑西禹县北边。又说:“黄帝登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崆峒山在临汝县南六十里,临汝西有广成泽水。“黄帝既登崆峒,遂游襄城。”襄城在现在的襄城县西。《史记》上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阳。”首山在现在的襄城县南五里,西边迤逦直接嵩、华。这些说法都足以说明黄帝活动的范围。《列子》上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新郑附近有华城,有华阳亭,就是古华胥国。古书上往往说豫州有华山,豫州现在是河南省,所说的华山,在洛水东边,大概就是现在的嵩山。现在的登封、禹、密数县间,古人称做华,这里又是夏朝的兴起地。我们现在自称中华,从前又称华夏,就起源于此。古时新郑附近最多薮泽,水草丰盛,禽兽众多,适合于游猎,黄帝当时是游牧部族,在那里最相宜。他这一族在文化方面比较落后。(原标题:黄帝的故事之一:黄帝和炎帝)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人民网河南视窗 2008-03-19 作者:钱穆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