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千年“洛阳海神乐”重燃薪火

2014/7/29 16:41:43 点击数: 【字体:

千年“洛阳海神乐”重燃薪火 
千年“洛阳海神乐”重燃薪火  
 
  郭红运使用的“管子”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 
 
千年“洛阳海神乐”重燃薪火
 
楼村的一个仓库是海神乐社每晚的排练场。
  
千年“洛阳海神乐”重燃薪火   
 
“年箫月笛当下笙,十年管子不中听。”郭红运说,他吹奏的乐器叫“筚篥”,俗称“管子”,是海神乐的领奏乐器,最难驾驭。 
  
    “洛阳海神乐”起源于周,为隋唐时期的宫廷宴乐,后流入洛阳民间,故称“洛阳海神乐”,明清盛行一时,当时洛阳有很多演奏洛阳海神的班社,传播范围东到郑州,西至陕州。至今仍存的泉州“清乐”和纳西“古乐”,和它都有渊源。到了上世纪50年代,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流传千年的“洛阳海神乐”已难觅踪迹,濒临灭绝。
  
    十多年前,做了40年教师的洛阳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红运退休,回到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楼村家中,看到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面临失传的状况,焦急万分。他决定重整旗鼓,传承“洛阳海神乐”。随后,郭红运联合同村的郭孝宪、郭绍光两位退休教师,以及几位海神乐爱好者,重建了“洛阳海神乐社”。
  
    海神乐社的重建,像冬日暖阳,温暖着村里人的心。村里人热情很高,为海神社提供排练场地,有的甚至把家藏的祖传乐器捐给海神社使用。郭红运四处搜集整理与洛阳海神有关的历史资料及传统曲谱,并组织在农活紧张时抽时间排练,农闲时则定期排练。
  
    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洛阳海神乐社”现有乐手30多人,收集整理出曲谱三本、曲目上百首,使濒临灭绝的千年古乐重获新生。目前,洛阳海神乐已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阳海神和洛阳唐三彩、洛阳牡丹、龙门石窟一起,被人称为“洛阳四宝”。
  
    2011年12月上旬,“洛阳海神乐社”作为“中原非遗文化”代表受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首次赴京在中华世纪坛演出。并与德国最著名的电子乐队一起联袂同台,向世人展示中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2012-04-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