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从《梨园春》现象看豫剧振兴

2013/8/5 10:20:50 点击数: 【字体:

 我喜爱豫剧,也很关心豫剧的发展。豫剧作为河南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融唱、念、做、打于一炉,汇乐、美、舞、服为一体、比较成熟的综合艺术,先后涌现出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等名家大师,产生了《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  近年来,和其他戏曲一样,豫剧发展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欣赏需求逐渐趋向“短平快”;二是文化艺术主体和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快捷化趋势愈加明显,影视艺术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特别是电视传播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娱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豫剧戏曲艺术所特有的严格程式化表演、缓慢板腔体节奏、格式化的故事情节,越加显得其时尚性和娱乐功能不够,与当代人的审美和欣赏需求存在差距。豫剧何处去,这是广大戏曲作者包括我们这些关心豫剧的同志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同志面对豫剧发展的情况很悲观,认为从长远发展看,豫剧以后很难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有人断定,豫剧已成为落后于时代的“夕阳艺术”,很有可能成为“文化遗产”。还有的同志“犟劲十足”,不认为戏曲艺术已被时代淘汰,他们认为戏曲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沃土,面临的只是如何随着时代进程而不断发展进步,让戏曲适应时代的问题,他们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探索豫剧发展的路子。《梨园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播放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综艺专题栏目。1994年10月创栏以来,经过几次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完善,现已成为在省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的栏目。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该栏目在省内的平均收视率达25.85%,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观众分布面达18个省、市、自治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上至八十岁的老人,就连许多都市青年也都乐此不疲,兴致高昂地通过电视欣赏和评判。众多的戏迷踊跃登台,一争高下,到目前参加擂台赛的戏曲人才和爱好者达2万多人。《梨园春》赴京演出,在中国大剧院连演8场,场场爆满。赴甘肃演出,也盛况空前,非常红火,台湾、新疆、悉尼……都留下了《梨园春》的足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梨园春》的影响下,省内10多家电视台相继开办了戏曲电视栏目,一些兄弟省市电视台也办起了自己的地方戏栏目。这不仅丰富了电视荧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而且也使豫剧和许多传统戏得到了发展壮大。一些老戏曲工作者告诉我,这使他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豫剧迎来的“又一个春天”。

  《梨园春》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面对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变化和艺术的多元化给传统戏曲带来的挑战,《梨园春》之所以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有其深刻的原因和内在必然性。

  (一)坚持“两为”方向,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的需求,这是《梨园春》产生良好社会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梨园春》始终坚持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艺术追求,不断排除低级趣味、腐朽堕落思想的干扰,唱响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成为许多地方干部对群众、家长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和国~情、乡~情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梨园春》还着眼于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不断改~革改~造,提高豫剧的生活性、趣味性和鉴赏性。以表演内容为例,平均每年新创剧目占全国新剧目的1/6,既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家名段,更有功底较好的新人新作;既有反映过去的历史剧目,更有反映改革开放火热生活的现代剧目;既有反映中原大地群众生活的“土教材”,更有反映异地风情的“洋剧目”。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化剧本,最大可能地满足了观众的广泛需求,打下了宽厚的群众基础。

  (二)形式多样,把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相结合,这是《梨园春》打开市场、赢得群众的关键。《梨园春》电视栏目把豫剧和现代电视传媒、把地方戏曲和群众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使豫剧从舞台艺术走向了荧屏艺术,开辟了戏曲艺术全新的生存空间,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大大地缩小了戏曲与观众的距离。借助电视这一现代媒体,《梨园春》还不断在视角上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戏曲MTV、戏曲小品、戏迷擂台赛、戏曲晚会等多种展演方式,使其具备了较大的包容性和观赏性,成为一道道色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荧屏大餐,吸引了众多的戏迷和电视观众。

  (三)调动观众广泛参与,拓宽戏曲发展空间,这是《梨园春》社~会影响逐步扩大,观众越来越多的重要途径。《梨园春》紧紧抓住当~代人民~主~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强这一普遍心理,从改~革传统的表演方式入手,积极探索由“你唱我听”的单一交流向“我唱你听、我唱你评、我唱你唱”并重的双向、多向交流方式转变的新路子。观众由被动走向主动,在成功满足观众原有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刺激着观众新的需求。《梨园春》的“戏迷擂台赛”形式,就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这种积极作用。不论老人稚童,不管省内省外,只要有一定的唱腔功夫,都可以报名登台竞技,通过电视荧屏展示自己的歌喉和风采。不能登台的观众也有参与机会,可以给台上演员当裁判打分,直接表达自己的欣赏趣味和意志。通过这种方式,《梨园春》栏目壮大了豫剧爱好者队伍,不少地方成立了《梨园春》艺术团、《梨园春》戏迷俱乐部,开办戏曲茶座等,吸引了众多的戏迷和电视观众,培育了一批好的群众演员,使豫剧在群众广泛参与中得到了普及,在积极的评赏中实现了提高。

  (四)引入市场机制,赢得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这是《梨园春》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梨园春》创办伊始,就确定了依靠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多年来始终坚持走改~革~发~展之路。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把栏目冠名权、广告代理权等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吸引了资金,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开办栏目、发展文化的财力保障。随着影响的扩大,他们又树立了产业经营的思想,从文化领域主动向实业、咨询服务业延伸,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和工厂。文化发展资本来源更为可靠,走出了以文化创新促进产业经营,以产业经营推动文化发展的新路子。

  从《梨园春》现象看豫剧振兴,它深刻启迪我们,豫剧要振兴,关键在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样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作为传统艺术更应不断开拓创新。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艺术门类、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艺术的传播手段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给人们提供了欣赏艺术自由选择的条件。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戏剧艺术只有顺应时代,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剧目创新,这是豫剧振兴的前提条件。剧本是剧目的基础,没有好的剧本,振兴豫剧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实现剧目创新的关键是要创作出好的剧本。剧本创作要继续坚持整理改编传统戏、创作新编古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9年04月09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寂寞的阎立品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