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关注:行当记忆灯笼里的文化坚守

2013/7/1 9:21:59 点击数: 【字体:

    “这个叫无骨灯,从形状上讲是因为灯内没有骨架。从谐音上讲,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取‘五谷丰登’之意。那个叫千手千眼观音,是我父亲最得意的作品,它造型复杂、形象生动,堪称传统彩灯中的上品。”2月19日,走进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如数家珍。各色灯饰让人眼花缭乱,宫灯、走马灯、木版年画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古时,回到了几百年前游人如织、绚烂如昼的灯会上。汴京灯笼张作为开封著名彩灯制作世家,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花市灯如昼”的时代。

    绝技世代传古灯耀汴梁

    汴京灯笼张始于清朝,是清朝末期艺人张泰全的绝技。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第七代传人张俊涛已建成了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而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传习所也逐渐步入正轨。张俊涛现在正不断搜集资料,潜心研究传统彩灯文化的传承。

    张俊涛介绍说,先祖张泰全少年拜师学艺,后成为开封城内制作花灯的能手,汴京灯笼张应运而生。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遭黄河水患,张家举家迁至山东济宁谋生。张氏父子在济宁为人做花灯,凭借精良的技艺,成为河东河道总督府的附属“活户”(为官府服务,由官府使用的工艺匠人)。同治八年,张氏父子随河东河道总督苏廷魁返回开封,在理事厅街西口路北创建敬文斋装裱店,随即参与河东河道总督府在北三圣庙街新建行台的装饰、布置。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抵达开封,入住开封行宫。开封知府派汴京灯笼张第四代传人张弘率工匠装修、布置行宫。据清史记载:“行宫陈设壮丽,慈禧入内瞻仰一周,俨然有内廷气象,甚为满意。”由此,敬文斋张家名声大振,被汴京人赞誉为“汴京灯笼张”。

    清末、民国年间,汴京灯笼张传统制灯技艺已十分成熟,纸、布、稠、缎、绢、竹、木等各色材料应有尽有;宫灯、走马灯、折合灯、云中灯、水中灯、造型灯样样称奇。

    建国后,张俊涛的祖父张嘉义和父亲张金汉制作的彩灯参加了1959年、1964年、1984年、1985年开封市第一届至第四届元宵灯会,赢得不少好评。“我父亲张金汉8岁就随我祖父学艺,他既懂绘画,年近60岁又学会了电脑,成为制作彩灯的多面手。他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技法,创作了各种款式的彩灯几百余种。其中有高10余米的巨型灯,也有几寸高的微型灯;有会说、会唱、会叫的灯,也有会走、会舞、会跳的灯。”回忆起父辈的努力,张俊涛倍感自豪。

    忆儿时灯会 美好心中留

    出生于1971年的张俊涛,如今已到不惑之年。作为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从小就跟着祖父、父亲制作彩灯。“我们家代代都在做手工灯笼,那时候做的灯笼一部分是用来照明或者做室内、室外装饰,另一部分用作孩子们玩耍的灯笼玩具。我刚懂事的时候,家里人一年四季都在忙着做灯,我就帮忙拿材料、刷糨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忆起儿时的元宵节,张俊涛心里有着特殊的情结:“小伙伴们都喜欢挑灯笼玩,我家本身是做灯笼的,所以每次临近元宵节,我都会从家里拿出灯笼分给大家。女孩子比较安静,男孩子们都淘气,点着纸灯笼会相互碰来碰去,一不小心灯笼就被点着了。”当时的灯会盛况也是空前的,大街干道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的人摩肩接踵,一派祥和喜庆。

    在张俊涛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每到元宵节前夕,大相国寺附近都会形成彩灯销售市场,汴京灯笼张的彩灯总是第一个卖完。“那时候在市场上卖的大部分是大型灯会、灯展上用的彩灯,很多周边城市,包括外省市的采购者都慕名来买我家的灯笼。”张俊涛说,此时的彩灯制作已经开始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传统的制作工艺逐渐退出市场。这让父亲张金汉很是担忧:如果传统手工制作彩灯的工艺就此绝技了怎么办?因此,张金汉开始放弃制作现代彩灯的发展路子,转而潜心研究传统彩灯技艺的传承。

    2010年,由于过度劳累,汴京灯笼张第六代传人张金汉去世。临终前他为子孙留下三个愿望。一是建立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二是建立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传习所,三是编一本关于中华传统彩灯的书。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也为了将中华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张俊涛毅然辞去了公司财务部经理的职务,开始着手设计和营建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2011年6月,彩灯博物馆投入使用并免费对公众开放。汴京灯笼张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媒体和中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父亲的第一个愿望基本实现。

    竭尽全力 传承传统技艺

    从1995年至今,为了传统制灯技艺的传承,张金汉父子从未停止过努力,汴京灯笼张也因此得以保存了原汁原味的传统韵味。199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张金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11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张金汉“河南省十大杰出工艺美术家”称号;2006年,张金汉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父亲张金汉去世后,张俊涛在2009年组织成立了开封市彩灯艺术研究会,至今一直从事彩灯的设计、制作、展演和教授等方面的工作,培训花灯爱好者,多次带队参与全国性的各类博览会进行展演,广受欢迎和肯定。2011年6月,张俊涛历经千辛万苦在汴京灯笼张祖居地建成的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投入使用,里面展示了各类精品彩灯100余盏,成为展示汴京灯笼张彩灯文化的重要平台乃至河南省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来参观、学习的有国家级、省级和本市各大媒体和各类公司,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海内外人士。

    目前,张俊涛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对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的研究和保护上。除了对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工艺进行资料性整理和记载,如何在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彩灯技艺的同时,加入时代的因素和符号,实现创新。让彩灯适应市场环境而生存下去,一直是张俊涛思考的重要问题。“只有找到新的出路,才能恢复汴京灯笼张彩灯昔日的辉煌和灿烂,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张俊涛说。作者:付艳波【原标题:关注:行当记忆灯笼里的文化坚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2013-02-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