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2012/10/18 17:51:30 点击数: 【字体: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自己给自己当模特
      
    记者来到茶馆时,王忠富正安静地坐在茶馆的角落里。他穿着一件西装,肩膀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土。桌上的塑料袋里有一大块四方形的泥,是他专门从河南老家带来的。王忠富研究过各种泥土,黑泥、白泥、红泥都试过,感觉还是故乡梁洼镇的土质最细最粘。他曾经来深圳公明生活过半年,说公明的泥土含沙量太大,做泥人的头还可以,捏身子就很容易断。选好的泥土还需要加工,要把泥土捻碎、晒干,然后用水泡,再用棒子锤打,像揉面一样揉,最后还要放置一段时间,泥才有韧性。像他这次带来的泥,就已经放了几个月了。
      
    王忠富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直痴迷泥塑。捏泥巴谁都会,但要把泥巴捏好就很难。尤其是捏泥人,要把人物的神态气质、肢体动作等都传神地表现出来,需要美术的功底和雕塑的知识。王忠富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又自学雕塑。做石膏像没有模特,他把衣服脱光自己对着镜子当模特。捏泥人的时候,他也是对着镜子反复演练各种表情,又哭又笑,跟神经病差不多。正因为这份痴迷和勤奋,他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国内同行的承认,多次获得民间艺术节、民间艺术博览会的大奖,作品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出。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工作中
      
    看他的作品不笑都难
      
    看王忠富的作品不笑都很难,他表现的几乎都是农村的生活和民俗,非常有趣。人物的表情都很夸张,很多人物的嘴张得特别大,极富感染力。比如《一句玩笑话》,六个人被一句笑话逗得前仰后合,有的捂着肚子,有的鼓掌,有的捂着嘴,有的笑得流出了眼泪。还有他的获奖作品《舒服》,一个男人用树枝搔后背,舒服得歪着眼、撇着嘴,让人忍俊不禁。
      
    王忠富说自己的风格是“漫塑”,手法比较夸张,类似大写意画。虽然他自己的经历很坎坷,但他希望通过作品带给别人快乐。他的泥塑都来源于农村的真实生活,在他看来,人情比什么都重要,他的作品都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他最近还创作了很多系列泥塑,故事性很强,比如《山妞婚事》、《回娘家》等,这也是他的独创,还有一些作品是根据童谣创作的。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同唱一首歌
      
    在所有的作品中,王忠富最珍爱的是他的“夫妻系列”,如《雨中情》等。他的妻子是一个农村妇女,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他搞泥塑,后因病去世,这些作品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情和怀念。
      
    采访中,不断有人走来走去欣赏泥塑,还有人要求“拜师”。王忠富说这几天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跟他学,还有人邀请他到清远去做展览。最后王忠富给记者现场表演了一下,只见他捏了一块泥巴在手,几分钟的工夫,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就做好了。据他说,做娃娃还比较费事,如果做老头还要快得多。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沧桑老人
       
    相关链接:民间泥玩家王忠富

      
    在农村,泥土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物,然而对于农民艺术家王忠富来说,却成了他手指之间的艺术世界。这些原本没有生命的泥人,被王忠富侍弄得精气神十足。在他的手里,这些花有了灵魂,有了语言,有了动作,有了和观者眼神的传递、心灵的沟通。这正是王忠富几十年孜孜追求的艺术境界。
   
    1966年,王忠富出生在鲁山县的农村山区。这里虽然贫穷,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王忠富因为家贫只读到初中,可他自小就有艺术的细胞和灵性。每日里,他最爱的是看花开花落,观云聚云散。那苍山明月,那小桥流水,那竹林茅舍,那许许多多有形的与无形的东西都在滋润着王忠富的自然生灵,也滋养着他的艺术生命。每时每刻,他都想用画笔将它们展现出来。然而,他没有钱买纸,也没有钱买笔,没有钱买颜料,他只能用筷子和树枝在地上写画。在喜爱美术的同时,王忠富对玩泥巴也挺感兴趣。他常常与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用泥巴捏小人、小鸟、小狗、小猫一类的东西。但那时只不过是在玩耍,尚未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让爷爷看看
      
    中学毕业后,王忠富到县城当了临时工,但依旧对美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与追求。他白天卖菜,晚上找些废纸,照着书本杂志上的画涂涂抹抹、乱写乱画。但他深知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可在乡下,不要说找个名师,就连一个美术老师也没有。后来,当他得知县文化馆要办美术培训班时,高兴得一夜没有睡,第二天便辞去临时工的工作到美术班报到。在那里,王忠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书画艺术,知道了绘画中的透视、结构、比例、造型等美术基本常识,同时对石膏塑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3年,王忠富参军当了兵,但一有空闲就拿起纸笔,画一些速写或写生来练笔。1986年,王忠富复员返乡,先是在家种地,后来到鲁山县城开饭店,还做过其他生意。艰苦劳作之余,王忠富开始对泥塑进行潜心的尝试与研究。为了找到适合泥塑的材料,他不惜辛苦,跑到几十里远的梁洼一带找黏土,利用空闲时间捏泥人。泥人捏好以后,由坯胎变为成品还有一个繁杂的烧制过程,而王忠富过去从未接触过。为此,王忠富又到外地请来会烧窑的师傅,一边帮忙,一边学习,终于很快学到了这门技术。这样一来,王忠富从采土、配料、捏塑、雕刻,再到烧制,熟练地掌握了一整套技术。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然而,泥塑是一门相当高雅的艺术,需要开辟出具有自己特点的艺术天地。而王忠富苦于没有名师指点,也没有更深的造诣。为此,王忠富带着自己搞的泥塑作品去了深圳,请教了不少当代雕塑大师,而且还受到天津泥人张弟子胡月景先生的指点,这使他茅塞顿开。他认识到,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最熟悉的莫过于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而自己的泥塑作品就应表达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乡亲们勤劳、朴实、善良。农忙时,他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王忠富历历在目;收获时,他们欢腾喜庆的方式,王忠富记忆犹新。用自己的双手去塑造农民的形象,展现火热的农村生活,这正是王忠富梦寐以求的艺术来源。
   
    于是,王忠富用自己独具的艺术慧眼,以泥巴为载体,将他久蓄心迹而又呼之欲出的形象,用双手去捏揉,用雕刀去刻画,用心灵去滋润。就这样,一件件形神兼备、意趣横生,又极度夸张的作品就从他的手里脱颖而出,博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的评价。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欢庆申奥
      
    2001年8月,他所创作的《春播》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同年5月,他生活系列的泥塑作品获得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工艺美术金奖;2002年,《农民》获得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银奖;2003年,《小憩》获得苏州第二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4年,《让你永远亲个够》获得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秘书长李方、中国民间工艺委员会领导倪宝诚等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对王忠富的泥塑作品给以高度的评价。
   
    王忠富的泥塑作品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音乡情的气息,渗透出农家出身作者的忠厚、活泼的天性。他以身边的人、事、物为基本素材,创作出一组组、一幅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出自他手里的老农与少妇、小伙儿与孩童,无论躬耕劳作,还是谈婚论嫁;无论娱乐歌舞,还是欢宴庆贺,无不展示作者自己的启悟与心境。《欢庆》中那老农张开的大嘴,一饮而尽的酒瓮,是你只能用无声的思绪去驰骋想象,感受粗放逼真的农村生活。还有一组更为生动感人的、反映夫妻生活的泥塑作品,这是王忠富用来表现已故妻子与自己的过往岁月和真挚爱情的。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让你永远亲不够
      
    王忠富的泥塑之美在于巧妙的构思与创意。他的作品反映的是农村,是农村里的人,是农村里的事。这些人、这些事是他家乡独有的,又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既反映出时代气息,又渗透着作者的内心世界,浸润着一种令人震撼的大拙与大美。
   
    王忠富告诉笔者,泥塑不仅使他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又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真是一举两得。他说:“既然我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就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干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带给人们更多的欢乐、更美的享受,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原标题: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大笑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夫妻
泥人中的乡土情----访民间泥塑家王忠富
夫妻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福客网—深圳商报 2007-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