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禹州古镇神垕“二李”的羞涩及困惑

2012/7/26 9:36:53 点击数: 【字体:


    老李是个釉工,土生土长的手工艺人。李老叫李欣营,是老李的师傅,不到50岁的年纪,已经和钧瓷“厮混”了40多年。见到他们是10月6日,在被称为北方瓷都的禹州古镇神垕。“二李”话都不多。老李低头专心刷釉,李老满腹心事都是“文化产业”。
 这是一间东西向的厂房,神州钧窑的釉工老李和他的两个徒弟,坐在一堆素瓷坯中间,一手托器皿,一手拿刷子,活儿麻利,话不多。三十出头的老李很羞涩,不问就不开口,有时简单的问题也要想上一想才肯说。
     
    “从小就看老辈人做(钧瓷),高中毕业就跟我叔做学徒,干了十几年了。”十几年的手艺,是年轻的他成为“老李”的资本。老李一下一下地刷瓷胚,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正是钧瓷烧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老李在钧瓷厂是资深釉工,一个月能拿一两千元,媳妇儿做点小生意,倒也吃穿不愁。他是懵懂的,也是幸福的。 
      
    老李嘴里的本家叔叔,就是十几年前带他入行的师傅李欣营,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人称李老,是厂里“老李们”的精神内核。 
      
    李欣营乍一看有些木讷,但听到“文化产业”这几个字,便来了精神,兴之所至,当即挽起裤腿,拉高袖口,现场做了一件手拉坯。对于李欣营而言,做一件钧瓷容易,但把钧瓷产业做大的问题,他已经琢磨了很多年。
 厂里有名大学生,是这里为数不多懂设计的人。“那个学生留不住了,钧瓷市场太乱”。 
       
    这个小镇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80%是山区,巴掌大的地方遍布着160多家大小钧窑,其中上点规模的只有三五十家,“门槛太低,投资1万元钱就能起一座窑,搞房地产的也来掺和”。 
      
    钧瓷产业当前正在爬坡期,不少钧瓷国礼频频出镜,市场风生水起,冲着经济利益进来的企业就多了。从小就玩钧泥的李欣营提到钧瓷的品质,木讷的神情里透着些低调的清高:“市场上钧瓷的产品,工艺参差不齐。我看电视听说中原经济区,感觉这个框框,能给这个市场做个指导。” 
     
    李欣营句句不离钧瓷,钧瓷对于这里的人们,像自然生根于生命里的一部分。钧窑里随处可见各色钧瓷,它们或展示于厅堂或寂然于角落,老李认真地一刷接着一刷,李老打磨多年自然生发的思考,让这些瓶瓶罐罐,都接了地气。【原标题:禹州古镇神垕“二李”的羞涩及困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赵颖 2011-10-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